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在酒店中真正落地节约200万/年
迈点网 · 吴航标 专栏 · 2021-04-26 15:30:58
如何把“碳中和”在商业体项目中落实到实处中去?
中国政府十四五规划: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全国CO2排放量在2030年到达峰值,在2060年全国CO2排放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能源结构等手段实现排放与消耗的中和。“碳中和”即是一种人类社会责任,也是面对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以及采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对石油依赖的战略结构调整的国家大计。采用太阳能,水力资源,风能等清洁能源取代煤炭石油等化工原料能源的调整,中国在干净能源的生产,中间超高压供配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及建筑工业蓄电技术蓬勃发展,让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消耗形成一个闭环,也是中国有信心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原因。
这里简要阐述毕竟宏观的国家大计不是我辈该研究的,我们更多考虑如何把“碳中和”在商业体项目中落实到实处中去,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每个领域都至关重要。纵观整个酒店行业,但凡能把细节做到至少有30%能源浪费,一家中型酒店节约200万/年,20年就是4000万利润,100家酒店就是40亿的能源费用。(大体分类热泵60万,制冷主系统60万,末端风柜变频及各机电设备自动控制40万,余热回收20万,灯光自动场景+园林景观+节水等20万)这是一个中型酒店基本参考值每个酒店会有差异。
有些酒店少点,有些酒店可能个别系统存在绝症浪费多得多。我们纵观整个中国有多少酒店?多少商场?多少医院?多少超高层写字楼及综合体等,这里面但凡做好了,给社会和国家节约的资源是不可估量的,这里所说的30%能源浪费是业主明明已经投资大量的钱财和设备但却白白浪费,最简单的例子有多少项目业主投资大量风柜及水泵变频器成了摆设工具?法不责众且没有标准衡量好坏更没有奖惩等,行业供应商劣币驱逐良币,但实现这些真的很难吗?
两个核心问题:新的项目是不是还要延续原来的带着大量缺陷开业?已经开业多年的运营中的项目是否调整难度很高造成根本无法更改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对如何实施有兴趣的同事可以参考2021年在先之教育上线的系列培训《智慧建筑数字化全生命开发周期》。笔者已通过自己亲身项目经历在筹备项目和运营项目都已经充分验证过是可以成功的,比如筹建项目除了开业第一天起保证能效人效环境品质等,如实现大堂温度四季如春,北方寒冷干燥天气下全自动加湿的,不同朝向房间冬天温差10度是四管制全自动运行等行业难点轻松落地,在运营项目重新免费升级系统后节约大量能耗,仅制冷群控主系统节约100万度电/年等节约大量能耗。这个行业很多内在文化惯性是要深思,比如一项目总包说他从业10年这是第一次在项目在开业前把楼宇自动化控制调试好,他们意识里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细极思恐。依稀还记得当年在已在运营中项目的我说系统太差要重新调试升级时,手下用一种看“小可爱”的眼神看着我觉得这人怎么那么能吹。
但事实证明了其实实施起来难度也是不大的,并且可以实现多项目跨行业简单复制的,笔者不是那种天天喊着行业这个那个痛点却解决不了的人,无可厚非这种要求的综合性,技术性以及责任心等较高,但更多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有的前提是要有最基本的资源,曾经想着说如果集团项目有400个项目,
一种做法是以集团名义全部跑一遍,每到一个项目就详细检查各种控制系统及客人体验,出技术方案并后期集团名义推动并远程监视实施效果,预计两年时间落地。
另一种方案是与各工程总监远程配合,远程检查核心控制系统等,出技术方案并后期远程监视,集团名义预计一年时间落地,这远比平稳过渡两年更有意义。个人也曾遇到过个别项目零资源情况时,连个帮忙编写逻辑的人或者检查出来所有控制线没接,但你没有任何资源和权利时,也就不必较真了。在这个层面上理解,行业内长久积累的文化属性才是项目能否成功落地最根本原因。
那我们先总结一下目前酒店行业碳中和能快速落地的节能减排分类,目的是让即使是行业外的决策者也应该清晰知道,哪些东西该关注实施而哪些投资回报不高。
大体分为四个方面:1.基础安装质量2.核心的控制系统 3.热泵技术的应用 4.余热的回收。
第一基础安装是每个项目都会面临的基础问题,涵盖的内容主要为封堵,保温,Low-E幕墙, 风平衡,水平衡,管道清洁,机电安装细节等。这里不展开一一细讲,但对于一个项目和项目的总监最低的要求是,该项目最低要求是具备良好 “密不透风”的封堵,一来初中所学的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量从高向低流动,如果连洞都没有封好谈什么节能?二来封堵是施工中难度系数低但确要认真去做的事情,别的事情我们可以后期帮忙补救,但如果连封堵都要别人帮该项目去堵的话,情感上真的很难以接受,一个不认真严格进行封堵的项目,基本可以判断不是一个合格项目及具有合格项目管理人。
第二方面核心的控制系统,也就是我们大家说的智慧建筑,主要分类为:制冷群控顶尖控制(整体COP 5.0以上),楼宇设备控制系统BA, LED灯光场景全自动化控制,客控系统全自动运行,配电路由负荷及功率因素及电量计量,电梯群控等。 目前整个制冷群控系统对运行逻辑较高,连基本的冷冻冷却泵及冷却塔电量计量都没有连整体COP都无法计算,更别说要把整体COP做到5.0甚至更高。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机电末端设备的总控制系统,比制冷群控涉及的子系统更广,调试更复杂,尤其是对传感器的确定性及精准度要求很高,实现L4级别的自动控制最核心的基础就是对传感器及执行器的确定性。
举个例子在另一个领域L4级别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的精准度及确定性就高于摄像头,才能让L4级别自动驾驶更快速落地,同样道理业内连传感器都不精准校验的项目,自然无法做到更好的控制。 此外客控系统对于风机盘管面板的逻辑控制实现对客房空调冷热自动切换,风机自动启停,窗帘及灯光根据是否有人自动运行的细节要求,以及公区调光系统针对不同运营时段灯光自动化场景变化,都能一定程度在确保客人舒适度科技前提下,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浪费。
第三方面是热泵系统,在生产热水时无论水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又或者太阳能在能源效率及能源结构都优于锅炉,但为何一直发展不起来呢?原因是大量的业主在项目投资了大量的热泵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就是整个行业设计院出图的图纸是错误的,而真正设计可能会颠覆传统“冷热同源”设计,所以不仅仅是热泵系统,而是整体的供水及热水设计系统是要大的调整的。所以目前一些专业的厂家就是吃着这个设计院的设计失误红利,利用他们对系统研究实力,获得了节能的果实。
此外针对热水循环散热需要的热量补充,通过空气源热泵对洗衣房高温区域进行热回收,即节约能源同时还能改善洗衣房高温环境,改善配电房等一些使用分体空调进行节能区域,进一步减少了分体空调电量损失。一年节约60万左右是一个不难的指标。但凡业主当初投资热泵时,但凡设计院有能力把热泵设计好,就不会让业主的投资白白打水漂了。新的项目关注投资,已经投资热泵的项目只要设备没坏,少量投资进行调整设计,没有热泵的项目进行二次投资都是能让节能减排落地的。非常感恩在这一块李晓东总给了我非常多的指导,打开了新的视角。
第四方面就是余热回收,主要有锅炉烟气热回收,蒸汽冷凝水的热回收,空调冷凝水回收,泳池环境的热回收,机房及配电房洗衣房区域的热回收,新风与排风的换热回收等。每个子热回收系统都会涉及到一些控制细节和关注点,如锅炉烟气热回收余热的水需不间断的避免冷热频繁变化,蒸汽冷凝水考虑不同背压以及除铁等,新风与排风热回收的控制逻辑等。涉及到热量,甚至锅炉的选型也对热量的控制有明显效果,对热量的重复回收也是让酒店更节能减排。
目前这四个方面已经基本总结了酒店里的节能减排的应用,目前酒店行业分几个类型,第一种业主非常重视工程机电控制,花30分的钱智能在某个核心控制做出10分的效果,最容易出彩的就是制冷群控系统,目前有专业超高效机房调试厂家。代表如太X汇,X达广场比较新的项目,像以前某业主旗下超高层建筑,能花重金重视制冷群控调试,但在末端控制及楼宇自动化控制或其它周边系统还是存在较多问题。 行业更多的情况是花10分的钱得到3-5分系统,甚至有更多项目业主已经投资了,但系统是瘫痪的。
我们是否可以在业主投资了10分钱时候就能把10分做出来呢?这其实更是对酒店机电系统更深层是的安装调试,校验调适,搭建平台的要求。但再好的系统只要还没有达到无人项目的阶段时,最后还是需要酒店的负责人真正落实维护保养,滤网清洗,各种水质管理等,让“碳中和”落实到实处,结合基础安装隔热减耗,各核心系统控制,热泵技术,余热回收,各种子系统追求极致。除了节能,更是把每个项目各不相同的能源浪费进行控制,200万多吗? 这个社会有那么多的建筑整个设备大量建筑能耗白白浪费,明明有很成熟楼宇设备控制系统,但大量项目一个个的带缺陷运营,大量项目系统瘫痪手工运行,大量能耗在浪费着,这就是行业现状,更是行业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