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相亲,一次5块钱
线上相亲,你听说过吗?
由于年轻人讨厌被家人安排相亲,但实际内心中又渴望相亲,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以线上视频为形式的相亲软件。
只需要填写个人资料,进入视频房间,点击「上麦」,一场线上相亲就开始了。
有趣的是相亲期间其他用户还能围观这场相亲。
简直就是线上版的「非诚勿扰」。
因为APP上相亲是按每次2元的标准来收费。
有时候遇上了心仪的对象,又想给对方表达心意送点礼什么的。
我去看了下,充值送礼少的几块,多的都上千了。
这些APP的日活跃用户付费率超过10%,每天人均消费5元以上。
相当于无数人在APP中把吃早餐的钱拿出来相亲。
而这,只是年轻相亲的一角。
1。
现在在微博上搜索「月老」,出来的结果清一色是相亲平台。
这些相亲账号面对的主要群体正是年轻人。
微博@嘉兴月老 就是一个由90后小伙创办的民间相亲平台。
用户可以免费通过@嘉兴月老 将信息发布至微博、朋友圈等平台,然后静候佳音。
这种佛系相亲甚至还满足不了嘉兴当地的年轻人。
在平台推出的会员制服务中,客户可以付费获得配对服务。
以@嘉兴月老 为例,他们的会员收费最低为每季度78元,158元就能包年。
按嘉兴的消费水平来说这个价格也挺低的。
大市场+低价,这让@嘉兴月老 的粉丝数迅速累积到了8万。
在他们平台上投稿相亲的人无论男女都是95后最多。
从19年开始就已经有98年的女生投稿相亲了,在当时可才20岁。
这种致力于二三四线城市的相亲平台现已遍布全国。
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原来也藏着不少“隐形”相亲人群。
17年的时候,一帮中大的毕业同学建设了一个微信相亲平台。
看了他们每天发布的相亲资讯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么年轻人都在相亲市场卖力推销自己。
前两天看到的一个女生,广州户口,外形漂亮大方。
不仅母亲是前国企部门经理,父亲是私募基金经理,她本人还是加州大学的会计硕士。
目前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她年收入已经达到20万+。
一看年龄,96年生人,今年才不过25岁。
在留言区里有人评论问「96年也来相亲了?」,结果人家平台回复说98年的都有。
我算了算,98年的今年才不到23岁吧...
原来现在的相亲市场真的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下场相亲了。
除了民间平台,资本推出的相亲软件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不是相亲平台的地方也成了一众年轻人的相亲角。
2。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主播直接把相亲过程做成直播项目。
快手主播@张二嫂 就亲自主持了一档相亲节目。
每天晚上八点张二嫂和团队都会开始他们的「二嫂一线牵」直播。
有对当地的90后嘉宾早些日子曾经在节目上相亲过。
上周的二嫂相亲大会直播中,主播还把两位嘉宾请到了直播间里,因为此前二人相亲成功了。
虽然只是简单地把非诚勿扰那一套搬到了直播间。
但动辄几十万的热度和节目里一副副年轻男女的面孔还是说明了一个问题——
年轻人线上相亲已经无孔不入了。
最能反映出年轻人相亲心切的,还是早段时间基金评论区里出现的相亲留言。
有网友在支付宝的白酒基金讨论区里留下相亲信息。
比如一位94年在深圳月入1万4还带房子的,在一众留言中成功跑出。
都说基民低龄化,这不,留言区里直接来了个00后。
而且回复中98年的已经开始自称“大叔”了。
这么看来,比基金低龄化更严重的相亲市场低龄化啊。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保不准过段时间就会出现汽车市场相亲、楼盘相亲了。
毕竟车子和房子还是相亲中比较重要的指标...
现在的相亲市场年轻化已经夸张到什么程度呢?
在线上相亲席卷全国之下,连线下的「相亲角」都死灰复燃了。
3。
还记得一月份曾经爆火过关于上海相亲角的视频吗?
当时有人探访了位于上海人民广场的「相亲角」,拍成视频后被全网疯传。
拍视频的男生整体条件其实挺不错的。
90后,年薪五十万,在老家有四五套房子,外形OK。
结果这条件被上海的阿姨认为是「三无产品」,即没车没房没户口。
有阿姨还直接挑明了说:“你老家小地方五六套房子,在上海不够买一个阁楼。”
爆火的原因除了视频里大爷大妈各种“嫌弃”之外;
人们对「相亲角」的好奇心也是重要因素:原来这个年代还有这么多人相亲。
有媒体在18年统计了上海相亲角的数据。
其中相亲者对自己各方面条件的提及情况里,年龄的被提数排第二。
1023个受访者里有1020个都提到了自己的年龄。
这意味着「年龄」越来越成为相亲市场里被考虑的指标。
在被访的1023张相亲贴中80后最多,相亲者平均年龄达到36岁。
尽管「80后」在如今的相亲市场中看着“挺大”。
但实际上生活中30多岁的肯定还算年轻人,只是相亲让他们的年龄变得「敏感」了。
时间来到今年,上海相亲角还设立了「90年代男女专区」。
说白了就是来相亲角相亲的90后变多了。
同样地,在大米饭生活的广州也有相亲角,位于天河公园。
和上海类似,广州相亲角里年龄也是一大话题。
从现场展示出来的相亲信息表里能看到,广州相亲角的年龄结构比上海要大一点点。
但基本上80后相亲者也是最多的一档。
可能出于好奇,也可能真的想相亲,出现在广州相亲角现场的年轻人比上海相亲角的多。
随手拍张照片就能看到不少打扮像90后的身影。
今年以来,各地相亲角探访视频的出现让相亲又火了。
而这一火,才让人们看清了现在的相亲市场。
4。
几年前人们对「相亲」的看法普遍是讨厌和厌恶。
2013年全国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面对父母的催婚,65.9%的女性和55.9%的男性选择逃避。
这意味着大多数人对催婚所带来的相亲行为都是避之则吉。
2012年的时候还出现过女生被家里逼着相亲而自杀的新闻。
当时24岁的女生冰冰在北仑某酒店里用烟灰缸砸头、准备喝酒兑安眠药以求自杀。
警方救人后女生坦白,自杀原因是父母逼她相亲导致压力太大。
13年的统计显示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营收约为23亿元。
这对于当时庞大的单身人群来说只是一个极小的蛋糕。
时间来到2018年,此时的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
也就是说走在路上每七个人就有一个是单身。
而相亲市场的年轻化就是从这年开始的,数据显示当年38%的单身男女首次相亲年龄不到23岁。
23到25岁的单身男女占比达到24%。
面对这种情况,那些曾经对相亲嗤之以鼻的人也坐不住了。
2018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营收为49.9亿,比起四年前足足翻了两倍多。
根据预测,今年互联网婚恋市场总营收将超过70亿元。
市场上陆陆续续出现的像「伊对」、「对缘」这种相亲软件主要用户群是“小镇青年”。
数据显示这些用户中有78.7%是充过钱再相亲的。
这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种愿意每天花五块钱相亲的人群。
当时看不起相亲的那些人,实际上已经在偷偷相亲了。
原来,即使无数次吐槽相亲市场的单身贵族,终究还是逃不过「真香定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