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祛湿的千金一刻!一定要补脾,是调理冬病的关键!(牢记四大要点)

今日大暑,不知您那里如何,西安今天阳光明媚。为了填补脾气的亏虚,大暑节气,一定要艾灸补脾,这也是调理多数冬病的关键!

一、今日大暑,今年最热的时候到了!

有句老话叫,“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日便是大暑,很可能也是今年最热时候。
大暑来临的标志有三个:第1是“腐草为萤”,意思是萤火虫孵化。第2是“土润溽暑”,意为天气闷热,大地湿润。第3是“大雨时行”,是说有大的雷雨频繁出现。
大暑节气,是对健康挑战比较大的节气,后面两个标志,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重点提到了湿和热。
大暑热归热,也有相应好处,每年这个节气,地面吸收太阳的热量达到一年顶点,阳气最为旺盛,非常适合艾灸,此时养脾,祛除干扰脾脏的湿热,效果立竿见影。
二、大暑,祛寒湿的千金一刻!
今日大暑,我们已经进入“中伏”。大暑至,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的千金一刻,冬病夏治、祛除寒湿的最佳时机。因为,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时应顺应天时,坦然接受太阳的热力,好好艾灸!
为啥“大暑”能作为养生的最重要的千金一刻?一年中的转折点呢?
——正如 《黄帝内经·素问》 中所说的“春夏养阳”、“长夏胜冬”,即助长夏天的旺盛阳气,来克制和驱散冬天阴寒之邪,使一些冬病、宿疾得以恢复。而大暑,今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的黄金阶段,是祛寒湿的最最佳时期!
要知道,冬季调理冬病,多数只能治标,寒湿深藏,很难治本。而在夏季,疾病虽少有发作,但其病根常存体内,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不仅从根本上调理病痛,还能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正是“未病先防”!
三、大暑,不仅热,而且时常大雨,养生重在于脾!
进入中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脾应于季夏,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运湿。
并且,长夏养生重在于脾—— 长夏季节在脏为脾,五行属土。脾脏的特点是“喜燥而恶湿”。长夏是湿热多雨季节,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脾脏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
这是因为,长夏阳气尚盛,雨水日多,湿热交蒸,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湿土同类相招,同气相求,终归脾胃,故临床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正如古医书所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故湿气伤人致病,四季均可发生,以长夏居多。所以长夏季节固湿邪困脾,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易出现脾胃疾病,如出现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泄泻等,长夏是脾胃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切记!
四、补脾,调理冬季疾病的关键!
你吃了吗?”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一句问候语。最初,反映的是人们在历经艰难岁月时相互之间一种实实在在的关切,而进一步讲,则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相互提醒,为什么这么说呢?
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得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
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冬病,多数都与寒湿为队伍,常常出现肠胃虚寒的情况,比如很多宫寒的朋友,就有经期腹泻、腹痛的毛病,这是都是寒湿在作祟!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多数疾病(包括冬病)调理的关键!
五、测测你脾胃是否虚弱?
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我之前在医院时就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
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1、口唇。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2、鼻子。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3、眼睛。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4、耳朵。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六、大暑养脾,有4要!
1、要艾灸:艾有温阳之功,最合补脾之需!
太白穴为健脾第一要穴,有健脾和中、理气运化的功效。可以调理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比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脾肺气虚、心脾两虚、病后脾虚等。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
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健脾,可配合艾灸胃经合穴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除了太白,还可兼顾灸其它穴位,如下——
大暑长夏、健脾祛湿,艾灸穴位:
1、脾俞:健脾主穴之一,直接给注入阳气!
2、中脘:养胃大穴,脾胃是一家,可减轻脾的负担!
3、天枢:祛除肠道寒湿,改善腹泻、便秘等问题!
4、足三里:扶正大穴,调理脾胃必灸!
5、阴陵泉:祛湿大穴,湿气少了,脾才能更轻松!
6、丰隆:祛湿大穴之二,侧重祛痰湿(凝重的湿气)!

艾灸时间:艾条悬灸或者木质艾灸盒灸,腰腹每穴30-45分钟,腿部每穴15-25分钟,一周内休息1-2天。再次提醒,脾虚的人现在急需艾灸!艾灸不难,动起手来吧!

2、要会吃:养脾,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3、要闻香: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
中医认为,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
有些孩子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4、要保暖:养脾,切勿过食生冷!
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不能吃刚烤出来还烫着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又可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
最后,一定要注意,大暑季节要出点养生汗身体才健康!可以通过喝热水,散步,姜水的方式让身体微微出汗,排出体内的湿毒才能秋冬不生病。尤其不能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伏天不注意导致!
最后再提醒,为了填补梅雨季和秋冬累积的寒湿、脾气的亏虚,大暑之后几天,一定要艾灸补脾,蒸出脏腑深层寒湿,这也是调理多数冬病的关键!

岐黄学社学友粉丝专属福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