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兴趣,我当了一天“粉刷匠”
不知是源于生命基因还是后天养成,凡事只要条件允许我总是喜欢自己动手,有时那怕条件差一些也要努力创造条件亲力亲为而且凡事都力求做到完美。这种性格体现在学习上更多的表现为乐于自学自悟,并非拜师学艺。而体现在具体事务上则是亲身体验,以满足手脚之乐。当然也并非所有事务都是如此,比如做饭我似乎就缺乏热情或者说兴趣不高。这种心性究竟算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不得而知。或许在许多人看来这无疑就是缺点,甚至是一生难成大器之所在。作家余秋雨曾说:“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而我常常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喜欢“动手动脚”,显然没有脱离“生命之小局”,但我却始终不悔而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前段时间家中有一事又给我提供了一次“亲力亲为”的机会,使我这个“逾六奔七”之人有幸做了一次“粉刷匠”……十多年前我在一生活小区购置了一套位于小高层楼顶的住房。因是局部复式又是楼头,下面一层的屋顶与上面一层的西侧形成一个三面临空、视野开阔的独立小院。小院内搭设了两个精巧的防腐木廊架,周边一圈墙根处设置了几个砖混小土池和数个稍大一些的花盆。美艳的鲜花和青绿的蔬菜及满架、满墙头的瓜果,构成一个令我赏心悦目的空中乐园。年年从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早春至瓜熟蒂落、馨香四溢的晚秋,它始终驱动着我的腿,滋养着我的目,愉悦着我的心。夏秋两季,一早一晚的闲暇时光,我常常会跨入小院,欣赏瓜蔬,饮茗阅读,放眼太空,神思遐想。可谓:闲情逸致满露台,小园香径独绯徊。然而由于房子已建有十多年,小院东墙上的防水层已有些脱落,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裂缝。前年秋天当台风“利奇马”来袭时,楼顶倒是经受住了持续6天6夜大风雨的考验,而小院东墙的局部墙壁却出现了轻度渗水问题。对此,台风过后我及时做了简单处理。去年夏天我找了一家防水公司对楼顶加做了一遍防水。今年入夏后,想在雨季到来之前利用去年未用的一桶防水涂料将小院的东墙涂刷一遍,于是便想到了防水公司。不料联系了几家均说活多繁忙没有时间,其中有一位师傅倒是答应接活但最快也要等一个月而且工时费起码要付四佰元。我听后感到花四百元钱刷一面墙,虽然有点贵,然而人家毕竟靠此吃饭,也可接受。但要等一个多月,我有点等不得,便产生了自己动手的想法。那天我跨入小院,仔细打量盘算了一番,对于所需的防水涂料及粉刷工具已经心中有数。接着便到建材市场购买了两个刷墙的滚子和两个稍大点的排刷,同时找了两根长短适中的木棍,将两个滚子及两个排刷根据墙壁高低捆绑加固好。5月22日一大早,我穿上一身破衣服,戴上一顶太阳帽,便动手干了起来。当我用钳子、起子撬开那个涂料桶时,一下有点傻眼了,本以为那涂料的颜色是浅红色的,没想到却是紫红色的,实在是很不理想。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觉得不能浪费这桶涂料便放弃了一贯追求完美的心性,接受了它别样的“美”。粉刷一面几十平米的墙壁,对于一个初次拿刷子的我来说,虽说事先已有较详细的预案,但真的动起手来还是有些架手架脚,不仅对滚子一次要蘸多少涂料心中无数,而且对每一遍刷多厚才能确保一桶涂料够用且刷得均匀也一时难以把握,特别是那两个靠墙的廊架干起活来比较碍事,好在经过几次尝试我便掌握了要领,摸清了规律。那两个碍事的廊架,经我事先捆绑好的两支长短适用的滚子和刷子,在木格子间灵活地掏进掏出,也显得没有了脾气,它虽然没有主动让道,却也没造成大的防碍。更值得高兴的是,那天的天气很是给力,阳光明媚,风力适中。我刷完第一遍不到一个小时便已风干。这中间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适当的休息时间。这样共用了三个多小时便涂刷完毕。先后刷了两遍,涂料也刚好用完。我放下工具,站在墙根前,定睛细看了一番,感到还不错,比较均匀。虽然颜色红得稍显“耀眼”,但习惯成自然,相信过些天看惯了也就变得好看了。说起这套房子,自从当年拿到交房钥匙至今十多年来,在它身上我真没少动过心思和“手脚”。特别是在入住前的装修过程中,室内室外都留下过我的“手艺”。露台小院的两个小廊架精巧美观又适用,完全有别于其他相同户型的结构,那是我自行设计的;小院西北角,那个耳朵形状的花池,美观别致,也是我构思的,其南边半圈鹅卵石小道是在装修工人违背我的意图施工后我自己动手又重新铺设的;室内楼梯入口处的平台和改变方向后的几个踏步,砖混基础“工程”是我做的“泥瓦匠”;两个卫生间原来不够合理的窗口,是我设计封堵缩小的……每当我投身这些劳动,不论使用什么工具,我总会把它们视为画家手中的画笔、绣花师傅的绣针或雕刻家手中的刻刀,力求把手中的活计精心绘制、雕凿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然后陶醉其中……这些活,对于一个曾穿过30年军装并在祖国南疆经受过一年多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血火洗礼的军人来说,似乎格格不入,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而对于那些胸怀“大格局”、身居贤达高位的将帅、“伟人”抑或是富人来说,似应更不屑一顾。但我深感,每个人不论身份地位高低,都是生活之中的人。人们的生活环境纵是有千差万别,也都是其生活的依托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场所。摸爬滚打的训练场,抢险救灾的水火中、房倒屋塌的瓦砾堆和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军人的生活环境。士兵磨练一身过硬的抗灾、杀敌本领,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都是军人在追求生活的美而且是大写的、人民生活的美。军人走下战场走出营房,解甲归田,过上黎民百姓的生活更懂得珍惜花好与月圆,岁月之静好。幸福源于劳动,趣味寓于艺术。喜欢亲自动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塑造美是我与生俱来的心性。我常想,既然脱离现实的“显赫”与“富贵”这一生注定与我无缘,倒不如铺下身子、置身“市井”,丢掉空想,抛弃幻想,在平凡而现实的生活中,尽情领悟一番生活之真谛、享受一下生活之艺术!
(2021年6月3日于淄博张店)
▼露台往日瓜蔬
…………………………………………
【作者简介】
杨全华 在部队服役30年,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后转业到地方机关。爱好摄影、文学,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摄影作品、文章曾散见多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