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也像普洱茶那样分生茶、熟茶?老茶客及时澄清:一场误会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岁月悠悠,能改变很多事与物。
时光总是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跨过漫漫岁月长河后,会让新茶蜕变成老茶。
以白茶为例,在岁月点化下,茶味可以不断转化。
新茶时,风味是清新俏丽的。
香气清雅,花香馥郁,毫香灵动。而在茶味体验上,则是无比的鲜爽鲜美,清冽爽口,回甘生津。
盛夏时分,喝一杯新茶消暑。
茶汤饮入后,像饮入清冽的山泉那般,暑气全消。
等到白茶存老后,情况则慢慢在变化。
茶香变得悠扬、沉稳、沉郁,以药香、陈香、荷叶香、粽叶香为主。
而在茶味上,则变得愈加醇厚、甘醇、饱满。
这一切都是在时间影响下,白茶获得的良好成长!
《2》
之前,遇到有茶友私信:
“白茶放久了就是老白茶吗?白茶有分生、熟吗?”
前一个问题,答案很分明。
界定白茶的新茶与老茶,主要看存茶时间。
不过认为白茶存久了就成老白茶,未免太过笼统。
按业内普遍认同的划分方法,将存放时间不满1年的白茶,归类为新茶。
而将新白茶放在密封、干燥、阴凉、避光等良好贮藏环境下。
经历不低于3年的储存陈化,便能成为老白茶。
至于存放时间介于一到三年之内、处于中间过渡阶段的,称为陈白茶。
有关新白茶与老白茶的区分,一目了然!
而提到生茶与熟茶,这压根就不是白茶领域的概念。
看到茶友的私信,第一感受对方应该是位普洱茶的忠实粉丝。并且在喝了多年普洱后,转过来接触白茶。
因为对白茶的了解有限,所以在下意识间将普洱茶的生、熟之分,直接代入。
认为白茶的分类里,应该也有生、熟之分。
其实不对,白茶的基础分类,并非如此。
按存放时间,白茶可分新白茶、陈白茶、老白茶。
按出产季节,能分出春白茶、秋白茶。
按萎凋方式,白茶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复式萎凋这三类。
按压饼与否,有散茶、饼茶之别。
按品类划分,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按照等级区分,以白牡丹为例,可分出特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三级白牡丹。
按照茶园管理方式,有生态茶、台地茶、抛荒茶、荒野茶……
这其中,唯独没有生茶、熟茶之辨!
《3》
生茶与熟茶,是普洱茶界的概念。
普洱生茶,简称生普。
普洱熟茶,简称熟普。
结合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条文内容解释,生普概念可以理解如下:
生普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龙珠)的统称。
而熟普的加工,有别于生普。
最直接的区别,体现在熟普经过了渥堆。
何为渥堆,从某百科给出的词条字义上,可以找到参考。
渥堆是将晒青毛茶堆放到一定高度后,洒上水,覆盖上麻布。让其在湿热环境下,促进茶叶内在物质的转化与发酵。
待其转化到适宜程度后,再摊开来晒干。
经过渥堆的熟普,光是外形上就发生明显改变。
因茶叶内部的色素物质(以叶绿素为主)被氧化,从而导致干茶颜色略黑。
与此同时,随着渥堆发酵的程度加深,多酚类物质较多转化为茶红素、茶褐素等,以至于熟普泡出来的茶汤颜色发红,很多时候接近玛瑙色。
经历包括渥堆在内的特定工序后,普洱茶就从晒青茶的身份,转变为熟茶。
在普洱里,区分生普与熟普,关键是看工艺。
并非是,等到生普存久后它就会变成熟茶。
按这样想,简直是荒唐!
《4》
白茶与普洱的制茶工艺,拥有天然不同。
从国标内容看,白茶的主要工艺是萎凋与干燥。
何为萎凋?
即,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将茶青鲜叶均匀摊晾,从而促使鲜叶内部的内源酶,引导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的物理、化学变化。
在散失部分水分后,可以使得茶青的嫩茎、叶片萎蔫,叶片失去葱绿光鲜亮感,稍稍转暗,青草气部分消失。
在内源酶的引导下,青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等,发生着适度氧化。
白茶萎凋好比是做酸菜、腌咸菜前,要将新鲜的蔬菜稍稍晒蔫,再拿去加工那样。
两者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
伴随着白茶萎凋进程,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发生轻微氧化。
这点与绿茶的加工不同。
绿茶茶青采下后,讲究及时杀青,杀死酶的活性,让其停止氧化。
因此,在六大茶类分类里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而白茶属于微发酵茶。
在萎凋结束后,茶叶内部尚且保留较多水分,未达到成品茶的含水量要求。
因此,还需要经过干燥处理。
将萎凋叶内部的含水量烘干达标,实现干度合格,含水量低于8.5%的标准后,才能正式得出白茶成品。
仅以萎凋与干燥为主的传统工艺下,白茶的天然外形可以得到保留。
肉眼看去,白茶的芽头、叶片、茶梗等,除了脱去大量水分后,其余的和茶青时期相差不大。
这点不像普洱、岩茶、红茶、铁观音、龙井绿茶等。
它们的加工期间,或是揉捻、或是焙火、或是整形塑形。
以岩茶为例,揉捻成条索状后,再经过烘干,随着焙火程度的加深,条索焙到转色,颜色以黑褐、板栗壳色为主。
从成品茶上,根本看不出曾经的茶青鲜叶雏形!
不揉捻、不杀青、不焙火,仅仅以萎凋与干燥为主要工序,这是白茶的特色。
纵观来看,在六大茶类里,白茶加工走的是极简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味呈现,本色出演,风味鲜香醇爽无比!
《5》
喝茶入门时,建议持“空杯心态”。
哪怕原先喝了十多年普洱茶,在转到白茶领域时,仍旧是白纸型的新手。
刚开始接触白茶时,不能犯先入为主的错误。
将原先喝普洱茶的经验,代入新的茶类领域。
比如,觉得普洱茶分生茶、熟茶,那白茶也理应如此。
比如,认为经过普洱茶存放久了,带有仓味很正常。仓味老白茶的出现,也不过是小事一件,不用大惊小怪。
比如,认为老熟普泡出来的茶汤又红又浓,像是葡萄酒。白茶在存久后,也应该是泡出“红汤”才正常。
比如,觉得在普洱领域里,存茶分干仓湿仓。那么白茶里也该直接沿用干、湿仓的概念。
比如,觉得普洱茶提倡古树茶,满街尽是古树普洱。到了白茶里,也认为白茶是讲老树好……
诸如此类的想法,其实都犯了同样的错误。
那就是,张冠李戴,混淆概念!
喝白茶,不能用普洱茶的标准去圈定它。
否则,容易让人频频踩坑。
白茶里,不提倡所谓的古树、老丛、老树等概念。
而品质出色,良好仓储的老白茶,不管过去了多少年,也不能带有仓味。
至于在仓储方面,白茶储存离不开干燥的室内环境。简而言之,白茶储存只能干不能湿,所谓的干仓湿仓概念,到了白茶里会面临水土不服。
最后,围绕着老白茶的汤色一说,大有玄机。
茶汤发红的老白茶,它的真实身份,极有可能是做旧茶!
《6》
喝茶,要找对方向。
用普洱界的概念去区分白茶,认为白茶分生、熟茶。
用武夷岩茶的标准,要求白茶的茶汤得体验岩骨。
用正山小种的风味,追求从白茶的茶汤里喝出松烟香、桂圆香。
这一切,简直是乱了套!
喝茶学茶,要对此前的饮茶经验,采用“扬弃”的态度。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可以参考。
比如,好茶不能汤色发暗,茶汤浑浊,喝起来要香气、滋味出彩。
而独属于普洱专属的概念,则不能盲目套用。
要不然,缘木求鱼,只会闹出贻笑大方的笑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