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皆以赫拉克利特为师 尼采却走到了黑格尔的反面(下)
幸福=快乐时光,快乐与否完全出于人的内心感受,所以,幸福在于人的内心,可是,我们为什么却总要向外寻求幸福呢?
——坤鹏论
一、尼采哲学的两个主导关键词
从哲学影响上来说,尼采的超人、权力意志、永恒轮回学说都可以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中找到渊源。
这其中权力意志(+超人)与永恒轮回是尼采哲学的两个主导关键词。
前者表示存在者的本质;
后者表示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方式。
海德格尔在其《尼采》一书中这样评论道:
“在尼采最重要的关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思想中,他把来自西方哲学之开端的两个对存在者的基本规定———作为生成的存在者与作为持存状态的存在者———联合为一体了。”
生成的存在者是赫拉克利特的学说,持存状态的存在者是巴门尼德的学说。
海德格尔认为,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所引导的尼采思想是全新的,只有赫拉克利特思考过。
他说:“其实尼采在另一方面却用一种方式重新理解了全部希腊此在的伟大开端时代。”
请注意“此在”是海德格尔创造的词,它专指:人。
二、权力意志
显而易见,黑格尔与尼采都非常重视赫拉克利特哲学,以其为师,各自的哲学思想也都深刻地受到了影响。
但是,有趣的是,尼采却激烈地反对黑格尔,反对黑格尔对赫拉克利特作任何辩证法思考,以至于反对黑格尔的思想贯穿于尼采作品的始终,比如:
尼采的“超人”概念与黑格尔辩证法的“人”的概念正相反对;
尼采用锤子统统砸碎并重估一切价值的,恰恰是黑格尔认为的理性压倒一切的辩证关系;
尼采的权力意志(生命意志)将生命与生命的关系设想为平等关系,生命永远肯定自己与他者的差异,权力意志所要求的就是对差异的肯定;尼采强调肯定、差异,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偏偏是否定、普遍,尼采认为,“否定”概念只是后来发明出来的苍白意象,与之相对的肯定概念则充满了生命与激情;
尼采将黑格尔的辩证法视为庸人的设想和奴隶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种奴隶道德之下,催生了基督教世界观以及黑格尔的辩证世界观,而他的悲观世界观则是对这两种世界观的对抗;
尼采认为,哲学家的伟大个性才是哲学思想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黑格尔的哲学原则——哲学越是理性、越是个人较少的主观情绪与意见,其真理性也就越强。
尼采所说的伟大个性特指,对世界独特的体验、直觉、想象、信念等这些非理性因素,它们足可以启迪整个人类而万古弥新。
说白了,两个人所站的角度决定了他们的背道而驰,黑格尔选择了“一”,选择了普遍,尼采则选择了个体,选择了独特。
所以,坤鹏论认为,将尼采超人、权力意志思想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活成真实的你自己!
三、世界是宙斯的游戏
尼采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总结道:(赫拉克利特)哲学可概括为关于生成中的规律和必然中的游戏的学说。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生成中的规律”和“必然中的游戏”。
关于生成,坤鹏论在《皆以赫拉克利特为师 尼采却走到了黑格尔的反面(上)》讲过,尼采认为,赫拉克利特的观念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生成而不是存在”,而其流变学说、永恒的活火、逻各斯、“一”等,则是在阐述生成中的规律。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管是“生成中”,还是“必然中”,尼采都用了进行时,也就是永远是在过程中,这一点上,他与黑格尔的理解是一致的。
关于必然,西方哲学一般也将其称为命运,黑格尔对于其的解释很精准:“存在者作为被规定者,具有这样的性质(这性质构成它作为一个个体事物的本质),即它是什么。”比如:兔子是兽类。
黑格尔认为,赫拉克利特将普遍、类、对立中的统一、有和无是同样的东西叫做命运、必然性,正是由于这个必然和它的对立物相联系,这就是“贯穿在全体的存在中的绝对关系”——逻各斯——“以太的躯体,万有变化的种子”。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这就是理念,就是普遍本身,就是本质,而黑格尔将其理解为静止的过程——如兽类是不变的东西,是接受自己(回归自身的)单纯的过程。
而“游戏”概念则来源于赫拉克利特残篇第52——世界是一个玩棋子的孩童,孩童是世界的主宰。
那么,“必然中的游戏”,可以理解为“命运中的游戏”、'一’的游戏、神的游戏。
因此,尼采认为,赫拉克利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界是宙斯的游戏,或者,用更接近物理学的方式表述,是火的自我游戏。”这便是对生成的辩护。
游戏就是游戏,这种世界游戏是一个孩子般天真无邪的游戏世界,它是清白无辜的,是非道德的,不存在丝毫痛苦、罪恶与不公义。
并且,坤鹏论在《皆以赫拉克利特为师 尼采却走到了黑格尔的反面(上)》讲过,“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因为“一”把自己变成多,多又将自己变为“一”,所以,“一”无处不在,在它自身,也在万事万物之中有其分身,那么,从本质上看,不管是整体的“一”,还是个体的万事万物,它们都是“一”,它们没有谁是错的、恶的、坏的,有罪的。
所以,对于这种永恒的游戏,不能用道德的眼光看待,它仅仅是游戏而已。
尼采这样写下:
(在这个游戏中,)“生成和消逝,建设和破坏,对之不可做任何道德评定,它们永远同样无罪,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属于艺术家和孩子的游戏。
如同孩子和艺术家在游戏一样,永恒的活火也游戏着、建设着和破坏着,毫无罪恶感——万古岁月以这游戏自娱。
它把自己转化成水和土,就像一个孩子在海边堆积又毁坏沙堆。
它不断重新开始这游戏。
它暂时满足了,然后需要又重新抓住了它,就像创作的需要驱动着艺术家一样。
不是犯罪的诱力,而是不断重新苏醒的游戏冲动,召唤另外的世界进入了生活。
孩子一时摔开玩具,但很快又无忧无虑地玩了起来。
而只要他在建设,他就按照内在秩序合乎规定地进行编结、连接和塑造。”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也说过类似的话:
“我们必须把这两种状态看作一个狄俄尼索斯现象(注:尼采哲学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象征着混乱、破坏、非理性、无拘无束……),它总是一再重新把个体世界的游戏式建造和毁灭揭示为一种原始快感的结果,其方式就类似于晦涩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把创造世界的力量比作一个游戏的孩童,他来来回回地垒石头,把沙堆筑起来又推倒。”
四、尼采的永恒轮回
正是赫拉克利特世界如孩童游戏的隐喻提示了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提出。
海德格尔认为,尼采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是以他的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学说为标志的。
尼采本人将其称为“关于万物无条件的和无限回复的循环”的学说。
海德格尔继而指出,这个学说是尼采哲学的基本学说,如果没有它为基础,尼采哲学便如像一棵无根的树。
它就是尼采的世界观,由它为基础,才能诞生了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
普通人也是一样,他对人生的看法、选择的方法和道路、待人接物的方式,无不是建立在他的世界观之上的。
而哲学其实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只是从来没有意识到和梳理过罢了。
毋庸置疑,赫拉克利特对于尼采来说,那是根基般的思想启迪,黑格尔亦然。
尼采认为,世界就是权力意志,“此外一切皆无”。
全体存在者就是以权力意志为本质存在着。
如果全体存在者不断地变得更强大,那么势必产生“究竟要发展到何种程度才是尽头的”的疑问。
尼采认为,全体存在者在发展变化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归自身。
这就是永恒轮回。
赫拉克利特的永恒的活火在尼采那里就是权力意志永恒轮回的象征,是永不停息的生成。
永恒轮回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整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自我创造、自我毁灭的永恒流转过程。
当我们将一把小石子抛撒在地上,反复如此,石子的分布总会有一次和之前的一次重复。
如果无限次重复抛撒这一行为,就应该出现无限次重复的分布。
而且,尼采认同赫拉克利特守恒的观点,也就是世界的物质总量“是有数的”,在一个总数下,万事万物不停变化着,但它们的总和永远是不变的。
同时,他还认同原子论,也就是世界以及万事万物由有定数的原子排列组成而成。
在事实变化前后,就像前面所说的石子一样,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有限,但是,当它们遇到无限的时间后,必然会不止一次地出现同样组合的情况。
尼采由此推断,在无限的时间长河里,和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一模一样的世界未来会出现无数次,过去也一定曾经出现过无数次。
这样的话,时间就呈圆环状运动,历史没有进步或前进,有的只是变化。
这便是尼采的永恒轮回,他还试图用其将时间和永恒合二为一——“万物消逝,万物复归,存在之轮常转不息。”
也就是说,虽然宇宙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无限的,但是发生其中的却都是有限事物的生成与毁灭的反反复复。
“这就是生命吗?”
这就是活着!
因此,尼采认为,没有必要对世界进行科学的把握,也没有必要追求永恒,更不用执着于未来的幸福。
只有拥有强大的权力意志,全面肯定、接受这个既无意义又无目的的世界以及真实的自我,活好当下的每时每刻,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你以后还会无数次地重复到它。
“你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就是你今后的生活。它将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你生活中的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以及一切大大小小、无可言说的事情皆会在你身上重现,会以同样的顺序降临,同样会出现此刻树丛中的蜘蛛和月光,同样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时刻和我这样的恶魔。存在的永恒沙漏将不停地转动,你在沙漏中,只不过是一粒尘土罢了!”
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一书的结尾借恶魔之口向人们形象地描述了永恒轮回。
它就像是个思想实验,也像是个生活价值测试,让我们从内心中反思和评价现在所拥有的生活。
它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你还愿意再来重复一遍现在的生活吗?“你还想要它,还要无数次吗?”
如果你没有遗憾,认为值得,愿意重复,说明你正在拥有着幸福,即使你觉得自己没有尝到幸福的味道,因为真正的幸福总是在失去时,他的主人才知道。
如果相反,你不愿重复,甚至是诅咒当下的生活,说明你的生活到了浪费的程度,那就是“悲剧的起源”。
在这里坤鹏论再补充两个关于《快乐的科学》的知识点:
第一,所谓“科学”,并不是表示当时和现在存在的专门科学,尼采的“科学”是指对于本质性知识的态度和追求本质性知识的意志。
第二,所谓“快乐”,尼采指的是一种来自从容大度的喜悦,它甚至也不再为最艰难和最可怕的事物所推翻。
显然,学过赫拉克利特的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永恒轮回的渊源,对此,尼采坦承:“无论如何,我在这里应该承认,他和我的思想十分接近。'永恒轮回’学说,即万物的绝对和无限重复循环———查拉图斯特拉这一学说,最终也可以说是赫拉克利特所主张的学说。”
在这个观念上,尼采与黑格尔也是截然不同的。
黑格尔(以及基督教)认为,历史(时间)是向着目的地前进的,有开始有结束(目的),而尼采的永恒轮回则表明,历史没有前进或进步,只是在圆环运动的时间中不断变化,人被抛弃在无始无终的时间河流中。
从看待人类的视角看,基督教认为,人类的存在被赋予了意义与目的;尼采则认为,人生既无目的亦无意义。
总结来说,尼采主张,人应该放弃在自己的生活以外设定一个超越性的理想或是幻想,关键要修炼自己——“成为你自己!”
为什么黑格尔、尼采皆以赫拉克利特为师,却走出了完全相反的哲学之路呢?
坤鹏论认为,这既体现了赫拉克利特哲学的原初性,能够给后来哲学带来更加多元的解释维度,又说明了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深刻性,还有箴言式写作更具丰富的修辞性。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