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山水画课徒稿
张 捷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所长
范式与接纳张 捷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是历史沿革的自然规律,历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流派、语言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并经过长期的笔墨实践后逐步形成的传承发展。每一次变革,既与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给后人以影响,流衍不息,人们在回望中拓展,循环往复而温故知新,使中国山水画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今天,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思考和挑战。新颖而有效的教学理念,科学而务实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良、重构与推进,我们的文化传统在不断地放大,还是在逐渐地消减?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师承和口口相传的教学方式,是否完全可以被新观念所取代?实践证明,教学示范和课徒画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当今山水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综合教学思考中相辅相成而格局互补的重要手段。课徒教学的前提在于研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术宗旨,尤其在基础阶段,需要主观上正本清源,认清传统实质,扎实笔墨基础,以求传承与拓展。历史为我们今天的山水画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学习资源,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可以说是文脉最为清晰、体系最为完备的一个画种。从选择临本,行笔运墨,学理认知,到最后形神兼备的整体完备,都需要严谨的学风,静心的体认,精神的领会,齐头并进,学理并重。我们如何在传统中真正体认母体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探求传统文化精神本源的深刻知性?如何拓宽学术视野,吸纳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构建多元有效的山水画教学平台?又以怎样的学术姿态来维护民族文化立场,建立全球化格局下的“东方学”艺术精神?由此,培养有道德情操、学术品格、艺术精神、笔墨技能的艺术人才,打造有民族精神和独立人格的自我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山水画是以人文价值取向为依托的,当我们面对传统经典之作而高山仰止的时候,感知到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表意写心的创作思想,同时又包含了深刻的人文情愫,以借物达意、挥写心象的笔墨语言使艺术的本体精神和创造才情得以驰骋,从而凭借开放心灵的坦诚姿态与世人对话。笔墨是具有血肉和生命力的东西,作为自觉认知意识下使学习者的笔墨品格得到滋养和提升的那些“模山范水”就具备了特殊的文化含义。今天,如果我们面对经典艺术图式只是单纯地观望、临摹与维护,而不是入微地体认、交心与对话,就有可能消解传统文化赋予山水画教学的本意而背离了真正的民族精神。
既然山水画教学无法绕开言传身教的笔墨示范,而示范教学又无法脱离临本、物像以及内心世界创作的渴求,无论临摹、写生、创作,都包含了课徒示范教学的直观感受下的接纳意义,使山水画教学变得更为直接、生动和鲜活,而非单一的语言表述,实践与理论并举,从不偏废。传统意义上的课徒画稿其本意是让初学者从临摹入手,那些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山水画稿为后来学习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教材范本。“初学欲知笔墨,需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而在信息广博的今天,大量的画册、文献资料以及仿真复制可以提供研习者临摹和借鉴之范本,但课徒画稿的步骤解构、笔墨分析仍然有着它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以传统的价值命题来强调传统,重视临摹和师承,以求传统笔墨语言的吸纳和转换是山水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之所以称之为传统,是因为它既能“传”,又能“统”,千百年而经久不衰,“统”是高度,也是标杆,即“传而统之”。当然,传统不可能是同一种面孔,传统是历经岁月而难以磨灭的精华,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可续性。在传统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壤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水画精英,矗立了一座座艺术丰碑。传统值得我们不断地举一反三地学习、借鉴和成长。中国山水画的教学离不开师古人、师造化、师本心的过程,通过临摹、写生、创作以及书法篆刻、诗词题跋、画理画论等综合学养的提升,有步骤有系统地训练、钻研、参悟。了法、运技、明理、悟道等各个层面的修养循序渐进,并加以不断地消化、巩固和推进,直至道德修为、艺术品格的日臻完备。道由技生,主佐合德,两者相辅相成。无知法度,难熟技巧,就会缺失笔墨的驾驭能力。所谓“落墨为格”包含了笔墨与精神的双重性,即“技”与“道”的合一性,否则只能眼高手低,难达本意,或是炫技油滑,囿于窠臼而缺乏创造。怎么画?画什么?为何画?实际就是中国山水画教学从初级到高级的逐步推进过程,也是中国山水画从笔墨境界,到人文境界,再到生命境界的艺术大化。认知传统,开拓创新,古今中外,兼容并蓄,建构山水画的本体精神和独立人格,扎实基础,厚积薄发,充分激发研习者潜在的创造力是当下山水画教学的首要。
岁月漫漫,沧海桑田。老一辈艺术家的言传身教,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珍贵的教材,可以让学习者在较短时间里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要领,课徒稿往往系统周密,分解详尽,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山水画初学者直入堂奥,为以后临摹传统山水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传统课徒示范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国山水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独立和严谨的系统规范,课徒示范中的解读、剖析、演示,对研习者的继承、发扬、创造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理论的指导意义。课徒教学能够一目了然地体会山水画的物理、情理和笔墨技能的关系,自然界的风雪雨晴、朝暮冷暖、远近高低的千变万化,从而明白山峦之起伏、烟岚之沉浮、林木之稠薄、屋宇之隐现、泉流之急缓、道路之曲折等与笔墨语言中的浓淡、轻重、徐疾、开合、疏密、苍润、聚散等学理知性的表达。从掌握技法入手,提高全面修养,从而充分激发自我本体意识下的创造才情。
纵观山水画课徒教学的发展历程,传统经典和老一辈艺术教育家们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课徒画稿、技法画谱、研究文献、理论读本,这些丰厚的学习资源,倾注了他们毕生的心血而成为今天文脉相承的山水画教学的永久财富。古往今来,优秀课徒画稿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山水画家们共同努力,知行合一,推陈出新,开创了新时期山水画发展的新范式。无论借古开今的传承,中西融汇的兼容,还是求新求异的创新,都是围绕着中国山水画大格局的探索实践。独到的艺术见解,新颖的形式语言,丰厚的笔墨积累,共同构筑当代山水画宽广的学术视野、深刻的人文知性而成为多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临摹课徒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画法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画法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画法
上: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画法下: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画法
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画法
北宋 王诜《渔村小雪图》画法
上:北宋 王诜《渔村小雪图》画法下:北宋 郭熙《早春图》画法
北宋 郭熙《早春图》画法
北宋 郭熙画法
北宋 郭熙《树色平远图》画法
南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画法
南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画法
宋人小品、团扇画法
南宋 夏圭《溪山清远图》画法
上:南宋 夏圭《溪山清远图》画法下:南宋 马远画法
元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法
元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法
上:元代 黄公望、王蒙画法下:元代 王蒙《青卞隐居图》画法
元代 王蒙《青卞隐居图》画法
元代 王蒙《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画法
元代 王蒙《夏日山居图》画法
元代 王蒙《具区林屋图》《青卞隐居图》画法
元代 林子奂《山水图》画法
元代 吴镇《洞庭渔隐图》画法
元代 吴镇《中山图》画法
宋元各家画法
元代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画法
元代 马琬《春山清霁图》画法
上:明代 盛茂烨画法下:明代 周臣画法
近代 陆俨少画法
上:北宋 扬无咎《四梅图》画法下:明代 陈继儒画法拟古课徒
拟古树法
拟古石法
石法
夹叶、点叶法
勾勒、没骨法
拟古山水册写生课徒
许溪
蓝家垅
大龙湫
潇湘水云
崔家河底
岩坳良田创作课徒
林泉高致
云壑松泉
赤壁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