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离开西方援助就会崩溃——租借法案起到的具体作用到底几何?

二战期间西方援助对苏联的作用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很多人都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甚至很多史学家或者研究者都在这个问题上针锋相对。这个如此具有争议性的西方援助是以著名的“租借法案(Lend Lease Act)”的名义进行的,援助的主体是由美国人提供的,但是很多其他国家诸如英国、加拿大等等也参与其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将租借法案称之为“任何国家历史上最光明磊落的行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早就看到了租借法案背后潜藏着的巨大利益。”文章加黑的字体都来源为国外资料,我会在后面列出具体来源。

质量和数量的博弈

如果抛开个人立场和观点的话,那就还有一堆其他因素使得评价对苏租借法案变得十分困难。哪怕就算你手里有着精确到小数点的援助数据,但是光凭借数字也很难评估对苏租借法案对苏联的作用。因为还要考虑到租借法案中的物资本身的质量:“对高科技、高质量装备的缺乏并不能单纯的以增加低质量产品和人力资源的方式来强行克服。低质量的苏联工业没有办法和美国的流水线式机电器械及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相比,某些紧缺的国外资源也没法用国内其他资源强行代替。”不过对质量这一观点的看法也存在争议。俄罗斯历史学家索科洛夫(Sokolov)就对上面的言论有过评论:“Mark·Harrison统计的主要是武器和作战装备,而且没有把东西细分到最终产品来看,例如其只讨论了石油总产量而没有看具体的燃料种类,只统计了钢产量却没统计钢产量的具体类别,只单纯统计数量的话苏联的情况会比实际好很多。”

关于这一点有个很有趣的例子那就是航空燃油,虽然援助的总量比较低,但是因为其拥有很高的辛烷值,苏联人经常把援助的燃油和自己的燃油混合起来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航空燃油的总体质量。

使用了援助航空燃油的飞机性能会有一定提升

单个种类物资的比较没有意义

有些人在讨论租借法案的时候还要把援助物资分割开来看,认为假如没有某些物资的话苏联就不能发动某些战役。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特定货物和装备是否容易获取也会影响其生产分配。举个例子,如果苏联能通过援助获得大量半自动步枪的话,那么苏联自己就不会大量生产半自动步枪。产量少或者不生产并不意味着苏联不能生产半自动步枪,情况变化的话只需要调整生产就行。当然了,换句话说:“在军事科技上,苏联想达到美国那种规模和质量的载具、燃料、通信设备等等,肯定代价巨大,尽管如此,就算苏军没有这些援助,他们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替代办法。”

装备着SVT40半自动步枪的苏军

抛开时间因素说援助就是无赖

租借法案在时间上还存在着更大的争议,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1943年以前租借法案对苏联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许多西方文献和苏联资料都笃信租借法案到1943年以后交付量大幅提升时,才开始真正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大量的卡车和运输工具的援助,大大促进了苏军在战线上的推进速度。”这种看法却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首先,苏军在1941年遭受了极其可怕的损失,这时候哪怕是数量相对较少的援助也会对战争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1941年时大量苏联工业实行了迁移,其产能在很多个月的时间里都徘徊在最低水平;再者,由于实行了总动员,苏联整个经济和社会体系都处在极大的压力下,甚至可能崩盘,这在许多其他国家,包括之前的俄罗斯帝国上都有体现。

所以我们来具体看看41年冬到42年的具体情况,首先,英国人在整个战争期间只提供了数量较少的坦克:“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大约生产了110340辆各类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英国人提供的4542辆援助的坦克就显得完全没什么用处了。”但实际上这些英国援助的坦克数量不多但可以说是雪中送炭:“1941年苏军中的T-34和KV-1的数量是很少的,与之相对的,英国人提供的玛蒂尔达和瓦伦汀就已经算是苏军中为数不多拥有极佳防护的坦克了。41年12月,苏军中的30-40%的中型和重型坦克都来自于英国。因此这些时候这些坦克起到的作用更加重要。”不过这段话的作者在后面又说到这些坦克在阻止德军推进时起到的作用也不是决定性的。

接着再来看看1941年秋冬季节苏联工业的状况:“1941年11月是最难受的一个月,苏联红军力量降到了最低点,因为迁移到大后方的工厂还没来得及展开生产。”所以此时租借法案运抵苏联的各种资源和工业设施其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苏联经济崩溃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回顾以往的战争和涉及的国家,经验表明苏联可能在1942年就面临着经济崩溃,因为其面临着总动员令和人力以及资源的巨大损失,器械短缺也十分严重。所以此时租借法案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作用。”但租借法案起到的稳定作用有多大就很难说了,毕竟苏联没有崩溃,所以很难说那个时候苏联经济状况到底如何。

苏联军中的玛蒂尔达坦克

援助种类太多看花了眼

最后一点难以评估的就是租借法案提供的物品种类太过丰富,而且这些物品的数量还随着战事的发展不断变化。举个例子,一艘美国援助船提供的东西通常包括:“中型坦克(馒头)、石墨粉、蒸汽机车车头、咖啡、轮胎、卡车、无烟火药、罐头肉、盐、甚至在战争期间某些有着国际主义精神的美国工厂员工还在坦克炮管里塞了威士忌。”这些东西种类多,而且数量也在不断变化,就算手里有着精确数据,要正确评估其作用也是十分困难的,况且现在拥有的,或者说广大读者能接触到的数据都离所谓的完美数据相差甚远。索科洛夫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一直很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铝资源比德国少两倍的苏联是怎么做到在和德国相似的飞机制造业框架下,造出比其多1.3倍的作战飞机的。”索科洛夫承认很可能是苏联许多飞机都是采用木结构(西伯利亚神木),但是即便考虑到这一因素,苏联的飞机实际产量和预估仍然有着较大出入。

苏军通过法案接收的谢尔曼坦克

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是个无头悬案

要研究租借法案,光看数据是没用的,尤其是数据本身就存在着出入。就算数据没有出入,但光凭数字也无法体现质量和复杂性,例如美国的卡车和无线电的质量就要比苏联的高很多;其次,数据没法体现时间和战事的进展,苏联的形势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剧变,因此有些时候某些援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同样数量和质量的援助在其他时候就变得无足轻重;再者,因为援助的种类太多,很难明确的知道某一种援助单独产生的影响,更别说这些东西加起来所产生的影响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租借法案的话题在以前、现在、未来都必定带有浓厚的个人观点,单纯客观的去讨论它是不现实的。哪怕我引用了这么多资料,这些资料的作者也是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写成的,所以要得到一个关于租借法案正确客观的历史作用,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资料来源:

1:Broadberry,Stephen;Howlett,Peter:The United Kingdom:'Victory at all costs'

2:Harrison,Mark:The Soviet Economy and Relations with USA and Britain,1941-1945

3:Boris V.Sokolov:The role of lend-lease in soviet military effort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