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庄
一米阳光
黄桥街道如今倾力打造梅花园,并以梅家庄为基点向东形成辐射带。梅家庄以前称万家庄,在吴方言里,渔村人口中的“万”和“梅”音近,“万”最终演绎成“梅”,好像在告诉我们,鱼塘上泛起的浪花犹如朵朵梅花绽放。
人间烟火气最扶百姓心,西塘河水最润梅家庄人的心,她与黄桥的水网融合,雨过西塘河,烟笼梅家庄,一代又一代在这风水宝地耕耘,梅家庄人坚毅、恒守……如梅花一样硬朗、质朴。
半农半渔的梅家庄人静静地守在西塘河边,西塘河在梅家庄西北形成一个喇叭塘,又称蚌光荡。传说曾有蚌神在此歇息,蚌神巨大,荡底正容它一身静躺。而在大庄观音堂侧也有一处阔水域叫荡河漾,与西塘河交叉,向西流向浒墅关杨安桥,旧时出会、参加磕头桨比赛都从这里起锚。阔水域就像男人的胸怀,这里的男人想要行走四海,胸怀必定要开阔。西塘河确实也是梅家庄人走出黄桥的交通要道,是船只航道必经河域。
梅家庄像傲梅一枝独守在此,四面环水,旧时外人无法进入,梅家庄人在此生息,形成南村、中村、后村,其中中村西延至田多里,三村形成丁字形结构。
梅家庄之南是一片池塘,星罗棋布,池塘名称大多是旧名延续下来,有大九亩、小青鱼、台基角、步连牵、鹞鹰池、小外角、八七亩等。其中,小青鱼池塘所养青鱼肉质特别鲜美,因其水深,光照强烈,即便六月里遇恶劣天气,鱼也不会因缺氧而浮头,所以青鱼特别养得牢。大九亩池塘的来头,并非真的是九亩大的鱼池,旧时地主叫人养此池塘,约略说大九亩,其实面积要比九亩大得多。
梅家庄神奇故事特别多。穿越村庄唯一的一条岸堤叫秧田岸,夏天,整个村庄的人都去那里纳凉,夜晚一只蚊虫都没有。东河头养的水红菱特别嫩,个大爽甜。
梅家庄地方好,人更好。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有一位绰号叫老烟叉的神人,传说他孔武勇猛,臂力过人。梅家庄上有一只大石臼平日里被渔民用来舂米,石臼足有400多斤重,难以挪移。偏偏有一天,一只盐船途经西塘河,老烟叉动起念头,要趁着船在滩涂歇息时用石臼捣细盐。这时,盐船上老板娘识破老烟叉计谋,恼从中来,她叫舵手落下风帆,把一麻袋细盐放到台阶上,奋起一脚三寸金莲,踢飞了麻袋,这女子原来竟是武林高手,眼见那只一两百斤重的盐袋即将落入水中,老烟叉沉着地托着石臼接应,麻袋竟然稳稳落入臼中,然后老烟叉又稳稳地借着水中浮力,托着石臼游到陈家宅基上岸,细盐竟毫无泥沙,村民啧啧称奇。传说,老烟叉有此等过人之处,与其特异体质有关,他身体结实,24根肋骨竟然是长成一板峰的。
旧时,在杨安桥有出会划船比赛。桨船出行前,先要将船身压平稳,传说大庄有个大力士,有他出场,一个人就能搬动一块四五百斤重的系牛的牛柱石。此青石两面有襻,中间有个洞眼,大力士将手往洞眼里一抄,就能稳稳地拎起牛柱石压到桨船上,把船镇个四平八稳,迎来阵阵喝彩。
抗日战争时期,梅家庄上演了一出出营救新四军的传奇。梅家庄以“万”为大姓,实则是多姓组合。万家有一入赘女婿就是常熟迁过来的,入赘时他的大哥特意为其更名为万达山,意即到梅家庄来不能受人欺凌,要达到山顶。万达山后来当上了伪乡长,这位伪乡长总是在日本人清乡时通知新四军撤退。有一回新四军李觉和日本人差不多同时到达万家庄,李觉已经来不及避开日本人,日本人拉起李觉的手说:“这不是一双劳动的手。”万达山立即智对:“他是我先生。”一句话解除了日本人的疑虑,救下了李觉。
还有一回,伪警察捉拿张阿永,检查到张阿永手上有老茧,疑虑重重,就说:“不要烦,叫保长来。”保长看到良民证上的名字是张永生,但这时已化名张阿永,保长急中生智巧对:“你小子来干什么?蛮好在上海做裁缝。”这一说,同样救下了一条新四军军人的命。
新四军在梅家庄受到了乡民们的各种保护,他们安然出没于梅家庄,这里周边芦苇密布,外人被水所隔很难进入,他们以此为据点开展抗日活动,成为美谈。
勤劳、朴实、智慧的梅家庄人,一代代坚守着黄桥的西北大门。人杰地灵,梅花画家陈水法、养鱼专家吴根男都是梅家庄人,该村如今又成为黄桥老板最多的村,黄桥首家上市公司也出在该村……梅家庄发扬梅之精神,激励更多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