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那么,土传病害有哪些呢?引起的原因是什么?农户们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下面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土传病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危害植株根、茎,侵染维管束,由根部向茎尖发展,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残体上越冬。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白叶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其它还有再生稻、稻桩、杂草等。稻曲病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表面和落入田间越冬,也可以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水稻孕穗至抽穗灌浆期,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座病形成子囊壳,其释放的子囊孢子是主要初侵染源。其他病害如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稻苗疫病、细菌性谷枯病、烂秧病、细菌性基腐病、齿矮病、叶黑肿病、黄萎病、菌核秆腐病、云形病、叶尖枯病、窄条斑病、稻粒黑粉病等。

小麦:纹枯病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夏越冬。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小麦全蚀病属于土传病害,可以菌丝体在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小麦包囊线虫主要土壤传播,病原线虫主要以包囊在土壤中越冬。

玉米: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玉米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禾谷镰孢和腐霉菌分别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大豆:大豆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感染,根部和茎基部受害。主要有四种:链孢菌根腐病、丝核菌根腐病、腐霉菌根腐病、疫霉菌根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或菌核或卵孢子等休眠体在大豆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病菌侵染幼苗幼根。

棉花: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线虫在土壤中完成生活循环。雌虫把卵产在土壤中,二龄幼虫从卵壳中爬出,侵染根部。棉苗红腐病病菌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腐生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叶作为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是该病传播重要菌源,病菌在土壤中直接侵染根系,病菌穿过皮层细胞进入导管并在其中繁殖,产生的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堵塞导管。

果树:根癌病菌生活在癌瘤组织中或土壤可达一年以上,随雨水或径流通过植物伤口侵入。可侵染桃树、苹果、梨树、枣等。发病与土壤条件有关,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

柑橘根结线虫病有根结线虫属的几种线虫侵染所致。柑橘的种植区,气候条件基本都满足线虫的生长条件。而土壤中的氧气会影响线虫的生长。沙土发病较重,壤土较轻,黏土最轻。

蔬菜: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作物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椒、菜豆、黄瓜的根腐病,茄果类作物的青枯病,黄瓜、番茄、芹菜的根结线虫,黄瓜、西葫芦、辣椒疫病以及菌核病、软腐病等,而其中危害最重的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结线虫等,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发病外,大部分苗期发生不明显,一般均在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之间开始发病,直至中、后期。其病原物大多习居或半习居于土壤中,寄主范围广,且具有传染性,一旦大面积发生很难根除。

造成土传病害发生流行的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种植模式单一

由于连年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成为年年发病根源。特别是棚室连作,大棚内的特殊环境有利于病菌的越冬,病菌逐年积累,数量越来越多。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就会发生严重;西瓜连作导致枯萎病高发;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等等

第二,土壤不消毒

现在很多菜农在定植的时候都会用药对苗子根系进行杀菌消毒保护工作,并且把生长不健康的苗子都剔除出去,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将疫病、根腐病等防住。但是定植以后会发现仍然会出现大量的烂根死棵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忽略了对于土壤的消毒处理。之所以称之为土传病害,是因为这些有害菌不仅通过土壤传播,而且土壤就是有害菌繁殖传播的大本营。仅对苗子进行处理而不重视土壤的消毒,这无疑是治标不治本。

第三,肥水管理不当

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根系受伤也会造成土传病害的流行。山东大棚种植户陈师傅说,他棚里的茄子出现大面积死棵现象。拔出叶片萎焉的植株可发现,根部毛细根非常少,只有近地面的根部有少许毛细根,其他的毛细根和主根已有腐烂现象。经过仔细了解,原来陈师傅为促进茄果的快速生长,突然加大了浇水和施肥量。因浇水太勤,使得植株根系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引发了沤根。根部产生大量伤口或长势衰退为病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导致根部病害发生严重。

第四,药剂使用不当

土壤中包含大量的有害菌,不同的致病菌导致蔬菜根部出现不同的病害。需要正确判断才能有效治疗,否则一旦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就很难挽回。举个例子:大棚种植的李师傅,他棚里的辣椒死棵问题很严重,用了多种防治根腐病、枯萎病的药剂依然没有防治住。李师傅描述,辣椒根系没有出现根尖变黄褐和毛细根表皮脱落的现象,仅仅是主根的基部出现轻微的变褐。将植株茎秆劈开后,可发现维管束变褐,没有菌脓。先是地上部出现局部枝条萎蔫,后来扩展到整株,从而出现死亡。从李师傅的描述看,植株毛细根根尖没有变褐,说明不是枯萎病,毛细根也没有出现变黄易脱落的现象,也说明不是根腐病。因此可以判断李师傅的辣椒得的应是青枯病。而李师傅是先按照枯萎病进行的防治,当发现没有防治效果时,又按照青枯病进行的防治,从而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当蔬菜病入膏肓时再防治当然效果甚微。

防治土传病害的误区是什么?

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它含有很多病菌和大量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和病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相互竞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益微生物可以打败并抑制有害病菌,使病害得不到发生。在防治土传病害时,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要保护有益微生物。而传统预防土传病害的方法连同有益微生物也一并杀死了,在土壤中很可能诱发更有害甚至更危险的病菌,没有有益微生物的存在,就有可能导致病害愈来愈严重。

传统的病菌处理方法如下:

1)溴甲烷等土壤熏蒸剂或D-D乳剂、福尔马林、棉隆等土壤消毒剂,会影响土壤肥力,杀灭有益微生物。

2)苯来特、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易被土壤吸附而药效降低,对有益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3)五氯硝基苯是良好的土壤杀菌剂,但其有致癌及高残留缺点。

因此,在实际生存中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可通过施肥中添加有益微生物来防治土传病害,如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宁南霉素等在根病生物防治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使用生物菌肥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可在施用化肥或有机肥时配合施用,有改善土壤环境,控制土传病害,增加产量的功效。

怎样用化学方法防治土传病害?

1、土壤消毒

1)真菌性病害可分别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中生霉素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

2)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所用药剂为中生霉素、农用链霉素或铜制剂淋施土壤。

2、病害防治

在出苗后可用铜制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噁霉灵、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多抗霉素等。

以上方法虽然能起到防治效果,但是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土传病害的根本问题还是土壤问题,要想解决土传病害问题,就必须解决土壤病菌、酸化、板结等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