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还是老的辣(下)

现代西医治疗很多疾病都需要长期服药,甚至是终身服药,比如说高血压,比如说糖尿病,因为你不敢停药,一旦停药,血压就升高,血糖、尿糖就升高。这种情况算是有效治疗吗?西医的观点是,目前无法治愈,只能控制。但是对中医来说,这种吃了药就好,不吃就犯能算治愈吗?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不能。不管是古代的中医还是现在的中医,这种吃药控制的方法都不算有效治愈。我们今天再来看一个孙一奎失败的医案,就是吃了药就好,不吃就犯的医案。案出《医旨绪余》。古人都不直呼其名,用字或者号以示尊重,后文用孙东宿以称呼。

生生子曰:一妇三十五岁无子,恐夫娶妾致郁,经不行者三月矣。病腹痛恶心,诸医皆云有孕,其夫亦粗知医,举家欣喜,洽以安胎行气止痛之药,服三五十帖不效,痛苦益甚。凡未申时发寒热,腹中有块,如弹子大者二三十枚,翻腾作痛,行动则水声漉漉,痛极则吐酸水五六碗,吐尽则块息而寒热除,痛亦不作,明日亦然。又作疟治,转剧。召予诊,左手弦尺涩,右手满弱,重取则滑,尺同左。时经已五月不行矣。予曰:此郁病也,岂有涩脉成孕之理?若然,则前药当效矣。其夫亦悟,乃为制方,以二陈加香附、山栀、抚芎、玄胡、当归、红花之类,药进而痛止,连与四帖,皆效。但药止则痛发如故,调治一月,不能除根。予因持脉案见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乃谕予曰:此郁火病也。其病起于肝胆,盖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谋不决则郁生,郁生则木盛,木盛则凌脾,脾伤则不能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以故月水不来也。肺金失于母养,则降杀之令不行,木寡于畏,而侮所不胜,是以直冲犯清道,以作吐也。吐后诸症皆减者,木升而火息也。为裁一方,以黄芪五钱,柴胡三钱,白芍药二钱,甘草一钱,陈皮、贝母、枳实各五分,姜三片。一剂而寒热除,再剂而痛减吐止,水声亦绝,七日不发。其夫喜曰:是何神速也?乃拉予复请命于先生。先生曰;夫寒热者,少阳胆也,吐酸者,厥阴肝也。痛而复块翻腾者,火盛激动其水,如锅中汤滚,泡浪沸腾是也,吐多则肺金愈伤。故用黄芪补肺金为君,使得以制肝木,以柴胡泻肝为臣,以升发其胆火。《经》曰:木郁则达之。达是通达之义,夫木性上升者也。既郁则不升,故用柴胡升发胆肝之清气,使冲开其郁结,以复其常。又曰: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补肺制肝,正谓此也。又曰:泄其肝者,缓其中。以甘草缓中为佐。又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以白芍药于脾中泻木为臣。病久生郁,郁久则生涎,以贝母、陈皮、枳实,开郁逐涎,为裨使,然后金得其正,木得其平,土得其安,由是病去而愈速。前方用山栀、黄连之类,降下之药,火势正炽,岂区区寒凉所能抑哉?故《经》曰:轻者正治,重则从其性而升之。但凡治病,要当识得此意。

先生,吾徽黟人也,汪石山翁弟子,少业儒,通五经,以疾就医,治病每有超见,此略述其二耳。且此今人所患者多,而治者鲜有若是之明且尽也。故揭附于斯,以公同志者,庶先生之名不泯也。

生生子就是孙东宿本人,孙氏说有个35岁的妇人一直没有孩子,担心丈夫纳妾。在古代,没有子嗣是非常严重的事,结果妇人忧郁成病,停经三月,腹痛恶心,看着确实象怀孕,找了好几个医生看,都说是怀孕了,丈夫也懂一点医,赶紧给开安胎药。久不受孕,终于怀孕了,全家都很高兴,这种喜悦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结果服用了安胎行气止痛药三五十帖也不效,症状越来越严重,腹中有翻腾做痛,有痞块二三十个,水声漉漉,呕吐酸水。又当作疟疾来治,结果更严重了。就请来了孙东宿来给治疗,孙东宿平脉之后判断这绝不是怀孕,涩脉没有怀孕的道理,真要是怀孕,之前吃那么多安胎药应该有效。患者的丈夫也明白了,就请孙东宿开药,用的是二陈汤加香附、山栀、川芎、当归、元胡、红花之类的药。药尽而痛止,连着吃了四剂,都挺管事的。应该说孙东宿开的药不错,都很对症,二陈汤治痰水,香附行气,山栀清热,元胡止痛,当归和红花活血、行血。中医有句话叫“血不利则为水”,患者停经数月,结果腹中水声漉漉,这是典型的“血不利则为水”,这个时候治水是无用的,得治血才行,孙东宿用当归、红花以活血行血是很高明的。大夫能做到这点就很了不起了,很多大夫都做不到这点的……结果这个病让孙东宿治了一个月也没治好,因为不能停药,一停药就病发如故,这不能根治,孙东宿也很苦恼,不能耽误患者啊,赶紧找老师,把情况和老师汇报一下,黄老师听了孙东宿的描述,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说这是郁火病,就是肝郁化火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五行生克制化的图我就不放了,大家自行补脑吧,我说下我个人的理解。患者其实就是个逍遥散证的变化,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血弱证。而这个患者症状多些,患者肝郁有化火的演变,脾虚有生湿生痰的演变,血弱有停经的演变。而肝郁化火导致脾更虚,脾虚之后水湿不化,脾虚导致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反过来导致水湿更为严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时候呕吐算是一个身体自救以驱邪的动作,但不解决根本的问题。那么黄老师用逍遥散了吗?没有。因为逍遥散原方也确实解决不了这么多问题。看黄老师的用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黄芪、陈皮、贝母、生姜。黄老师用了四逆散加味,四逆散被称之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出自《伤寒论》。药用了两剂就都好了,停药观察了一周,也没有复发,这个病就被彻底治好了。什么叫治病,这才叫真正的治病!不是一直吃药,靠药活着。患者的丈夫绝对是个中医爱好者,病好了还拉着孙东宿去拜见黄老师请教,黄老师也不保守,做了解释。这里面最不好理解的就是黄芪,重用黄芪五钱,黄老师一句“补肺制肝”豁然而解,真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医案最后,孙东宿对老师做了简单的介绍,黄老师和很多著名的医家一样,年轻的时候学习儒学,准备出仕,因自己患病遭庸医所误,遂弃儒学医,拜名医汪石山为师,虽未成名医,但也不失为一代明医。孙东宿是幸福的,有这么一个好的老师,有问题搞不定,可以请教黄老师。黄老师应该也是幸福的,他的弟子孙东宿成为著名的医家,对于他也是一种安慰,而且孙东宿尊师重道,没有忘记黄老师,在自己的书里写了黄古潭先生,也让我们后人有幸知道,孙东宿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老师。

我也想起许文忠老师讲的一个他自己的医案,许老师治疗一个小儿泄泻,用的是参苓白术散,吃了就好,不吃就泄,总也去不了根,无意中翻看汤头歌诀,看到参苓白术散的歌诀“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关键就是枣汤调服,用枣汤吃参苓白术散,小孩的泄泻就彻底治愈了。所以许老师建议如果要是背汤头歌诀,还是要背汪昂的,或者是陈修园的,现在新编的歌诀对临床没什么益处,趣味歌诀就更别提了,只能是应付考试而已。在没有老师可以请教的时候,其实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然也得看对了,现在误人子弟的书也着实不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