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下铁催化烯烃的Wacker型氧化 2024-06-12 11:02:20 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不仅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中(图1),而且是有机合成和工业界的通用中间体。目前,合成酮的常用方法是钯催化的烯烃底物的氧化,也就是我们广为熟知的Wacker氧化法。尽管Wacker氧化自发现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反应需要催化量的贵金属钯催化剂和铜盐(氧化剂)。此外,该催化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内烯和缺电子烯烃的氧化效率较低。然而,随着贵金属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对于廉价金属(如地球储量丰富的第一过渡金属)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将廉价金属代替贵金属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最重要的要数铁催化剂,这是因为铁化合物具有如下优势:地壳中的丰富度、可持续性、廉价、高反应性和低毒性。2018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Hans-Joachim Knölker教授课题组在十六氟酞菁铁络合物(FePcF16)为催化剂、三乙基硅烷(Et3SiH)为添加剂、氧气为唯一氧化剂的条件下,实现了烯烃向酮的转化(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222‒1226)。近日,他们利用简单易得的Fe(dbm)3或FeCl2(II)/neocuproine为催化剂、PhSiH3为还原性添加剂、空气为唯一氧化剂,实现了烯烃的Wacker型氧化。该反应不仅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耐受性好,而且所有反应均在室温下有效进行。相关成果于近期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上。 图1. 代表性的含酮活性化合物。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首先,作者选择2-乙烯基萘(1a)为模板底物,在PhSiH3为还原性添加剂、乙醇为溶剂、空气为氧化剂的条件下筛选了一系列铁催化剂(图2),发现Fe(acac)3仅能以低产率得到2-乙酰基萘(2a)。进一步,作者通过引入甲基、叔丁基和甲氧基,研究了芳基部分取代基对相应铁络合物催化活性的位阻和电性影响(图2)。结果显示当使用Fe(ba)3作为催化剂时,2a的收率显著提高(72%);当使用三(二苯甲酰甲基)铁(III) [Fe(dbm)3] 时,2a的收率高达79%,同时得到8%的醇3a;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将催化剂负载量从10 mol%降低到3 mol%时,2a的收率几乎没变化。此外,催化剂Fe(dbm)3还可以用于克级规模合成,1a(6.5 mmol)在标准条件下反应5 h,便能得到80%的2-乙酰基萘(2a)和11%的醇3a。对照实验表明,在不存在Fe(dbm)3或PhSiH3或空气的情况下,反应无法进行。 图2. 配体筛选及铁(III)络合物的合成。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接着,作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一系列简单铁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图3),结果显示氯化铁(II)或氯化铁(III)盐和简单易得的离子液体[bmim][FeCl4]能以中等的产率(59‒69%)得到2a,而其它铁化合物的效率则较低。为了避免底物1a的分解,作者选择FeCl2为催化剂筛选了各种配体,发现neocuproine的效果最好。当1a在FeCl2/neupuproine(各3 mol%)、PhSiH3(2当量)和乙醇的反应条件下于室温进行反应时,能以76%的收率得到2a。此外,该反应条件还能用于克级规模合成,从2-乙烯基萘(1.0 g,6.5 mmol)出发,以83%的收率得到了2-乙酰基萘(2a)。 图3. 反应条件优化。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在两组优化条件下(method A :Fe(dbm)3(3 mol%);method B:FeCl2/neocuproine(各3 mol%)),作者考察了该反应的底物范围。此外,为了显示neocuproine配体对铁催化的作用,作者还尝试单独使用FeCl2(3 mol%)为催化剂(method C),并发现neocuproine配体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减少底物分解,这归因于配体加速的催化(ligand-accelerated catalysis)。如图4所示,一系列末端苯乙烯衍生物(1a‒1f)都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相应的芳基甲基酮(2a‒2f),不仅收率高达97%,而且醇(3a-3f)是唯一的副产物。类似地,非末端苯乙烯衍生物(1g-1j)和色烯(1k和1l)也能兼容该反应,以较好的收率(74-87%)得到相应的苄基酮(2g-2l),其中底物1h在Fe(ba)3的催化下效果更好。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提高催化剂负载量(3 mol%→10 mol%)并且延长反应时间(48 h),底物1j的转化率仍很低(收率:35%,原料剩余:49%)。然而,当使用三(苯甲酰丙酮基)铁(III)(3 mol%)为催化剂时,反应6.5 h后便能以81%的收率提供产物2j,且没有副产物醇3j。脂肪族端烯或内部烯烃(1m-1o)也能实现这一转化,以中等的收率(35-62%)得到相应的酮(2m-2o),不过,副产物醇(3m-3o)的比例却有多增加(14-47%)。亚氨基芪1p在Fe(dbm)3的催化下反应非常缓慢,但是当使用Fe(ba)3(3 mol%)为催化剂时,能以70%的收率获得2p,后者是抗癫痫药奥卡西平的合成前体。最后,作者证明了该方法对天然产物合成的适用性。在method A下,吉九里香碱(1q)能以54%的收率转化为天然产物euchrestifoline(2q),同时得到43%的醇(3q),而在method B和method C下反应却无法进行。 图4. 底物范围。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了进一步研究反应机理,作者进行了一系列机理实验。当1a在全氘代乙醇(EtOD-[D5])中进行反应时,产物中并未掺入氘;当使用PhSiD3为还原性添加剂时,酮2a和醇3a中的甲基氘代率为97%。此外,在氩气气氛下进行反应并没有形成产物;而在18O2气氛下进行反应时,method A下两种产品的18O掺入率为92%,而method B下掺入率为95%,证实了酮和醇中的氧原子均来自空气。当使用α-位氘代的2-乙烯基萘(1a-[α-D1],92% D)进行反应时,得到了未标记的酮2a和苄位氘代的3a-[α-D1](92% D),这表明醇3a不是通过铁催化酮2a的还原形成的。鉴于底物在TEMPO(2当量)存在下进行反应时并未生成任何产物,因此作者提出了铁催化的Wacker型氧化的自由基机理。如图5所示,FeIIIX3与乙醇进行配体交换生成X2FeIII-OEt,后者与PhSiH3反应生成X2FeIII-H物种和PhSiH2(OEt)。接着,X2FeIII-H与烯烃进行氢原子转移(HAT)生成碳自由基和FeIIX2物种,它们与Fe (III)-烷基络合物处于平衡状态,后者也可以通过将烯烃直接插入X2FeIII-H中(加氢金属化)得到。随后,Fe (III)-烷基络合物捕获O2生成Fe (III)-过氧烷基络合物,接着经O-O键断裂和C-H键断裂便可得到酮和X2FeIII-OH,后者与乙醇反应便可再生X2FeIII-OEt;或者与PhSiH3进行转金属化得到X2FeIII-H物种和副产物苯甲硅烷醇;或者将羟基自由基转移至烷基自由基得到副产物醇。另外,通过中间体Fe (III)-过氧烷基络合物与PhSiH3的金属交换进行的Mukaiyama水合反应也可产生X2FeIII-H物种和甲硅烷基过氧烷基化合物,后者经重排、与乙醇反应也能产生醇。 图5. 相关实验及可能的机理。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总结Hans-Joachim Knölker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两种方案,即使用苯基硅烷(PhSiH3)为还原性添加剂和简单易得的Fe(dbm)3或FeCl2(II)/neocuproine为催化剂,实现了烯烃的Wacker型氧化。这两种方案均在室温下进行,并且仅需要空气作为唯一氧化剂。标记实验表明氢硅烷添加剂是末端碳原子上其它氢原子的来源,而空气中的氧是羰基的来源。可以预见,该方法将用于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合成。 赞 (0) 相关推荐 【有机】Armido Studer课题组JACS:NHC,亚磺酸盐,光三重协同催化烯烃的α-酰化反应 氮杂环卡宾(NHC)催化的反应在最近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传统的NHC催化反应通常仅有NHC一种催化剂,应用场景有限.最近,NHC催化可以与酸催化.氢键催化或过渡金属催化结合,在两重催化循环下,通过共享中 ... 【人物与科研】南昌航空大学欧阳旋慧副教授课题组:二酰基过氧化物与氮亲核试剂的脱羧C(sp3)-N交叉偶联 导语 C-N键的构建在医药.天然产物和农用化学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C-N键的构建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近日,南昌航空大学欧阳旋慧副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的自由基介导的二酰基过氧化物与氮亲核 ... 【有机】诺奖得主Grubbs和加州大学Houk强强联手:新型环状钌催化剂高效催化Z-选择性交叉复分解反应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可以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得到复杂的结构,并且可以精准控制所得双键的立体化学,从而实现化合物的选择性和发散性合成.通过丙烯酰胺和烯烃的交叉复分解反应可以直接得到α,β-不饱和酰胺,但全面控制 ... 【有机】武汉大学孔望清教授课题组Angew:通过脂肪族C-H键的直接和选择性活化实现三组分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 导读: 近日,武汉大学孔望清教授课题组通过将光催化剂(TBADT)和镍催化剂相结合,使脂肪族C-H键直接和选择性活化,从而实现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如各种未活化 ... 【有机】ACS Catal.:印第安纳大学Brown课题组实现镍催化下烯烃的三组分硅酰化 镍催化的烯烃官能团化是有机化学中有力的合成工具.在众多机理模式中,其中有一种涉及亲核性[Ni]-R络合物生成,然后与烯烃结合产生仲[Ni]-烷基络合物,再与各种亲电试剂反应(Scheme 1).迄今为 ... 【有机】JACS:光催化仲酰胺的位点选择性脱氟C(sp3)-H烷基化反应 原创 近年来,将偕二氟烯烃与有机活性骨架的结合在药物化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善其同类物的代谢稳定性.生物活性和靶标特异性,这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机遇(Scheme 1).偕二氟烯烃的合成 ... 【有机】南开陈弓、何刚团队JACS:铜催化未活化烯烃的对映选择性烷基化 近年来,Engle课题组开发了双齿氨基喹啉(AQ或Q)导向基辅助的Pd催化的非活化烯烃与多种偶联试剂的官能化反应.此类反应通常涉及AQ辅助的亲核试剂对烯烃的亲核钯化过程,形成动力学上有利的五元/六元环 ... 【有机】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ene M. Koenigs课题组ACS Catal.:一步反应直接合成三氟甲基氮丙啶衍生物 在药物发现中,氟是重要的元素,约20%上市药物中含有氟原子.因此,研究官能团化的氟化砌块的合成是有机合成方法学的重要方向.三氟甲基氮丙啶(氮杂三元环)是最小的含氟氮杂环,它的合成同样引人入胜,而且通过 ... 钯催化烯烃串联胺甲酰氯类化合物的多米诺Heck-双/单硅基化反应:硅基化羟吲哚的合成 近年来,有机硅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且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材料科学和有机化学等领域中,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极大的兴趣.合成有机硅化合物的传统方法是利用有机金属试剂和氯硅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 ... Angew:铑催化烯烃与芳基硼酸的脱烯芳基化反应 过渡金属催化烯烃与芳香族化合物的交叉偶联反应已成为构建C-C键的高效工具.根据所得产物的不同,这种偶联反应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的Heck型芳基化,另一种则是烯烃的加氢芳基化反应(Sc ... 【人物与科研】福州大学叶克印教授课题组:钴催化烯烃的高度可控胺氟化和双胺化反应研究 导语 氮元素和氟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和材料之中.作为氮氟试剂,N-氟代双苯磺酰胺(NFSI)已经被广泛用于胺化.氟化和具有原子经济性的胺氟化反应中.发展以廉价易得的烯烃为原料在温和的条件下构 ... 【有机】Nat. Commun.:铜催化烯烃的碳-二氟甲基化反应 (图片来源:Nat. Commun.) 最近,作者相继报道了铜催化的脱羧.脱氨基和苄基C-H键的二氟甲基化反应(J. Am. Chem. Soc. 2019, 141, 11398; Angew. C ... 【人物与科研】南方科技大学舒伟课题组Angew:室温条件下烯烃氢胺化一步合成伯胺 导语 脂肪族伯胺广泛存在于药物.农药和材料分子中,同时也可以作为生成仲胺.叔胺或者其它官能团的前体.由于其相对较高的活性,高选择性的合成脂肪族伯胺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传统的合成脂肪族伯胺的方法常常需要相 ... 【人物与科研】西安交通大学郭丽娜课题组Chem. Eur. J. & JOC:可见光诱导铜催化环烷酮的氧化裂解反应研究 导语 氧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与工业生产的重要反应之一.例如,生产尼龙-66所需的单体己二酸可通过环己酮的氧化反应来合成.环烷的传统化学氧化主要采用KMnO4.HNO3等强氧化剂,存在着毒害性.腐蚀性.工业 ... 【有机】JACS:镍催化烯烃的区域选择性氢化芳基化/烯基化反应 近年来,金属催化的未活化脂肪族C=C键的氢化芳基化反应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反应可以快速构建具有(杂)芳基取代碳中心的有用产物.迄今为止,研究人员报道了许多芳烃.芳基亲核或亲电试剂与烯烃的分子间线性(反马 ... KBR在中国签订K-COT™催化烯烃及SCORE™ 蒸汽裂解技术许可合同 休斯敦 - 2018年9月26日 - KBR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KBR)今天宣布,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华益")与KBR签署技术许可以及工艺包设计服务合同,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