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因欺负弟弟丢了家业,在外因欺负小辈丢了性命的李匡威

手握强军

上回书说到,幽州卢龙军将领李全忠逼死了节度使李可举,自己当了节度使。

之前说过,镇州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云州防御使赫连铎都是李可举的盟友。如今李可举被李全忠所杀,这两家的反应当然是——和李全忠结盟。卢龙军还是那个卢龙军,李可举又不可能活过来,联合起来对抗大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才最实在。

第二年,李全忠自己也过世了。

中晚唐以来,河朔节度使世袭已经成了习惯,到了晚唐更是没什么秩序可言了,所以卢龙节度使一职,不出意外地由李全忠的长子李匡威继任——先自称留后(代理节度使),再等候朝廷的正式任命。

李匡威手握的卢龙军,在当时堪称强军,所以:

《旧唐书》:匡威素称豪爽,属遇乱离,缮甲燕蓟,有吞四海之志。

《新唐书》:性豪爽,恃燕、蓟劲兵处,轩然有雄天下意。

卢龙军虽然强悍,但想争雄天下,就要先问问李克用的意思。

讨伐不利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李克用攻打赫连铎,把赫连铎的云州城都要啃下来了。李匡威接到赫连铎的求救,出兵三万,射杀李克用主将安金俊,另一河东将领申信则向赫连铎投降,河东军只得撤退。

在一场战斗中打败敌人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想治本,就要彻底消灭李克用。于是李匡威和赫连铎上表朝廷,请求讨伐李克用。由于朝中宰相张濬、孔纬,以及和李克用有仇的另一大军阀汴州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也都正有此意,昭宗又觉得李克用刚打了败仗可以趁机消灭,同意了,并派张濬挂帅出征,以李匡威和赫连铎为正副北面招讨使,从北面进攻李克用。

事实上,张濬只是个理论家,朱全忠虽然势力强大却另有所图并没有全力投入,所以真正的作战还得指望李匡威和赫连铎。他们也没有让唐昭宗失望:李匡威攻陷蔚州;赫连铎联合吐蕃和黠戛斯部落十万人攻打李克用下属的忻州遮虏军,还杀了军使刘胡子;又派蕃汉军队共三万攻打雁门。

李克用只得派出李存孝、李存信、李嗣源等外挂应对。李存孝在乐安打败了赫连铎,李存信、李嗣源则在雁门打败了两家的三万大军,俘获、斩杀数万人,其中被俘的还包括了李匡威的儿子武州刺史李仁宗和赫连铎的女婿。

实力派的本地藩镇军都被打趴下了,张濬的主力朝廷大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唐昭宗也只能认栽,承认李克用是好人。

四处救援

大顺二年(891年),已经第N次洗白了的李克用再攻云州,同时又分兵出井陉,屯常山,大掠深、赵,也就是在成德军王镕的地盘折腾。

李匡威闻讯,出兵来救王镕,但选择了救王镕,便没有余力再拉赫连铎一把了。在李克用的急攻下,赫连铎因为粮食告急,只得弃城而去,先是投靠了吐谷浑老乡,再去幽州投奔了李匡威。李克用拿下云州后很满意,在成德军劫掠一番后走了。

景福元年(892年),李匡威与王镕合兵十余万攻打河东军的尧山,被李克用部将李嗣勋大败,被斩获三万。此后河朔诸镇又屡有交兵,唐昭宗下诏调解李克用与王镕、王处存、李匡威和平共处,然而有用就怪了。同年,李匡威趁李克用正在忻州天宁军巡查,与赫连铎一同攻打蔚州天成军,希望一鼓作气收复云州,让赫连铎重新坐镇回去。

但是,李克用示意部将李君庆从河东军部并州发兵,自己也用伏兵打了二位一个措手不及,擒获吐谷浑巡逻骑兵三百余人;还没等二位回过神来,李克用已经与李君庆合兵一处。二位眼看占不到便宜,只能打道回府。

也许从一开始,二位自以为可以乘虚而入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李克用的钓鱼陷阱。

景福二年(893年),李克用再攻打王镕,李匡威再去救。这时候,王镕和李匡威虽然失去了赫连铎这个实力派的队友,却收获了一个意外的队友:已经和李克用反目的东昭义军留后李存孝!

李匡威在元氏打败了河东军,又救了王镕一次,王镕给了他很多钱。

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把这笔巨款带回家了,因为他已经回不去了。

有家难回

祸根是他自己埋下的——出征前,在为他在饯行的家宴上,他喝多了酒,竟然非礼了弟弟李匡筹的漂亮媳妇!

等他凯旋的时候,幽州老巢已经变了天了:李匡筹自称留后,并以兵符召还士卒;而李匡威的军队竟然只认兵符,不认李匡威这个活生生的节度使。连唐昭宗也来凑热闹,任命李匡筹为节度使,还加检校太保。

失去了军队的支持,李匡威也就没有了和弟弟李匡筹一较高下的资本。事实上,他也没有很想真的和弟弟你死我活。他亲口说:“卢龙军这不是还在我家吗?我有什么好记恨的!只可惜李匡筹才短,能守个两年就是幸事了。”

总之,只因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曾经手握强兵雄视天下的李匡威眼下连家都没了。他派判官李抱真(和中唐名将同名,一作李抱贞)入朝,请求回长安,结果闹得长安大乱,说是“金头王”要来图谋社稷了,官员、百姓都逃到山谷里去了。

但李匡威没有入朝,因为王镕是厚道人,知道李匡威是自己实实在在的大恩人,都是自己的求援让他落到这步田地的,就让李匡威在自己的镇州老巢住下,还给他建造了府邸,事他如父。

王镕年轻,李匡威年长,认爹也不算太吃亏。但事实上,王镕的岳父叫李全义,而李匡威的父亲叫李全忠,所以王镕和李匡威可能还有一层平辈的亲戚关系,用长兄如父也能解释通。

自取灭亡

既然王镕视自己如父亲,李匡威也不客气,指点王镕如何经营城防、器械、训练士卒。

但时间长了,他也有了想法:王镕那么年轻,按现在的标准还未成年,成德军治下的民风又那么好,如果我来当老板岂不美哉?

正好李抱真也从长安回来,为李匡威出谋划策,让他私下收买人心。可王镕家在成德军世袭了五代六任,群众基础强大,当地人并不买李匡威的账。

这样早晚会有人告诉王镕,李匡威在收买人心的。李匡威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

有一次,李匡威纪念母亲的忌日(史书没说具体是父亲还是母亲的忌日,鉴于与李全忠去世月份不符,当是母亲的忌日),王镕亲临吊丧,便被李匡威伏兵劫持。

为了活命,王镕当然是什么条件都肯接受了,话也说得很好听:“我的命都是你救的,我的地盘当然也乐意给你。我们一起回府,我当众举行仪式,把节度使让给你,将士也心服。”

于是李匡威和王镕一起骑马回府。

那天,刮着大风,下着雷雨,房屋上的瓦片都在颤抖,意味着将有大事发生。

当李匡威当先进入东偏门,镇州军就把门关上了,房顶乱箭射下。

这时候动手似乎早了点,不怕李匡威的人把王镕撕票么?

突然,短墙里跳出了屠夫墨君和,赤手空拳地与李匡威的手下搏斗。王镕身体很瘦,墨君和一边打斗,一边把王镕抢过来夹在腋下,骑上马,背着王镕登上了房顶,使王镕免遭自己人误伤。

人质既失,胜负已分。

李匡筹闻讯,上表朝廷,说王镕杀了自己兄长,要报仇,不仅发檄文谴责王镕,还发兵攻打成德军。

不知他是否听说了兄长预言他充其量只能当两年节度使。

IOS系统打赏通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