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基业二世而亡,除了刘禅寿命太长,还因为季汉有三大弊政?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称刘备集团为“蜀”,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刘备一直以大汉正统自居,而且这一说法在当时也是得到承认的:西汉、东汉、季汉一脉相承,就连《三国志》作者陈寿,也在不经意间承认了季汉的存在,《三国志·卷四十五》用一大半篇幅摘录了杨戏的文章,而杨戏那篇文章,就叫做《季汉辅臣传》。
其实把刘备集团称为“蜀”,倒也一点不冤枉,因为他们把大汉的规矩都破坏得差不多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有赖于公平公开的军功制度,但是从刘备到刘禅,根本就没执行:刘备刘禅好的不学坏的学,尤其是在刘禅接班后,东汉末年的三大弊政,在他的朝堂上一点都没少,所以季汉二世而亡,也是一点都不冤枉。
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刘备知人善任超过曹操孙权,当然也在诸葛亮之上,但是我们看他对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诸葛亮的封赏,就知道他也有任人唯亲的时候,似乎他更喜欢人品有瑕疵的法正,而比较讨厌仗义执言的赵云赵子龙。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即使是在东汉分崩离析的帝国末日,周边异族也只能趴着受虐:无论是失败者董卓公孙瓒还是三国三巨头中的老大曹操,闲着没事就打匈奴及其附属或变身的乌丸鲜卑,而且每次都能打赢,就连那个被称为“绣花枕头”的袁绍袁本初,居然也有资格赐给“乌丸大人”蹋顿、峭王、汗鲁王印绶并封他们为单于——这都是打着大汉天子的旗号(矫制)进行的。
我们细看《后汉书》与《三国志》,就会发现东汉灭亡,并不是因为国力军力的衰微,而是由于三大弊政:赏罚不明、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同样道理,刘备创立的季汉基业二世而亡,除了刘禅寿命太长之外,还因为东汉末年三大弊政,刘禅朝廷一样都没少,否则以蜀中之富、蜀道之难,他再坚持个二三十年是没问题的。
东汉末年,卖官鬻爵成了常态,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已经成了常态,甚至连三公级别的官帽,也分别被标价一亿钱和五千万钱出售——只要花钱就能买来高官重权(其实重权也等于厚禄,这道理你懂的,以今度古,可以想当然),谁还愿意建功立业?更何况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有功,也未必能封侯拜将。
我们翻开《后汉书》,卖官鬻爵的记载比比皆是:“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时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
曹操的父亲之所以能当上太尉,并没有一星半点战功,他那个位置,是花一亿钱买的。司马懿的本家前辈司马直(都是河内郡人,什么关系不知道),本来做官很有政绩,但是朝廷让他花钱升官,而且不升官不行,不花钱更不行,最后司马直只好自杀。
季汉朝廷的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其实在刘备执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赵云在入川之战中连克江阳、犍为两郡,按规定应该受封县侯,但是直到刘备驾崩,赵云也还是个白身(无爵者)翊军将军,而赵云被搁置十年,就是因为他反对刘备把蜀中有主田宅分给荆州来的功臣和蜀中降将。
赵云有功不赏,法正有过不罚,连诸葛亮也对法正的横行不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诸葛亮却轻描淡写地说:''法正对主公有大功(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想干啥就干啥,就由着他的性子去吧(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刘禅没有刘备的本事,但是在重用外戚上,却是一点都不含糊:刘备对“国舅”糜竺糜芳都是控制使用,只给较高待遇而不给太大权利,但还是让糜芳坏了荆州大事。
刘禅上位后,两位长辈国舅,也就是吴太后的两个哥哥吴懿吴班,先后就任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而姜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是位居其下的卫将军——姜维在延熙十九年(256年)才升为大将军,此前他能带的兵只有一万,也就相当于大校或上校师长旅长。
季汉刘备朝的国舅糜芳出卖了荆州,刘禅朝的国舅张绍,则直接跟谯周一起,去邓艾军中商量投降事宜去了: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降,事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张绍、谯周并封列侯。
这位张绍,就是张飞的次子,张苞早逝,张绍继承了张飞的爵位,并且当上了季汉侍中、尚书仆射——刘备取消了“独相”制度的丞相,侍中、尚书仆射是“群相”之一。
除了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外戚掌权,季汉还有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宦官干政,这可是明明白白写在《三国志》中的:“黄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很多人都想干掉黄皓这个死太监,但是谁说话都不好使:“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姜维);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诸葛尚)!”
在朝臣的喊打喊杀中,黄皓春风得意,一个人干了十常侍都干不完的活,就连那个不怎么靠谱的乾隆皇帝,也认为季汉之亡,黄皓也负主要责任:“迨孔明殁,黄皓、陈祗用事,殄民误国,而汉祚告终。”
这时候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黄皓乱政亡国,诸葛家族张飞家族后代位高权重,赵云之子掌管禁军,就没有人站出来公开叫板吗?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姜维身上找答案:“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大将军姜维尚且要避黄皓锋芒,说明这个太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三国志·卷四十四》说“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这是靠不住的:季汉文武群臣又怎会对曹魏(司马)大军压境毫不知情?莫非大家都只会吃干饭吗?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曹魏和孙吴,好像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特别是曹操集团,大司马大将军职权一定要掌握在诸曹夏侯手里,虎豹骑更是只有姓曹的才能当统领。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如果赵云投奔了曹操,能否像关羽一样迅速封侯,并且混到张辽等五子良将的位置?如果法正黄皓到了曹操那里,会不会被许褚斩杀?读者诸君都知道,曹操的老朋友许攸,可是因为嚣张而丢了脑袋的——许攸再嚣张,还有法正嚣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