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松沉劲
我师爷李雅轩先生谈到松沉时说:“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郑曼青也是有较高技击功夫的杨氏太极拳名家,他在《太极拳十三篇·述口诀第十三》里面告知:澄甫先师曾亲传杨家太极不传之秘有十二则,其中第二则是:“曰沉。如能松透,即是沉。沉即不浮,浮是病。体能沉已善矣。尤须加以气沉,气沉,则神凝,其用大矣。”
从太极拳的身法上说,虚领顶劲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松肩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坠肘、垂肘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含胸拔背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气沉丹田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
松腰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塌胯、落胯、开胯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尾闾下垂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圆裆松膝不单是为了立身中正,也是为了沉势。
在杨氏太极拳的练法上说,“逢转必沉”突出了沉势和沉劲,不只是表现在某一个拳架动作上,而是贯穿在整套拳架的全过程之中。比如实脚碾转、腰胯的边转边沉。
“一动必沉”、“一沉便松”的练法,可明眼看出松与沉的辩证关系,“松”是“沉”的前因,“沉”是“松”的结果。“沉顶对拔劲”的练法,不是简单的上下对拉松开的练法,而是是“沉”中“顶”,是沉劲推动了顶劲的练法;倘若“沉”、“顶”各自分开,“顶”中没“沉”,那是练不出真太极的“沉顶对拔劲”。“劲借地力”的练法,正是松沉到脚底才能借到地面反座弹力;倘若没有松沉到脚底,哪能借到地力哦!
在太极拳的功课修炼上说,松沉劲是入门的基础劲,其他劲都是由松沉劲展开而成。倘若没有松沉劲的发放和击打,那不是真太极的功夫。李雅轩先生将太极拳功夫从劲的角度分五级:硬劲、僵柔劲、松沉劲、轻灵劲、虚无劲。
他指出:“硬劲不如僵柔劲、僵柔劲不如松沉劲、松沉劲不如轻灵劲、轻灵劲不如虚无劲。”看了以上五种不同层次的劲,宜清楚的知道,如果身上没有松沉劲,去练轻灵劲是不实际的;如果身上没有轻灵劲,去练虚无劲也是不实际的。
比如推手中轻沉兼备的功夫,是先练出沉的功夫,然后接着练出沉中轻的功夫;倘若轻中没沉,那是假轻,没有真太极的功效。
在练习太极拳的技术要求上说,心静才能体松,体松才能气通,气通才能劲沉。倘若松而不沉,那是假松;松是连续性的动作,沉而不滞才是真的松沉。松沉的修炼是无止境的,松得越细、越透、越净,劲就越整、越沉。有位前辈说:“沉”是“松”的功夫,“松”是“沉”的玄妙。确实如此。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