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令我崩溃的职场,藏着让人成长的真相

职场丨认知丨思考

这是我的第250篇原创

今日主题:职场真相
Ray先森说✎

今晚想和大家盘点下过去职场的故事,这也是我接下来的一个写作方向,话不多说,想要表达的都在下文了。

本文共2637字

阅读时间:7分钟

职场,是一个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绕不开的话题。
无论,你是何种家庭、身份、年龄、性别、容貌,也无论你对职场有着何种看法,以上种种都构成了我们理解和认知职场的相关因素。
我离开校园,进入职场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了,在这一路走来,
也曾走上过巅峰,也曾跌倒在谷底。
 
也曾从0到1完成过公司业务成功的搭建和经营,
 
也曾在被利用完后被人以“不适合”的理由撵走。
经历愈多,发现的真相愈多,而我又是一个不爱说假话的人。
所以,选择通过职场写作,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因为没有经验而跌跌撞撞吃过亏的年轻职场人。
一直很喜欢杨澜女士的这句话:
“比进入他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
如今,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打开我的职场成长任意门,去和你聊聊我的职场成长故事。
1

每一次错误之后的反思

都是难得的成长时机

撰稿人姬霄说:
“人们的愚蠢往往不在犯错的那个瞬间,而是在竭力让自己蠢得不那么明显的时候。”
想起以前刚刚毕业去深圳工作的时候,常常被我的上司当面指着鼻子骂“你怎么这么蠢”,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想着反驳和解释,也没有着急为自己辩解,而是暗暗记下这顿骂。
晚上下班后,回到20平米不到的出租房,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回想:
为什么会这么骂我?
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又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被骂和批评,让我养成了职场的初步认知,也渐渐在各种批评中学会了反思,说实话,职场成长最快的那几年,恰恰都是那些骂我的领导培养出来的,正是因为他们近乎于变态的挑剔和严苛的要求,让我养成了严于律己的职场习惯。
也是在这样不断被骂之中,渐渐摸索到做事的诀窍,渐渐学会和了解如何去写好一篇文章,如何找到读者最喜欢的选题,如何写出让读者不得不转发的结尾。
随着工作业务的扩大,渐渐需要和更多同事一起配合共事,甚至需要自己去和外界对接资源、完成商务洽谈、搭建公司业务团队。
后来发现,经历和反思越多的职场人,得到的成长也越多。
与我而言,每一次错误之后的反思,都是难得的成长时机。
在这样的故事中,也渐渐明白很多人并不会主动和我分享的职场道理:
不要在能力不足的时候,脾气太大;
不要在职场高估和任何人的关系;
不要过分在意夸赞,也不要过分忽略批评;
不要得意于掌握多少信息,特别是无效信息;
以前听郭德纲讲过一句话:
“一个人活得明白不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三岁经历一件事就明白了,活到九十五还没有经历这个事他也明白不了。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并不是好事。
 
从小娇生惯养,没人跟他说过什么话,六十五岁谁街上瞪他一眼,都能当场猝死。”
 
这话虽然听着难听,但能做到的却没几个。
我始终认为,有些道理越早看清楚想明白,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件好事。
所以,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心,如果能通过分享自己的职场成长故事,帮助到那些正处于职场迷茫期的年轻人,又或是为已经步入职场好几年的你,提供一些参考。
那么,何乐而不为?

2

我为什么要写出那些

自己最失败的经历

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说:
“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对企业家来说,失败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写这个职场文章并写成专题的来源之一,对于每一个职场人而言:
如果我们不能弄清楚职业危机是如何发生、如何蔓延的,自己是如何陷入危机的。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依然会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入灾难之河。
 
可能你会说,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你的身上,和我有什么关系?
那些失败的职场故事虽然都是我的,但对于每一个正在创业和职场打拼的人来说,这些故事都可以为你的选择做出一点参考。
正如吴晓波先生所言: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
那么你为何不运用这养料,思考自己的路,灌溉自己的事业?

3

当你看到了事实的真相

你才能找到行动的方向

猎豹CEO傅盛在《认知三部曲》这本书里,谈及过自己的一个创业故事:
最初创业的时候,非常忙,忙到每天各种会议满天飞,但是效率很低。
后来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难道当年乔布斯会比我更忙吗?归根到底还是管理方式不对。”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认为太多事情都很重要,反而什么都要管要抓。
怎么让管理变得更有效率?
本质是减少真正所谓管理的量,增加判断的量,增加帮团队在关键点做决定和梳理目标的量。
核心问题是是否能转换思维,培养做判断的能力,而不是注重自己工作的工作量。
看清这个表现之后,他迅速放下了很多事,专心只做一些重要和主要的业务上的判断和把控。
很多时候,我们职场人也会要面临这个时刻,因为职场的工作是做不完的,当你增加了工作时间之后,你会发现,新的工作时间会被新的工作所填满。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为什么有人一天忙到晚却做不完事,而人却轻松搞定工作早早下班?”
当你发现,也许你砍掉90%可以做但不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职场工作居然也可以如此高效轻松。
事实上,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要尽量缩小目标,不断在目标管理上进行权衡、筛选,不断思考,直到我们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有时候,我也会经常去观察职场上的高效能人士的工作方式,那些高效率的职场人所有行为和精力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来进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从而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这就是事实的真相,只不过很少有人告诉你而已。
不能看到职场种种真相的时候,往往就会觉得自己选择很少,甚至陷入认知困境,觉得自己仿佛被囚禁在绝壁之中,不得左右,进退两难。
最后,分享一个职场之外的小故事:
陈丹青先生曾经被人问到,有没有对未来想投身绘画创作的年轻人提些建议?
他说,我对谁都没有忠告,因为我年轻时最讨厌五六十岁的家伙要来忠告。
所以,我也想在自己还没有变成一个喋喋不休的老顽固之前,
把这些我觉得有用的话,早点说给你们听。
而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一个方向,我将会围绕我此前的工作经历和过程,从中提炼节选出12篇文章出来,分别从“自我认知、职场工作、个人成长”3个方向去集中说明和论述我的观点和想法,
同样也希望在我那些无数个令人崩溃的职场过往中,
你能早日看清职场成长真相,找到独属于你的发展之路。

-End-

觉得有启发,点个“在看”

转给朋友们欢迎你的“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