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匠 人
匠 人
艾平||湖南
身为匠人,是因其拥有一颗匠心;而不老的匠心,足以把许多奇思妙想变成盛放的花朵,进而结出累累硕果。
——题记
作为全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从来就不缺能工巧匠。从某种意义上说,“匠人”支撑了古代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鼎鼎大名的鲁班自不待言,更多的“大神”也在古文中精彩亮相:那个“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养由基;那个把整头牛想像成一副骨架、以至解起牛来“游刃有余”的疱丁; 那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职业相马人伯乐;那个“油过钱孔而钱不湿”的卖油翁;那个因修造明代紫禁城而官至工部待郎的木匠蒯祥;那个因建筑元大都有功而被加封“弘农君伯侯”的石匠杨琼……也许,诚如卖油翁所总结的那样,他们一生的成就“无他,惟手熟耳!”
但是,从初时的不得要领,到后来的熟能生巧;从曾经的作坊打工仔,到彪炳史册的一代巨匠,他们迈过了多少沟沟坎坎、经历了几多不为人知备受煎熬的失败!
不妨细数一下,除了四大发明,在古代我们还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绝活”。比如木器中的榫卯结构;青铜器中的铸型工艺;瓷器中的青花和窑变;珐琅器中的掐丝技巧;绣品中的缂丝手法……迄今为止,其中有一些仍被列为“非遗”传承项目,由国家拨给一定的经费并指定传承人。
事实上,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就不难发现,“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传艺是自古以来的主流方式。存在“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等限制性措施。更何况,师傅为求自保,往往在关键处“留一手”。或许正是因为师徒关系中的这个“软肋”,最终导致一些独门技艺失传。
如今时代进步了,人们通过就读职业技术学院,可以系统学习某一行业(尤其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基诎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不必局限于个体的拜师学艺。据媒体报道,小龙虾学院首届厨师班的学员,毕业时即被各大酒店一抢而光。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盛况,无非是小龙虾抓住了天下人的胃。
“匠人”一词最初是指手工业者,他们在古代被称为百工,属于社会成员之一。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已知年代最久远的手工业文献,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官营手工业中的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6大类30多个工种的内容,反吷了我国在当时所达到的科技和工艺水平。
以2010年为起点,中国制造业GDP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华为的5G技术全球领先,支付宝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风靡世界……与此相联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等一批世纪工程在中华大地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日千里”的中国,背后活跃着成群结队享誉世界的大国工匠。在畅享“工程师红利”的当下,人们开始饶有兴致地探究什么是工匠精神。
综合各方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包括五个方面的精神特质:一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二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三是协怍共进的团队精神;四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五是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精神传承的是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让人们在追名逐利之外,有了一份单纯的诉求,即:使自己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匠人”。
那么,想要成为新时代有所作为的匠人必备哪些基本素质呢?依笔者愚见,应着重打磨以下四种特质:
第一,足够专注;人生难得几回搏。要打定主意,一辈子只盯着一件事,并且倾注全部热情和精力,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曾荣获天津市2017年“津门工匠”称号的管延安,就是一位身怀绝活的技术能手。作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公司港珠澳大桥项目部机修班班长,管延安练就了左右手不戴手套拧螺丝误差均不超过1毫米的神技。这“一招鲜”使得他在港珠澳大桥的施工过程中大放光彩。5年,33节巨型沉管安装,60万颗螺丝紧固零失误。他和他的团队确保了世界首条5.6公里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
第二,足够专业;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有志者就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全国劳模、中国商飞上海公司的高级技师胡双钱,就是一位在钳工上“术业有专攻”的高手。众所周知,机械设备在“地上跑”和在“天上飞”,是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之下的工作状态,这就决定了航空航天部门的钳工技术要比其他部门的同工种要求更高,以致“同样的活儿,却有着两套截然不同的技术标准”。以螺丝孔为例,民用的螺丝孔工差可以达到30—50个丝(1丝等于0.01毫米),但航空器件的螺丝孔工差只允许控制在2个丝以内。胡双钱凭着自己精准的操控,做到36年机加工和人工操作无任何差错,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第三,足够坚忍;匠人骨子里有一股子永不服输的劲头,失败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从头来过”!恰似那可伸缩的弹簧,外部给的压力越大,它们就反弹得越高。工人院士、高铁焊接专家、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胸怀“技能报国”夙愿,为攻克高铁旋转架焊接技术难点,他先后组织技术攻关100多项,取得21项国家专利,开办培训课程160多场,为公司培训焊工过万名。李万君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豪迈,当选为央视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第四,足够细致。替客户着想,为用户排忧解难,并且在服务过程中不厌其烦,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是许多百年以上跨国巨头成功崛起的奥秘所在,也是其品牌价值的内在体现。而背后势必有一支强大的售后服务团队为其提供帮助,其中也不乏技工中的翘楚。以制造强国德国为例,德国的职业教育高度发达,培养了为数众多的蓝领阶层;并且德国人的择业观比较注重实际,他们认为,有机会进厂学一门技术,能够养家糊囗过日子,这就很好了。由此可见,人们乐意购买徳国汽车以及工业装备是有道理的。我在广东一家条码印刷公司打工的时候,曾经亲历过这样一件事:某天,厂里的主要设备DD机出了故障,被迫停产。这台机器是德国生产的全自动化印刷生产线,每秒转速达230转,五联封(包括无碳复写、背胶在内)的邮政恃快专递详情单(简称EMS单),可以在这条生产线上一次性印刷、打条码、上胶、直至完成封装。由于厂里急着赶工,老板很是焦心,只能电报求助德国厂商。德方接报即速派出两名维修人员,当时约定俩人时薪286马克。广东方言称老外为“鬼佬”,俩鬼佬到厂后,顾不上休息,带着图纸和工具就往车间里钻,二人分工明确,一位负责自动化控制这一块,一位负责机诫设备这一块。从查找故障点到确定修复方案,他们扎扎实实忙碌了两天,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硬是两天内解决了问题。我记得当时是广州最热的时候,两个德国技师满手油污累得黑汗直流,却不肯离开现场,吃的是煲仔饭,喝的是矿泉水,直到凌晨才回酒店短暂休息。想不到鬼佬如此敬业,在场的所有中方人员无不敬服。我想,仅就这一点来说,我们与德国尚有较大的差距。
插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