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病例】双相男孩存在奇怪的强迫行为,被视为“疑难杂症”,深度催眠找到了根源!

小俊曾被权威的精神科大夫诊断为强迫症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有精神科大夫还考虑他有抽动症,有神经内科专家考虑他的身体可能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检查后又没有发现异常。

可是,无论按哪个诊断进行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小俊的疾患成了专家眼里的“疑难杂症”。

后来,经过我们的治疗后,他顺利回归校园。最近,我们收到他母亲的反馈,小俊成功考上大学,正参加军训,阳光灿烂!

距离小俊结束治疗已有2年,如今重新回顾他的治疗过程,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更深入的启发。

莫名其妙的强迫行为

小俊第一次来看病的时候并不情愿,是在母亲的要求下过来的。在见面前,他母亲反映,小俊长期表现为抑郁状态,经常头晕、失眠、胸闷,无法上学,特别容易紧张。

在面诊的时候,我发现小俊非常焦虑,不停地眨眼睛,说话时嘴巴一闭一合,他的双眼也几乎以同样的频率在眨动。

他会突然握紧两个拳头,全身绷紧,坚持好十几秒,青筋都暴露出来了,才一下子放松。

他还会突然来一口深呼吸,使劲憋住,直到憋不住了,然后慢慢呼气,直到没有气体呼出、感觉快窒息的时候才又深吸一口气。

不仅如此,小俊说,他在焦虑、心烦的时候,就会绷紧自己的肌肉。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他便会故意地使局部肌肉用力,如绷紧背部,用脚指头用力抓地,用力抓笔,抓球拍,故意频繁地触碰双手的无名指、小指头等等。

他的动作太奇怪了,在旁人看来简直莫名其妙,在精神科大夫眼里很容易被判断为强迫行为,进而被诊断为强迫症。

我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告诉我,肌肉高度紧张或者用力之后,再突然释放,他会感觉很放松。所以在焦虑、烦躁的时候,他总忍不住这样做。

小俊频繁的类似于强迫性的动作,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也觉得他有些怪异,他感到非常压抑,无心学习,不想呆在学校,并且有强烈的自杀念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俊母亲曾带他到当地三甲医院,找知名神经内科专家看过,大夫怀疑小俊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导致这些躯体症状,给他开了相应的药物。

服药初期有轻微效果,但没过多久,效果就不明显了。后来,母亲带着他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有的精神科大夫将小俊诊断为“抽动症”,但又找不到原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他的问题成了疑难杂症。

问题越拖越久,小俊出现了明显的抑郁情绪,家人便带小俊去看了国内著名的精神专科医院专家,被诊断为强迫症和抑郁症,给予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因为病情迁延不愈,而且小俊随后也出现了乱发脾气的状态,他就被精神科专家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强迫症。

充满曲折的4次治疗过程

对于小俊的这些动作,一些人可能无法理解,但从医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来说,小俊通过“肌肉绷紧—放松”的方式来获得放松感,是讲得通的。

人体肌肉高度绷紧后,再突然放松,体内会产生内啡肽和大麻酚,会产生镇痛、放松、愉悦的感觉。

有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放松时,使用的就是肌肉绷紧放松法,让来访者轮流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绷紧,再放松,最终达到放松全身的目的。

小俊的这些动作被传统精神科专家认定是强迫行为,但我一开始感觉小俊这种情况有点像行为成瘾:一有较大的负性情绪时,就忍不住通过一些动作来使自己愉悦、放松,久而久之便无法自控。

于是我便先通过深度催眠下的条件重建技术(CRRDH)为他处理这些所谓的强迫动作,希望建立一个正常的条件反射,但我很快发现这行不通,因为小俊的强迫性动作实在太多了,如果要一一处理,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即使建立了新的积极条件反射,也难以覆盖原有的所有病理性条件反射。

于是我便将小俊转给了心理治疗师Lucy,希望通过深度催眠,看一下这些强迫性动作背后是否有心理根源。在深度催眠下,Lucy竟然发现这些强迫性动作背后是创伤!而且精准化找到了相关的创伤性事件并进行了快速修复。

在深度催眠下,小俊想起了相关记忆:一家住在部队大院里,背靠青山,自然环境非常好。但他家的室内环境并不好,家具陈旧,角落里杂物堆积,布满灰尘和蜘蛛网。再加上他们住一楼,阴暗潮湿,经常有小动物出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常,当小俊在专心学习的时候,突然一只老鼠跑过,或者书桌上爬出几只蟑螂,甚至有几次还见到蛇和大蜘蛛,把小俊吓得不轻。

小俊多次与父母抱怨家里有蛇虫鼠蚁,又破旧,但父母并不在意,总并对小俊说:过几年大院就要搬迁了,先暂且住一下。大院挨着山,家里小动物太正常,“别怕,没事的。”

小俊见父母不重视,便逐渐不提了,甚至接受了父母的说法,但还是忍不住害怕、恐惧。

另外,小俊的家庭氛围也不太好。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从小俊记事起,每一年春节父亲都不在家。

父母之间虽然关系不错,但聚少离多,沟通很少。母亲对小俊的精神需求也不够重视,很少带他外出游玩。小俊说,小学、初中阶段父母从来没有带他出去旅游、参加活动。

总之,那时小俊家里虽然没有争吵,但非常冷清;再加上阴暗破旧的环境,蜘蛛蛇虫的出没,小俊长期感到压抑、惊吓和烦闷。在这种环境下,他因为经常焦虑、紧张,在偶然间发现这样的“绷紧---放松”动作能让自己心情放松下来,便逐渐成了病理性条件反射。

在深度催眠下,Lucy对这些创伤进行了快速修复,尤其是记忆中的焦虑、紧张、抑郁的负性情绪。实际上,我们现在更深刻地意识到,这种所谓的强迫动作背后是病理性条件反射,但这种条件反射极其牢固,如果要快速康复,必须要先在深度催眠下进行病理性记忆消除。

Lucy还在他的潜意识发现了很多美好的画面:欧式吊灯,大沙发,地毯……而且,小俊在上海读书时住在公寓里,他总会挤时间把屋子拾掇得整齐温馨。

可见小俊从小就非常向往舒适、温暖的家庭环境,现实却让他非常失望。

很快,Lucy对小俊以上的心理创伤进行修复后,他的绷紧、憋气、眨眼等症状就消失了,心情轻松多了。我们非常开心,因为这是我们对于常见的强迫症首次有突破性发现:原来,强迫症的心理根源可能是遭受过叠加性创伤,而且负性情绪主要是焦虑和恐惧。他和母亲都开心得不得了,很快就结束了治疗,回校上学。

但小俊并没有真正完全康复,事实上,他一共来过4次,除了第一次是被母亲要求来的之外,后面3次都是他主动提出来找我们的,并且主动要求做深度催眠。

小俊第二次来是因为出现了类似于惊恐发作症状。他连续3个晚上半夜惊醒,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意识不太清醒,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注意力无法集中。

第三次、第四次过来则是处于再度出现高焦虑状态。他多疑多虑,晚上无法睡觉,一睡觉就会感到恐惧,总感觉有人盯着他。

这3次都是Lucy为他进行深度催眠治疗,却发现他的潜意识里都是光怪陆离的混乱画面: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城堡,悬崖海滩,黑影,奇形怪状的岩石和生物,飞行器等等。

在深度催眠下,Lucy也无法对这些潜意识画面的来源进行确切的解释,只能是先进行记忆修复。唤醒小俊后,通过与他交流,他对我们说,有一年暑假,他没日没夜地看恐怖电影,还听同学讲了很多恐怖故事。我们当时怀疑,这些潜意识的画面,可能与这些经历有关,小俊的惊恐和焦虑负性情绪与这些经历有很大关系。

再加上小俊是艺术生,那段时间他为了赶学习进度,拼命地看各种流派的艺术画册,在焦虑的情绪下,这些杂乱信息可能也进入了他的潜意识里。

现在,因为做了大量的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青少年患者,我们回头来看小俊当初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他看恐怖电影、听恐怖故事、看大量的艺术画册时,因为情绪是负性的,有焦虑、害怕和恐惧,这成为了创伤性记忆,成为病理性记忆的一部分,主要沉淀在内隐记忆层面。

Lucy找到了问题背后的创伤,再次进行了快速修复,经过第四次治疗后,小俊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

小俊治疗结束回去后,顺利度过了高中那段最困难的阶段,高考成绩理想,达到了他的预期。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接受高效化的治疗,及时回归校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一家都非常高兴,并对我们多次表达了感激之情。

但随后,小俊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对未来感到迷茫,心里十分困惑,再次出现了强迫性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母亲一下子又焦虑了,小俊自己也慌张,以为病情复发了,心理压力很大。很快,他通过母亲联系上我,请求我的帮助。

我先安抚了他的情绪,然后让他深入地理解,我们现在对于强迫症心理根源的突破性发现。让小俊意识到,他所谓的“强迫症”背后的心理根源,实际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引发的、焦虑状态下的一种思维、行为模式。

而小俊的叠加性创伤在之前已经基本上得以修复,他再次出现所谓的强迫行为,应该是因为他对未来迷茫,因此引发焦虑,进而出现的一种焦虑状态下的小动作而已。

我告诉他一些自我调节和应对方法,让他尝试自己处理;如果效果不好,可再重新回来接受治疗。小俊很努力,通过努力度过了这次心理难关。

这次之后,小俊的情况一直很稳定。听他母亲反馈,小俊在大学里表现很优秀,与同学相处融洽。

小俊的强迫行为根源竟是叠加性创伤

小俊曾被诊断为强迫症,强迫症一直被认为是临床上较严重的、难治愈的神经症之一,但小俊通过我们的治疗后,目前康复情况理想。

像小俊这样的、曾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又伴有一定的强迫性的行为或思维症状的患者,这两年,我们机构治疗过不少。我们在深度催眠下进行病理性记忆修复时发现,所谓的强迫症,其实是以叠加性心理创伤为主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的病理性记忆引发的、高焦虑状态下的一种思维、行为模式。

换言之,强迫症的情绪根源实际上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焦虑情绪,而焦虑背后又有相应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形成的病理性记忆。对病理性记忆进行快速修复后,强迫症状可快速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正在对我们治疗过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强迫症患者进行回顾和总结,适当时机,我们会深入阐述我们对于强迫症这个顽疾的病因和如何高效康复。

小俊的结束治疗距今已经2年了,当时我们认为,小俊经过4次的心理治疗过程,其心理问题已经解决得比较彻底了,但如今回过头来看,并非如此。

这2年来,我们机构的核心治疗技术“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技术(TPTIH)”已经技术迭代,发展为“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我们在治疗个案时,不再只停留于创伤修复上,还会针对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和人格上的改变进行处理。

小俊当时在长期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出现了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改变,当时我们并未特地针对他的偏执型人格进行修复,在创伤修复后,他的偏执型人格已经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消失。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我们发现人格改变的根源也与叠加性心理创伤、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等病理性记忆有关。比如,偏执型人格改变多与叠加性创伤有关;而自恋型人格改变则与长期受到过度的夸奖、所形成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相关。

通过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将患者的病理性记忆进行修复后,人格改变是可以快速恢复的。

我们的这个发现和突破,打破了传统精神分析对于人格完善的理解。在传统精神分析师看来,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可能需要终生的努力。实际上,我们现在发现,人格改变可以通过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快速完成,然后在人生实践中再比较快速地完善。

经过对以往病例再回顾,我们有了新的收获。我们的临床实践上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治疗理论也会不断地突破,争取更快地进行治疗技术的迭代,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