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界的是是非非

我对体育的兴趣源自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从小我就喜欢乒乓球,后来又爱上排球、篮球、象棋等。而对体育的喜爱不只让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也让我钟情的写作多了一个方面的题材:体育评论。并且,体育评论可是我最早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领域。
但是,我对体育圈里的好多事其实了解十分有限,最初有关体育的绝大多数信息是从传统媒体,也就是报纸、杂志、电视上获得的。所以,说了解也仅仅是一知半解。比如说,我知道在竞技体育界,瞒年龄是“中国特色”:为了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不少运动项目盛行将运动员的年龄改小,如上个世纪80年代参加柯达杯足球世界少年锦标赛的中国队,人高马大,让平均发育年龄无疑比中国人更早的欧美人都难以望其项背:16岁的少年,看上去18岁也不止。当然也有改大的,比如说体操等运动——由于年龄过小参加这项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世界体操联合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对参赛运动员的最小年龄做了限制,而中国体操队就出过这方面的负面新闻。
更加真实、也可能更加严重的一些事情,无疑只有跟体育圈内的人士接触才有可能了解,一般人哪有这机缘?另一方面,就传统媒体来说,既然是喉舌,那么,该发什么声自然是有一定规矩的。所以,我们了解的往往是让我们了解的,我们能够了解的。
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城,我对体育圈里相对说来更加真实的一些信息的了解,最初主要是来自我的一位同事,她本人是学校的舞蹈老师,而她老公则是体育场的教练,也可以说是少体校的教练——早先这两个机构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从她那里,我知道了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一某一位曾经创造了亚运会记录的女选手,或许可能早就是药罐子了——她有些男性化的长相,其实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联想,其启蒙教练的说法不过是证实而已。后来我们这座小城里唯一的少体校一度并入我们学校,让我跟少体校的教练们的接触大大增加,因此了解到这样一些信息:搞田径运动的娃娃,瞒年龄如果仅仅是改小一到两岁,那已经是非常诚实的了,还有一些人会改小三岁以上。
不仅如此,后来我这所学校调进了一位从前在江苏某专业运动队呆过的体育老师。他告诉我,小城籍的某位运动员,之所以远走他乡,其原因是他不愿意入乡随俗,向教练进贡;不向教练进贡,你就无法进入主力阵容。无法获得上场比赛的机会,收入水平也会因此低很多。而他说的那位远走他乡的运动员,后来在外省市队专业队不仅成为主力,一度还曾入选国家队的事实,足以证明他具有不俗的实力。
体育在很多人的眼里,应该是非常纯洁的,但因为我们的国情非常特殊,因为体育被赋予了太多本来并非它本身所具备的功能,所以,体育的意义被无限放大;作为教练员、运动员一旦能够获得出色的成绩,尤其是能够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重大比赛中赢得锦标,那么,各级政府都会层层予以重奖——这重奖,不仅有物质的奖金、住房,还可能有非物质的官职、工作、劳动模范等等。而在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这勇,包括了不惜付出健康的代价、个人诚信的代价、国家的形象的代价等等。这其中,最典型的或许是东北那位声称小公鸡、老鳖汤具有非常传奇的功能的东北籍的中长跑教练。
因为“帘幕重重密遮灯”,所以,喜欢体育,一度写下甚多体育评论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说的是正确的废话,也可能说的是跟实际情况完全是两码子的话。比方说,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人一举拿下了16块奥运金牌,就曾经让我与全国人民一样十分兴奋,对其意义做过过度的阐释。而今天我们就知道了,也别说那一届奥运会非常特殊,世界上几乎有一半竞技体育强国没有参加;就是后来我们拿的奥运金牌的含金量上来了,可我们知道人家多是玩票性质,是业余的吗?反观我们,那可是玩命的,是专业的——国家给工资,以相关体育运动作为职业的,尽管这些运动项目可能极其小众,也没有商业价值,这方面最典型的或许莫过于冰壶运动。
当然,视野或者说所获得的信息的局限性,是我可以为自己昔日言过其实,对中国体育歌颂有些过头的最好的借口。可我同时不能不说的是,带来这局限性的很多因素今天还存在。诸如公开、公平、公正这些我们努力追求的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我对体育的评说在2005年之后,休止过一段时间——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随着电视、报纸、电台等体育节目或者栏目,邀请了不少嘉宾“侃体育”,或者一些编辑记者本人亲自上阵开专栏、写评论等,而让我们这些业外人士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大约从2007年起,我换了一种形式评说体育——在新浪上开博客,发过一些体育评论——也有其它方面的评论。但是后来有一天我发现,有些平面媒体能够出来的观点竟然也这里会被删帖,因此,在开博客6年后我毅然宣布离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