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泰山文明的伟大旗帜(4)东方礼制.......兼论多元一体中的主源主元

礼制就是礼仪制度,这是古代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梁启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东方礼治,西方法治。梁先生的东方,当然是指中国。不是中国的东方,泰山周边。钱穆先生也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两位这种级别的人物如此说,我辈自然听之信之啦。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中国的礼制,最早产生于泰山周边的大门口文化。

关于礼制的文章多得是,数不胜数。但探讨礼制起源的文章,还不是很多,网上搜索主要见到这么三篇,这三篇都是从墓葬角度看礼制起源。

第一篇礼出东方,这是国家博物院在济南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展厅布展的“广告”,也是各媒体广泛报道的题目,国博权威如此说,我辈自然也是听之信之了。国博的这个展出,总题目是:“中国国家博物院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在全国考古展背景下的礼出东方。

“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614770647850173&wfr=spider&for=pc

第二篇,张超华先生,河南历史专家。核心观点,商周礼制在大汶口时期源头萌芽。

张超华:礼出东方——从大汶口文化看礼制起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684338147891632&wfr=spider&for=pc

第三篇,邵望平,社科院考古所大咖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笔谈:礼制——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征 - 豆丁网  https://www.docin.com/p-1287260634.html

首先说明,三篇为什么总是谈墓葬?现在而言,只能通过墓葬,复原那时的生活状态,无法通过别的方式来展示,不可能像现在上个视频,有图有真相。

视死如生,死后的哀荣和生前的尊荣,一定是对应的。因此只能通过墓葬来反映那时的社会状态。

三篇文章看过之后可能也觉得没啥,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那是我们以现在的眼光看过去了。是以今观古了。 实际上看看同时期的其他地区墓葬,大部分是比较混乱的,有的是非常混乱的。比如母子葬在一起,多个男性葬在一起,有的就是乱葬,也没有葬具等等。通过这些墓葬推测那时聚落的生产生活状态,可能是母系社会,一个老祖母领着一群子孙后代。孩子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大门口的墓葬,反映了最早进入父系社会、夫妻家庭社会、王权军权王国社会......母系父系倒不重要,关键是有了家庭,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来教育孩子,后代有所养有所教,这对后代的培养,社会的进步,意义是重大的。

父系时代,王权王国,随葬品的级别规格多少等等,虽体现了文化的先进性,体现了礼制的重要内容,但相对于家庭制来说,家庭制才是最重要的。后代有所归属,有所生有所养。这也可能是大汶口人丁兴旺得以对外迁徙的原因。

大汶口遗址,泰山脚下被称为堡头墓地的大汶口墓葬,在这些方面体现的最早,最典型密集。对比处于同时期的大汶口文化的其他墓葬,比如兖州邹县苏北等地,也同样体现先进性。具体原因后探讨。

山东一号大咖栾丰实先生说,大汶口墓地的发现是令人激动的,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这个激动和轰动,关键是时间上的早。同样的内容,放在千年后,就没什么轰动了。

家庭父系王权军权等都体现在大门口的墓葬中,贫富分化等级分化也都体现在大门口墓葬中,礼器乐器也体现在墓葬中。

陶寺考古队队长说何驽,大汶口中晚期与同时期诸文化相比,远远处于领先地位。这个远远领先,现代术语说,是代际的,如果发生战争的话,就是降维般的打击。有资料说,最早的战争发生在大汶口,就是因为发现了作为专业的军事领袖,这样,军事战争就是有组织的事件了。否则是一群乱打王八拳的散兵游勇。军事首领也是从墓葬中发现的。

需要说明的是,大汶口崛起是和平崛起,体现在一直未见明显地大型杀戮场面,小的争斗难免。大汶口人的对外迁徙尤其是西进中原,经历了漫长的近千年的过程,哪有持续千年的战争。不是一战而决生死的。是正常生存生活状态下的文化交流,继承发展竞争淘汰,就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

礼制从这里开始,经龙山时期,逐步发展夏礼商礼周礼,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孔子终其一生,要克己复礼,理想中恢复的就是周礼。

远古的三皇五帝泰山封禅东方礼制,春秋时期的孔孟儒学,搭起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架构。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