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乾县地域文化的守护和传播者(二)序章

(二)序章

序章包括前言、乾县概况、乾县地名沿革、乾县大事记以及与乾县有关的部分县区勘测于一百年前的老地图

设置前言和乾县概况、乾县地名沿革、乾县大事记的目的是让参观者对乾县有一个整体认知,而展示测绘于百年前的老地图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本县及相关区域人文地理元素的变迁。

这套地图包括了陕西及邻近地区,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合在一起,组成整个陕西省地图。该馆有幸收藏并在序篇中展出了咸阳县(咸阳市)、监军镇(永寿县)、礼泉县、邠县(彬州市)、乾县(勘测于民国三年)以及中部县(黄陵县)、肤施县(延安)、延川县(勘测于民国六年)等部分县区地图。

收录这部分地图是因为这些县区或者与乾县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如咸阳县、永寿县和彬州市、礼泉和乾县有一定的隶属关系,乾县、永寿和礼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属于乾州统辖。解放后。乾县曾隶属于陕甘宁边区彬县分区,后隶属于咸阳市。或者是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中部县、肤施县和延川县。

中部县为东晋(384—386)时后秦置,为中部郡治。故治在今陕西黄陵县侯庄乡故城村,后废。1944年因轩辕黄帝陵寝所在,中部县呈请国民政府,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而且,巧合的是陕西是中国的几何中心,黄陵县居于陕西省南北的中心。因为乾县好畤曾经是轩辕黄帝祭天之地的缘故,所以中部县与乾县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在这里居住了13年。延安故称肤施县,这是因为在赧王中二十年(丙寅,公元前二九五年)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迁中山王子肤施于北地郡,因此被命名为肤施。当然也有人认为此名和佛教有关系,是为了纪念尸毗割肤饲鹰的自我牺性精神。

之所以用地图的方式来反映乾县人文历史,是因为地图被称为是时空信息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抹之不去的记忆。古色古香的地图流淌着历史的余韵。就目前所知,这些老地图中有部分是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孤品。

这部分地图的绘制比例为五万分之一,所以清楚地记录了各县区的山川、河流、道路、交通及村落分布、行政区划变迁等信息,对于人们认识和了解本地域地理特征的变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本馆馆藏的一大特色。

比如在乾县地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所有的乡镇村落,有些乡镇名称没有变化,如临平镇,有些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当地很多群众仍在引用,比如说王乐镇(大杨乡,大杨镇),有些则废弃不用,如阡道镇。

村落地名也是一样,有些仍在沿用,如郭村、三星村、刘家疙瘩、寺里坊、郑家窑、周张坡、上咸阳、周张村、张家堡、十八里铺、田家坳、长安村、草谷村等村落。当然,有些地名用字发生了变化,如底柳门(底陆陌)、苏张村(苏章村)、洋红店(阳洪店、阳洪村)、祥福村(祥符村)、南夹嘴(南夹咀)等。也能够清楚地看到乾陵、唐僖宗墓等著名历史遗迹,尤其对于乾陵的东西南北四门都标注得十分清楚。还有石牛山、泔河等这些山川河流的地理元素,也是标注得十分清楚。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老地图为等高线地图。在民国以前的中国地图皆为手绘,受历史条件局限,对于地形的表现带有主观成分,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这批地图中出现的比例尺和标高点,标志着人们对于地理元素的认识、对于地图的绘制进入了更加客观准确的新时代。

当然,对于这部分地图,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欢迎大家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让这部分地图能够发挥最大效益。(未完待续)

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竭诚欢迎广大文化爱好者前来品鉴交流。

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地址:乾县姜村镇姜村村委会东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