2020-2021年度的羊肚菌行情,几乎赶上了猪肉的价格变化。我们看一看所有食用菌产品的价格,几乎都没有存在过如此疯长的先例,老实说,我虽然认为行情是会有波折的,但这样的波幅,完全出乎预料。和张亚他们聊天,得知今年全国的总投料面积增幅不大,全国来看,亏损面有所下降,高产例子也越来越多,仅就总的产量看,应该还是略有增长的。那么是不是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呢?去年的价格下跌,确确实实导致了消费者认知度的提升,但我认为,这还达不到令价格如此疯狂上涨的程度。之所以今年羊肚菌价格如此坚挺,实际上的原因,我的看法可能会与大众有所不同。什么东西决定了中国羊肚菌的定价行情呢,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产量和需求量的关系,严格的说:应该是大市场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关系,才是决定定价的关键。过去的每一年春节后,羊肚菌价格就会随着从南到北的逐步进入采收而一步步下跌,产出高峰期必然就是价格低谷期。那么为什么今年没有出现这样的下跌呢?或者下跌并不严重呢?我认为,这是随着人们心理预期的供货高峰到来之时,没有足够的产品进入市场满足需求。中国最为连片集中的主产区成都附近,出现大面积绝收歉收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必须注意到一点,就是主产区行情才是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无论任何,羊肚菌目前仍旧是不太成规模的小菇种,似乎总量都连年递增,但实际上,也就是四川才是最大的集中片区。从发展历史和技术水平来看,这一片区始终是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在14万余亩的投料量上具体化分布分析,四川面积过半,其他二十几个省,兜兜转转分分散散,都不可能有如四川这样形成行情决定性规模。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即产量不等于市场供应量,严格一点说是不等于大市场供应量。简单的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大户一定要尽快把产品销售出去,因此,无论什么行情,都不会大量存货,资金压力太大了。而相反,小户很多是玩票性质的,产品就没有销售计划,或者被动的在当地就处理掉了,这样的产品量,根本不能成为大市场的供货量。同理,散户,也有点类似小户,单打独斗没有可能建立完整的销售渠道,所以,都有心理准备干制囤积或者在鲜销和干制的选择上灵活掌握。再有一点,就是去年下半年的干品行情上扬还几乎无货,造成一种不担心后期的心理,更加不会积极进入大市场,而是会通过个人渠道小市场处理。因此,非主产区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多大比例进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环境。所以,即时的鲜销供货量,今年就显得紧俏了。而毕竟市场需求却打开了一些,两下一错动,供求关系就显然加剧了。这才是总产量和价格同步增长的真正的原因。这种量价双增的情况,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站在同业高处俯视,大规模扩产的风险,差不多是靠天吃饭。如果下一个产季,四川风调雨顺,普遍丰收,基本上可以肯定会出现大规模的价格下跌。其他地区的行情,即使产量变化不大,但参考行情摆在那里,不可能无动于衷的自行其是。相信每一年的产季结束后,大家关心收成之余一定会去做一些总结,所以我认为一年会促进一次生产者的进步,这也是近几年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面积是一个增长因素,但单产水平的提高,对于总产量是权重还是更为主要的。2020-2021年度的羊肚菌产季气候,是比较极端的,连续极端的概率,总体呈现率是更小的。所以,如果抛开其他因素单纯分析气候,明年产季行情是极难保持的,搞不好还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所以,如果并没有很大把握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贸然扩大产能,必将极大的提高保本单产水平。另一方面,北方的高产实例历史尚短,对于高度设施化的条件来讲,重茬问题的危险,也在悄悄地来临。
南方为什么不搞重度设施化,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南方人不够北方人聪明,而是南方重茬问题更为严重,重度设施化无法回避重茬。
当下行情好,由于群体不可操纵,很容易形成蛙跳式的面积扩张和产能扩张,市场虽然在成长,但却只能是稳步梯进的,所以更需要冷静考虑,避免踏进不可回头的陷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