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不争是道自身的本性,人要以不争去争,以争达到不争

当然,在现实世界中,人们追求欲望,而且追求满足欲望的手段,就必然和他人产生纷争。这样,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老子认为,即使在战争这种极端的争夺中,人也要遵守不争之德。

人无为也意味着不争。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必然去争夺。人使用工具,就会强化这种争夺。老子主张遵道而行,无欲和无技,因此,他也反对争夺,要求不争。

不争实际上是道自身的本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道如同水一样,其本性就是不争。水能让万物生长而不争夺生存。老子的不争的核心就是无欲和无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但人没有欲望和不追求满足欲望的手段时,他就不会和他人产生争斗了。

但不争并非无能,而是大能。“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为何如此。这在于当人们争夺的时候,就必然产生胜负成败,并且会导致永远的复仇。在无限的争夺之中,人们不可能成为永远的胜者。相反,当不争的时候,人们就没有胜负,而能自然无为。

老子认为争夺和不争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相关于死亡或者生命。“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争夺是非道的,会带来死亡;不争是合道的,会走向生命。

正是因为主张不争,所以老子反对取天下。“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取天下是妄为,是违反自然之道的行为。因此,取天下最后也只能导致失败。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圣人无为无执,亦即不争。

从不争出发,老子否定战争。战争是纷争的极端形态,也是无道的极端形态。它实际上来源于欲望和技术。于是,和平与战争就是有道和无道的一个表现形态。“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老子认为战争的本性是杀人,屠杀生命。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战争是杀人的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只具有否定性的意义,而不是肯定性的意义。因此,人们不能肯定它,而要否定它。

既然战争在本性上是非道的,那么老子要求人们意识到战争的危险性。“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人们不能用战争称霸天下。这是因为战争作为杀人的活动会带来灾难。这中灾难既会带给敌人,也会带给自己。

当然,在现实世界中,人们追求欲望,而且追求满足欲望的手段,就必然和他人产生纷争。这样,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老子认为,即使在战争这种极端的争夺中,人也要遵守不争之德。“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一般人主张武和怒,但老子主张不武不怒。唯有不争,人才能克服争夺。

老子把这种不争之德也落实到具体的用兵策略:退让。“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退让不是无能,而是强大。因此,退让带来的不是失败,而是胜利。人要以不争去争,以争达到不争。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0)

相关推荐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五  大象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一  贵左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

  • 57|天下大乱始于分别心在线收听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天下大乱始于分别心. 所谓的分别心就是我的认知只注意到"区分",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思考老子为什么要提出他的思想,他是要化解存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六章 知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九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此章名曰:哀者常生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八章 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之心得.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智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此章名曰:有道则知 老子在这一章先说有一种人: 不出户,知 ...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道,渊深似海,高耸如山. 01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 ...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大家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 ...

  • 《老子道德经》这三句话,让你悟通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老子道德经>被誉为东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书.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博士曾经说过:假如我们把世界上每一本书都烧掉只留一部,那应该就是& ...

  • 《道德经》背后的秘密:老子怎么悟的道?你认为真相是怎样的?

    <道德经>就不用多说了,经典中的经典,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但对于作者老子,我们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史记>记载老子的文字很少,只写了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qu ...

  • 论《老子》千古之道,何谓“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过去一贯的解释都是:道不可言,可言之道,不是永恒的大道.但在老子帛书中,这一句甲乙本中均写做: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一.道的词义变化 春秋之际,[道]字,可以表达的意思有:" ...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图文】

    道,渊深似海,高耸如山. 01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 ...

  • 《道德经》大智慧: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其中有何玄机?

    老子在国学经典<道德经>里面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子何出此言,其中究竟有何玄机呢? 首先解释一下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

  • 为什么说老子所讲的道是物而不是理?

    道概念在老子以前就已经存在,道作为学者最高的追求对象,其意义与今天真理概念一致.在老子的论述中,道作为真理的意义仍然可以看到.但是,老子为道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在这个意义中道不再是理而是物.道概念的这 ...

  • 老子为什么要提供“道”概念,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什么是无为?

    "道"概念在老子以前已经存在了.老子在经文第十四章中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老子时,向古代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