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规律

做任何事儿,一旦有了规律,接下来的继续就会顺畅的多,甚至可以“照方抓药”了。小麦育种肯定也有规律,虽然暂时给我们感觉其“规律还不明显”,但不说明没有。如果还是没有,那只是因为我们直觉还没有到“那儿”,或育种工作做得不好、不细,总结的不够。

我一直认为,农大5181是高产品种、是个好亲本。农大5181的高产表现,不光是在北京,应该从北京到河北,再从河北到河南,都是同样的高!

农大5181产量高,那为什么在上述提到的这些区域种植面积不大、被认可的程度不高呢?

其原因简单:1)农大5181没有解决好高产和倒伏的关系,种植时,倒伏容易发生!2)农大5181是红粒——由于我国一些“外行”的粮食收购政策,加之这些“政策”又加剧了人们对红粒小麦的错误认知,使得红粒小麦在北方麦区不太受待见。

2012年,我将农大5181拿到地处河南省漯河的金囤种业王店科技园区种植。那时河南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已经由原来的温麦6号改成了现在的周麦18。农大5181在王店科技园区表现综合抗病性好,与当地品种材料相比,其纹枯病和赤霉病都很轻,后期熟相呈金黄色,看着就会被认定是“会”灌浆的模样!收获前,农大5181倒了。收获了,经过称重计算,农大5181的产量排在了第一,比对照和其它材料都增产明显。其籽粒大而均匀,千粒重达到了53克多。

2014年,农大5181陪我们一起搬到了河北曲周。在河北曲周,农大5181的产量还是高,虽然看着田间长相不像是高产表现,但这都不影响它继续的高产。当然,在曲周,农大5181也还是倒伏,甚至在降低了播种量后还是挡不住它的倒伏。

农大5181产量高的原因就是灌浆好、籽粒较大而均匀。由千粒重高带动了单穗重高,最终农大5181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看着穗子不多,而产量不低。

如果农大5181不倒伏了,或还是白粒了的话,其就是一个好品种。

由于有了上述这样简单、直接的想法,我们在河南漯河那两三年,围绕着改良农大5181不抗倒和红粒的毛病,配制了一些组合,通过对这些组合的选择、鉴定后我们发现,农大5181的“目标”性状和其它类型品种、材料很难结合——组合后代个体农艺和灌浆表现好等都容易得到,但就是很难有综合农艺性状稳定的品系出现,按照“目标”选择后,总是出现包括株高在内的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连续分离,同时并伴随有分离过程中产量性状不断变差的迹象。

好的“目标”性状不容易结合、不容易稳定……这样的观点或感觉出现在2015年前后。甚至,“它”都快要成为了我们和一些用过农大5181同行们的共识了。

小麦育种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一些现象与理论不相符合,闹得我们时不时的在怀疑小麦育种理论和前人的一些观点了。但在怀疑的同时,育种人也很难将一些表现优异的“目标”亲本放弃——这样不行,那样试试行不行啊!

其实,一些材料利用成功和成功后继续顺畅被利用多是经过“那样试试”后而从中找到规律的。我们回想这些,是不是曾经有人说过,周麦18不好用?是不是说过矮抗58后代叶片容易变大而不好用?甚至我们还说过,济麦22、轮选987都因为太晚而不好用过呢?说是说,这些说法并没有影响这些材料被利用,而利用后的结果我们看到了。这说明,一些材料不是不好用,而是我们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材料还没有一个摸索的过程、还没明白该怎么用、用什么!另外,“用”,也不是非要一味的去找一些没用的“差异”来用,而相同或相近类型的加强和“微补”或比“大拆大卸”后的“重装”要更好一些。

“不好用”的东西不是不能用,更不是不出东西。农大5181有其灌浆好、灌浆快的突出特点,而这样的特点是在说明其有完善的(不是某一个性状支撑)灌浆系统,说明其生育后期有更适合或适应环境的功能(不论这些功能出自叶片或根系),这都是值得我们琢磨和利用的。

农大5181,不同于周麦16类型——它在刚刚抽穗时,其穗子表现很瘦小,颖壳也小,穗下茎很细……这些,俨然就不是一个高产品种、材料的表现。有了这样的表现,本来已经有了组合计划,结果因为其当下的表现而让我们将组合改变。我估摸,这可能就是农大5181后代材料不多的另一个原因。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时间已经到了2021年。2021年,在我们这里、在曲周,又是一个小麦灌浆条件不好并有倒伏发生的年份。

今年农大5181的一些后裔品种、材料又在表现了——

Q122——“农大5181/众麦7号”的第五代,小区产量9.75公斤,明显高于对照不少;Q124——“农大5181/中麦996”的第五代,小区产量是9.66公斤,高于对照不少;30969、30978是“农大5181/周麦36”的三代品系,表现熟相好,单行产量高,籽粒千粒重高,是三代升级中,被看好的“明星”品系。另外就是正在参加天津市小麦生产试验的福麦一号,其是我们繁种材料中抗倒伏性最好、耐干热风表现最强、籽粒灌浆最好的品种。福麦一号组合:农大5181///3330//藁优2018/京00594.

上述这些材料、小区在今年表现出的特点是:前期并没有看着苗有多好,甚至整个群体并不大,但它们却都有像农大5181一样,籽粒均匀、千粒重较高、灌浆较好的特点……这些就是规律,就是在相对灌浆条件不好条件下,产量表现不错类型的规律。这样的规律,可能也是我们较长期严格把控籽粒性状“关”后而“剩下来”的类型。

想要找到规律,是不是需要我们死盯着一个值得盯着的东西,持续的做一做呢?

“农大5181/周麦36”F3代品系的籽粒表现——红粒,不算饱满,但粒重、容重都高,千粒重57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