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部编版七下历史
王安石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生动的反映了人们过春节的景象。那么宋朝的人们是都市与文化是怎样的呢?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时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大相国寺
北宋的开封城,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寺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北宋开封城
南宋临安城
元大都遗址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勾栏
瓦子
瓦子内说书
傀儡戏
3、杂剧形成于宋代,元代兴盛,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4、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二、宋词
1、概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出现于五代,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代表: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念奴娇》
苏 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如梦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包裹情怀,雄奇阔大,气势磅礴。《永遇乐》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他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词抒发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元曲
元曲包括 散曲、杂居和南戏。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代人物和剧情背景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河北安国人,一说大都人。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13种。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互相映衬,显示了作家的思想深度及伟大的艺术成就。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窦娥冤》在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另作散曲,现存曲十余套,小令50余首。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资治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司马光和司马迁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