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炮里街道北桑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炮里街道以东,西邻炮里村,东临刘村,南邻南桑村,北临鲸鱼沟。与西南方向的前村、西北方向的后村毗邻,成三角鼎立之势。现有4个村民小组,321户,1260多人,土地1120余亩(不含鲸鱼沟土地)。姓氏为朱、耿、曹、王、杨、李、屈、魏、苗等,其中朱、耿为绝大多数。
北桑村最早称为北三郧。唐初,所在地变成了郧国公的庄园,人称郧庄。据传,现在的桑村小学所在地便是郧家祠堂所在地,原有庙宇十多间,后被火烧光。
现存九天圣母庙(原桑村小学教师宿办),是三郧村后人在郧家祠堂原址捐资建造的。
相传郧国公家族,亲门后辈因血缘关系,分别在郧家祠堂周围居住。宋初,郧国公封地被废后,宋朝依据当时人们定居现状建立了三个自然村。分别为南郧庄、中郧庄、北郧庄,因三庄毗邻人们习惯统称三郧村。后因历史变迁,北三郧地处鲸鱼沟畔,远离南郧庄和中郧庄而独立成村,被称为北三郧村。
即现在北桑村最早的村名。
相传北桑村以南,南桑村以北,当年有成片桑田。所以把桑田以南称为南桑村,桑田以北称为北桑村。据清嘉庆《咸宁县志》记载,北桑村亦记为三郧村。
民国初年,北桑村曾被分为北桑朱家村、北桑耿家村。新中国成立后,北桑村改为朱耿村。2006年,村委会以群众强烈要求为由,上报长安区民政局批准,又将朱耿村改回现在的北桑村。
朱氏宗族,据传现在生活在村中的朱氏宗族,原祖籍为山东。西汉时移民今陕西西安东南杜陵原上下朱坡村一带。西汉灭亡后,朱氏宗族散居,其中朱门兄弟四人北迁至现在村子以北鲸鱼沟内开坡种地谋生,后成家立业,逐步迁至塬上北桑村定居至今。朱氏宗族辈分为:“永孟进明兴,腾善广廷万,恒培文怀兆,永世克建成。”
耿氏宗族,据说耿氏宗族祖籍为河南温县,秦时一直散居陕西。西汉时有一名为耿寿昌者被赐爵关内侯。其子孙族亲居留西安,家族败落后,散居西安周边。其中一门耿世祥者,率内侄耿辉云徙居白鹿原南岸现北桑村以北鲸鱼沟内,开坡种地,种植芦苇,以编造芦箔工艺为生,成家立业后,到宋时迁至塬上北桑村定居至今。耿姓辈分为:“孟碧能荣柯,生学进明廷,振兴大富化,万倍永巨和。”
村西有九天圣母庙(九天玄母庙)、瘟神庙、娘娘庙、无量庙;村东有土地庙;村北有三义庙;村中有城隍庙。其中三义庙、城隍庙已被拆除。村西、村南、村东北方向各有一座古塔,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其中村西无量庙前一塔在“文化大革命”后,由就近村民捐资助劳重新用砖砌建而成。
村原有六口深井(30多丈深),除村西杨家井和无名井,其余四口井(各小组一组一口)是村人的生命井。后村民集资和上级人民政府的关怀,打深井建水厂,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现在村内家家都安装有水龙头。
(殷开山)
村西九天圣母庙前现有千年古柏一棵。村中原城隍庙前有一长2.1米、宽0.6米、高0.58米、沿厚0.10米的青石水槽一个,据说是唐朝至今西安地区少见之物,传说是郧国公殷开山当年给爱马饮水所用之物,2009年修村中水泥路时被推入村中涝池里的垃圾堆中,已经面目全非。
村中涝池旁有一直径达1.5米,身高近3米的皂荚树,在炮里街道算得上是首屈一指,据说有千年之久。遭雷击、受火灾后,但由树身上顶周边发出的新枝挺拔叶茂,因未列入古树之列,被一村民占为己有,2007年卖掉。
20世纪50年代初,利用鲸鱼沟的河水,修渠引水建造了白鹿原的人从未见过的水打磨。60年代初,买回了柴油机,办起了炮里乡第一家磨面房。70年代初办起了麻绳厂,联系电力部门,并说服动员前、后村的人共同安装了变压器;为村里拉了电,建起了炼铁炉,办起了炮里乡第一家翻砂厂。70年代中期成立了基建队、创办了编造厂,在鲸鱼沟栽种紫穗槐和各种果树,种植西红柿和各种蔬菜,开展美化鲸鱼沟活动。70年代末,先后创办了砖瓦厂、木工厂。
农村土地承包后,除努力搞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丰产增收外。走出去学知识学技术,经商,参与多种劳务输出,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居住条件,改变了村内环境,走上了小康之路。
村子在白鹿原鲸鱼沟南岸可算得上是神文化之首。取水,属神文化之列。新中国成立前,村中大太白、二太白、三太白、杨四将军、六太尉、齐天大圣、八位尊神、老老黑虎、小小金童等众神之角将个个齐全。而且,这种神文化往往通过人们求神给世人看病或久逢大旱之年取水活动得以发展继承。这种情况20世纪60年代还盛行。
社火已有很久历史,有东社北桑村(北桑村)与西社(现前村、后村)之分。由于有东社与西社之分,所以北桑村的社火在竞争中越耍越大,越耍水平越高。出了西安城东门,说起北桑村的社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时为了比个高低,同时也为了防止对方有意破坏,出社前,在每桌社火下面、暗藏棍棒、刀斧等,以备生死决战。有时为了抬社火,弄得亲属互不往来,乡党之间破口骂人的事时有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虽说各自耍过几次社火,那种拼命争强好斗的精神越来越淡,越来越和善。
(耿善民)
清光绪间,朱家门里出了一个县衙知事,名朱广亮,在兴安府任职(今安康山区);1912年耿家门里出了一个秦腔艺术名人,名耿善民,小名善娃,西安易俗社第六期学生,工须生。1942年因肺病复发治疗无效,永辞剧坛,时年仅29岁;老红军耿廷焕,1922年生,1936年11月,徒步30多里,到蓝田县吴村庙入伍(时年14岁),先后在红七十五师、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八团、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独立团三纵队、中国人民大学、抗美援朝东北空军卫生部、北京结核病研究所、陕西通远坊干部疗养院、华县医院、临潼医院等任战士、卫生员、司药、医助、医生、所长、副科长、医务科长、院长等职,1979年离休,2005年去世。
(耿兴余)
耿兴余,笔名丛林。1941年6月2日生于陕西镇安县干沟乡,1948年回到祖籍长安,就读于桑村小学、二圣宫中学、引镇中学。1960年参军,1965年提干。1983年借调到中央《红旗》杂志社作摄影记者、1984年从武汉军区空军航空兵第二十五师转业到《红旗》杂志社工作,任主任记者。中共中央《红旗》《求是》杂志高级记者,中国知名摄影家,获国际摄影金奖、世界华人艺术大赛展特别金奖、共和国50年新闻奖,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参加采访过数届人大代表,中共全国党员代表大会、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40周年、50周年、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活动。采访拍摄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在西安、桂林、柳州、首都国家美术馆、丹麦哥本哈根举办个人艺术摄影展。2001年12月退休,现为《求是》杂志研究所研究员。
耿兴彦,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1964年元月应征入伍,1972年转业地方从事教育。1994年创办新疆旅游学校,担任校长、法人代表。创办新疆方舟旅行社,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法人代表。与他人共同创办新疆南湖经贸旅游学院、新疆高级职业学院、新疆科学技术学院,并担任院长。荣获平安和谐校园全国先进管理者、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先进校长等称号。专著《教育人生》在全国发行。在国内外50余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分别获得特等、一等奖。业绩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等60余种国内外词典刊物等。
西周时鲍伯公封地于此,又叫鲍里。北宋太祖年间,因造土炮,鲍里始谐音为炮里。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为陨庄里,后仍沿用炮里。
炮里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南,白鹿塬上。东与蓝田县相邻,南接鸣犊街道、魏寨街道,西、北与灞桥区狄寨街道相望,总面积2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炮里街道下辖9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8个行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