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世来谈四功五法之“念功—念白要区分尖团字和四声”

京剧旦角的“四功五法”

毛世来

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是指“唱、念、做、打”;所谓“五法”是指“口、眼、手、身、步”。京剧的旦角演员尤其讲究“四功五法”。下面,我就结合着自己的演出实践,谈谈旦角的“四功五法”。

念    功

念白要区分尖团字和四声

旦角的念白和唱功一样,最容易犯得艺病之一就是尖团字和四声不分。

所谓尖团字的区别简单说来,就是咬字的不同。尖音是指用舌抵齿发出的声音。诸如“酒、旧、芹、椒、酱、鞋、小、屈、脚、尖”等就是。团音是指用舌抵颚发出的音。诸如“久、溪、群、晓、匣、师”等字就是。

所谓四声,即是指平、上、去、入四声。一般说来,平声字吐音少变化也比较平稳,,上声字是先低后高,去声字是先高后低,入声字是一吐即停。如“坡”(平)、“婆”(上)、“叵”(去)、“迫“(入)就是。

旦角的念白,要求严格区分尖团字和四声。如果字音不清,念起来很难让人听得懂了。比如,《穆柯寨》中穆桂英念的一句白口:“呔,胆大黑红二汉,拾取箭雁不还,是何道理?”如果演员的嘴皮子没劲儿,念功不过硬,口齿不清楚,“箭”字就会误念成“线”字,“雁”字就会误念成“盐”字,结果,这句话就会误念成了:“呔,胆大黑红二汉,拾取线盐不还,是何道理?上述两句对比,意思全都变了,截然相反,如此念法,岂不是出了大笑话。戏曲界的行话把这种艺病称之为“倒音”。

戏曲中的唱与念不同。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演员的唱可以借助一些伴奏的乐器,所以尖团字和四声,有时可以含混一些也还能过得去,再加上现在一般的唱词又都有字幕相配合,一般问题不大。可是,念白就与此大不相同了。它既没有伴奏的乐器,又没有字幕的辅助,所以就必须表演得字字清晰真切,句句明白如诉,不能有半点的含糊,或是模棱两可。咬字不准确,戏曲界行话称之为艺中的“飘”;出字不合韵理,上声字念成了去声字,尖字念成了团字,称之为艺病中的“倒”;发音含混不清,称之为艺病中的“嚼”。为了避免艺病中出现的“飘”、“倒字”和“嚼字”的现象,演员就必须勤学苦练,反复实践。

——未完待续

毛世来便装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