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8班 《日报》展
主编:鲁丽枝 胡东东 胡可
采访对象:张思宇 何仁平 叶桂兰 范元辉
主编:范润怡 黄玲 胡志荣
采访对象:章梦刚 胡东东 胡可 涂英鹏
主编:涂英鹏 章梦刚 涂红森
特别感谢:杨琪 郑苏莹
主编:吴晶苗 徐瑜
采访对象:程、朱、吴、李同学
主编:谭加燕 李颖 杨棋 胡慧娟 张舒美 占小霞 吴佳妮
主编:张燕玲 黄水玲 郑淑娴 郑苏莹
采访对象:彭小艳 朱丽莲 吴花花hk 刘春蕾 江珊 刘青霞
附录:《读书笔记》
好习惯不是靠压制就能形成的,否则学校就成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了。不该管的,不必管,教育者要把精力更多地用于为学生营造成长的环境。学校是学生寻梦的精神家园,学生也是主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教师在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想了解学生。如果不研究学生的状态,学生疏远老师,他们也会疏远知识与文明,教师的教学将没有什么价值。
如同我们的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是最重要的任务。如果学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无论怎样苦口婆心地教他“怎样学”,效果都很有限。
如果教师没有属于个人的阅读与思考,不可能成为有智慧的教师。
社会如果守规矩,先得有规矩可守;教育给人以智慧,教育本身必须有智慧。基础教育的乱象完全可以靠法规得到治理,任何推诿都是丧失教育责任的愚蠢行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谈道:“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他的这段话,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
最高的境界,可能还在于教师能不能判断并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唤醒”,而不是喋喋不休地在学生耳边聒噪。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