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的基本原則

西方的政治哲學家和學者們一般把柏克開創的保守主義概括為三條基本原則﹕

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是懷疑人性的可完善性和人類理性能力。保守主義認為人性本惡,無法改造得完美;同時,他們懷疑人能憑理性認識真理,因而反對人們在社會活動中聽從理性的指導。

在西方,對人性的懷疑主要根源於猶太--基督教傳統。舊約聖經告訴我們,天地萬物和人都是由上帝創造的,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美好,人是上帝按自己的形像創造,所以比起世間萬物更多一種恩賜,那就是有自由意志。但是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抵擋不住邪惡的誘惑,濫用他們的自由意志,背棄神的教訓犯了罪,因此被神逐出伊典樂園,在塵世間勞苦。由於始祖的罪,人類世世代代一生下來就帶著原罪(original sin)。不僅如此,新約聖經還告訴我們,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這原罪,只有上帝才能救人脫離罪惡。上帝派了他的獨生子耶穌到世間,耶穌為拯救犯罪的世人受盡苦難,最後卻被不認罪的人釘死在十字架上。

一方面,人生而有罪,另一方面,人不能自救。這兩個信念在西方文化傳統中根深蒂固,使人們對人性的惡和不可完善性深信不疑。保守主義從對人性的懷疑推出了兩條結論,第一,既然人性本惡,那麼社會就必須用種種制度抑制人作惡的欲望,否則社會就會瓦解,人與人就將生活在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中;第二,既然人類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罪,當然也就不可能通過改變制度建立完美的社會。基於這兩點,保守主義懷疑任何社會理想主義,認為建設烏托邦的狂妄舉動必將破壞自然的社會秩序。同時,傳統的制度能長期存在,說明它門有效地制約了人類惡的天性,因此,在我們沒有把握建立更有效制度之前,沒有理由改變它們。制度的不完善不足以成為改變制度的理由,因為人性之惡決定了制度的不可完善性。

宗教是歐洲懷疑主義的主要根源,但不是唯一的根源。世俗的哲學思考同樣可以引導人們得出懷疑主義的結論。世俗懷疑主義與宗教懷疑主義的主要區別是更注重人類知識和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例如,生活在十八世紀的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就通過分析人類感覺的不可靠性得出了懷疑主義的結論。由此,以懷疑主義為論據的保守主義也就有了宗教的和世俗的分別。如果說柏克的保守主義的特點是重視傳統,維護宗教,那麼以法國哲學家蒙田(Montaigne)和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為代表的保守主義則是世俗的甚至是反宗教的。世俗保守主義的主要論點是,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理性無法把握真實的外在世界,甚至無法肯定是否有一個客觀的不依賴人的感覺和認識而存在的外在世界。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人們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知道自己的行動究竟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而且永遠不可能知道。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在一般情況下,嘗試新的未知的東西意味著要冒較大的風險,因此,明智的選擇應當是盡量保守經前人嘗試証明行之有效的作法和程序,不浪言變革和更新。此外,由於人類不可能突破自己的認識能力的界限,所以,指望依賴有限的理性能力從根本上改造社會,建立完美無缺的社會制度,祇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如果看不到這一點,頭腦發熱,一意孤行,就勢必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人性和人的理性能力的懷疑方面,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是相通的。我們在前面講過,自由主義之所以反對建立強大的國家機器,反對政府干預個人的經濟活動,理由也是不相信他人能代替自己思考,不相信人的理性能制定出對人人都有利的政策。在這一點上,二者的區別在於保守主義的懷疑主義更加徹底,它不僅懷疑國家的權力,也懷疑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在保守主義者看來,市場經濟也是不合傳統的理性創造,所以實行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在本質上與政府干預經濟沒有區別,二者都是以政治理性主義為基礎的。當然,保守主義者並不是無原則地反對市場和個人選擇,它強調的是不應當把傳統的社會制度一股腦推翻,用市場機制全盤取代。

保守主義的第二條基本原則是傳統主義。顧名思義,傳統主義就是唯傳統為上,強調傳統的價值。這裏所說的傳統主要是指在漫長的社會演進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因行之有效而延續至今的種種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制度。制度一詞涵括的範圍極大,制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的一切規則規範都是制度。按照一種定義,所謂制度就是社會的博奕規則,是人制定出來的塑造人之互動的約制。憲法法律,風俗習慣,道德規範,合同定約,都是制度。革命家們最不耐煩循規蹈距,他們熱衷的是轟轟烈烈地砸爛舊世界,熱火朝天地建設新世界。傳統主義者承認,傳統的制度可能不是完善的,但它們都是智慧與經驗積累的結果。凡是仍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制度,都值得保存。如果必須改變制度,那麼一定要謹慎小心,不可匆忙草率。

保守主義的第三條基本原則是社會有機主義,即把社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社會不是一台機器,組成社會的成員不是可以獨立存在的機器零件。相反,社會是一個活的有機體,它的各個部分是相互依存的。社會有機主義最常用的一個類比就是把社會比作人體。人體的各個器官都祇在相互依賴的整體中才能存在並發揮其功能,在這裏,離開了整體就意味著喪失了生命。正如黑格爾說的,一隻離開人體的手就不再是一隻手了。

既然社會是這樣一個有機體,那麼社會的各個組成部分就應清楚地知道彼此之間的相互依存。窮人當尊敬富人,富人則有義務照看窮人。任何社會團體都不該被忽視,否則就可能成為社會的癰疽。對待社會的病症,自然也不可輕舉妄動。劇烈的社會變革常常是失敗的,從長遠看,它們造成的問題往往比它們解決的問題還要多。我們無法簡單地更換人的器官,但是很容易認為可以輕而易舉地改變社會的制度,結果常常就是濫開虎狼方。社會有機主義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更是有害的。

把以上三條原則用於政治分析,保守主義得出了以下兩點主要結論。第一,必須建立政治權力制約個人,第二是必須保障個人的自由與權利以限制政府。人本身不完美,也不可能變得完美。人性的惡決定我們不可能創造出一個完美的社會。因此,政治權力是必要的,建立政府的目的就在於抑制人性中最壞的因素,用法律、警察和其它強力手段保證人們在行為上對他人和社會負責。政府必須有足夠的權威履行這一職能,但它的權威也必須局限於此。限制政治權力的理由也是建立在人性本惡這一信條之上,英國貴族阿克頓勳爵(Lord Acton)有句名言﹕「一切權力都會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地腐敗」。與自由主義相比,保守主義更注重個人的惡,因而傾向於用傳統的、社會的乃至政府的力量對個人的作惡傾向加以限制。相反,自由主義雖然也主張限制政治權力,但其出發點是為了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權利。可以說,自由主義對個人的擔心小於保守主義。政治保守主義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抑制個人的惡,而自由主義最關心的則是怎樣抑制政府的惡。

(摘自杨智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新保守主义》。当年编译这本小册子,是为了挣点稿费贴补家用。今天偶然翻出旧稿,居然还能读下去,三分意外,七分欣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