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 24 | 受气与受财

受气与受财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常常和我发牢骚,她说她现在常常受气。家中的父母、爱人、兄弟姐妹以及子女对她是百般挑剔,让她感到很难受。

我朋友是性情中人,脾气大,文化低(初中毕业),现在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她没有工作,每天在家里忙这忙那。大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小的才几岁,目前她的家庭状况不是很如意。在谈话的过程中,我感到她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钱。我不能和她说钱财是身外物,不能说一个人的钱财是注定的,更不能说受气就是受财,因为她不能理解。我只能说,凡事看开一些,想要的东西,时间基本上都会给。每次聊天,我都感觉她的内心打开一些,气顺了一些。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她的问题又会“旧病复发”。

其实,这个朋友的问题代表很多人的问题。一个人对 “道”的领悟和读书多少没有关系。我自己在过去有一段时间“出不来”,原因就是读书太多了。希望从书中找到人生问题答案的人,大多数都会犯这个毛病。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找到人生答案的人方式和时间也不一样。当然经典书籍是能够给我们答案的,不过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有一些所谓的“导师”,常常拿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体会去指导别人,其实容易误人子弟。所谓人生答案,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且是谁也不能代替谁。

就受气和受财的问题上,有三个小问题:

第一、你为什么受气?你为什么把别人不理解的话语作为受气?你为什么在乎别人有意无意的“反面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受气的“气”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和自己主观愿望不符合。网上说“我们不是人民币,如何能够让人人喜欢呢”,确实是如此。另外,一个人如果真能够接受别人的挑刺,她就会静下心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其实别人常常“气”你,是因为你和对方之间是有关系的,无论是家人还是邻居或者是朋友,也说明你在对方内心还是有位置的。所以,有时候可以把受气理解为别人对自己的关心。

第二、受气和受财是什么关系?气是不断变化的,财也是如此。我们常常说,都是出门的人,求财不求气。但很多时候求财之所以不顺是因为气不顺。从佛家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欠你的,而我们则欠世界很多,所以说人要懂得报四重恩。如果一个人能够这么想的话,气或许会顺一些。也可以理解任何一个人本身都是财,如果把遇到的人看做财,你只有心平气和,对方才愿意接近你,财才会接近你。所以古人又说和气生财、和为贵,又说举手不打笑脸人,都是这个意思。人是财,气也是财,不和别人过不起,不和气/气话,财才自然会来。《了凡四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财是求得来的,一定是明白地“求”,心平气和地“求”。当然气也是小偷,有气是因为心中有恨,如果气没有调理好,外财没有求到,内在的财还会被“偷走”。

第三、自己受气自己辛苦,这一定是自己的问题,说明自己的空间太小了。按照“六度法则”,和自己来往最密切的六个人的平均值便是自己,一个人的现实空间不过是六个人。天地很宽,但一个人的空间并不大。自己和这六个人之间,或爱或恨,或笑或哭,都是有自己的原因。改变的办法是要突破六度法则,例如看书。读外国人的人便是和外国人交往,读古人的书便是和古人交往;精读一个人的书便是专注地和一个人交往,泛读便是和很多人交往。书读多了,空间便大了。放一点盐到一个杯子,杯中的水立刻变咸;但如果是一片湖泊,放再多盐都不怕。

要学习了凡先生,多反省自己,多问问自己原因,“余追省良久: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

唯有心平气和,财路才能顺畅。今天是年初六,祝诸君六六大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