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四 · (七)众寇雄忘生打抢,神童子舍命餐肉

众寇雄忘生打抢
神童子舍命餐肉

《除欲究本》卷四

诗曰:

贫人前世受饥寒,转至今生家道难
遇见羊羔不顾命,临凶为嘴被刀残

昔有一贫人,一生未穿好衣,未吃好饭。受穷一世,死后又转到穷汉家,他还记得前生之事,人呼为“神童子”。

一日,乡党请他赴席,把菜肉才掇在桌子上,众人执箸在手,才待张口。从大门跑进一人来,吓得面似土色,慌慌忙忙,张口结舌,大呼一声:“快快逃命!贼进了村了!”

众人听得此话,吓得惊慌失色,把箸子放下。叿的一声,各逃性命。

只剩下神童子,他想:“我把这好肉吃得一碗,再跑不迟。”掇过一碗肉来,狼吞虎咽,吃了几口,不料从背后走过一个贼来,抡刀就砍。倏的一声响,把头首割掉了,此话按下不表。

单说这些逃难之人,逃出村去,远远遥望。只见那一伙贼,把银钱细软东西,俱驮在马上出村去了。这一伙逃难之人,各回本家,查点合村人等,一个也不少,单不见神童子。

就往请客的那家去看,神童子在桌子上扒着,头也没了,头掉在桌子底下了。人把头拣起来一看:口里还含着一块肉,左手拿着肉碗,右手拿着一双箸子。

人去夺碗,他攒的紧紧儿的,夺也夺不过来,这才叫“死不丢手。”

歌曰:

前劫受穷今又受,穷根扎在心里头
遇见美食不顾命,豁出生死要吃肉
宁可舍头不丢碗,道像他还莫吃够
修道教人先换性,换过才得清福受
假若此性换不过,信有诸物能迷路

关于作者

董清奇,清代河南邓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到处云游参访,且惯于赤足,乞食为生,颇有全真祖师苦志清修之风,故号“乞化道人”、“赤脚道人”,时人亦称“赤足董仙人”。

他的足迹遍布陕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在八仙庵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为住持。

他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一方面致力恢复十方丛林制度,重新开坛演戒;一方面竭诚募化集资,对八仙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据说西跨院即此时扩建而成,并增建邱祖殿。

董清奇还善于言辞,他把云游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浅俗轻快的口吻和笔调宣扬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思想。嘉庆十八年,地方官绅商庶为他捐资出版了此书,为八仙宫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位修持高洁、见多识广的住持,感召力、凝聚力自然是巨大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八仙宫香火鼎盛的情形,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大振仙宫”这样的评价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