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闲言:文明,不该堕落成一种贬义
文明,不该堕落成一种贬义
鲁人
如今社会似乎越来越关注人们在公众场合的行为举止,认为这些标志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我对此稍有疑惑,也稍有些不以为然。一是觉得,文明本该是个人的道德完善,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的精神追求。却被许多人当做了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形式。一是觉得,文明若非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文明与否,也很难说。
在一个文化类的聊天节目中,一位嘉宾说自己人缘很好,因为对谁喜欢微笑。他讲自己一次参加活动,一老外与他闲聊,他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弄得那仁兄以为遇上了知音,越发搭讪得开心。那嘉宾对主持人调侃中带着不屑地说:其实,我根本就他妈听不懂他说的什么?不知说一句:抱歉!我的外语水平没你想像的那么高。是会显得无礼,还是无知。总觉得那嘉宾的内心对别人没有尊重,大约他也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尊重,只要礼貌就好,就显得有教养,因此,本该体现真情的微笑反到让他给弄龌龊了。
越来越高的学历,加之市场经济的锤炼,社会上便有层出不穷的白领。但一些白领已不再有旧时知识分子的情怀,他们不再是从苦难和腥风血雨中拚杀出来的,即使来自社会底层,贫困给他们带来的大抵也只是痛苦和厌恶,他们只一心专注于自己千方百计从贫困中挣扎出来,却并不关注周围其他人的困苦,甚至认为他们的困苦只是源于他们自己的懒惰和无能。
1906年,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发表了二十世纪初美国第一部揭露黑幕的长篇小说《屠场》。对芝加哥屠宰场的黑暗做了生动逼真和令人惊骇的描述。那里变质的香肠被浸泡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液体里。肉品被储藏在老鼠出没的房间,用来灭鼠的毒面包随意撒在房间各处,最后老鼠、面包都随着肉被一股脑地投进了加工机器里。而不慎趺入烹调大缸里的工人则被煮得只剩下白骨。最终所有的产品都被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被诗人卡尔·桑德堡称为“世界的屠宰场”的芝加哥屠宰场,在当时应该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了。据说,老罗斯福总统阅读《屠场》时,都感到惊恐和恶心。他任命了调查员去查明真相,结果证实辛克莱的描述基本也事实相符。
辛克莱的小说《屠场》本意在揭露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罪恶。但当时美国的一些白领阶层对工人的悲惨生活并没有在意,让他们愤怒的只是自己食品安全的严重问题,而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严苛的《食品和药品法案》的诞生。辛克莱无奈地说:“我瞄准民众的心脏,却不经意地击中了他们的腹部。”其实,辛克莱击中的只是某些白领阶层的胃。
文明绝不该仅仅是指物质的丰富和文化素养的高低,而从来都该与人性有关。如果只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衣着时尚,然后用数种语言在公共场所互相谩骂;如果只是将大刀长矛面对面的血腥,变成计算机摇控的轻松杀戮;如果物质的发达只建立在地球面临灾难的基础上;如果科技最终只是变成了人类的灾难……文明的意义又何在?文明之光如果不能照射到每一个生命,不能让社会从中得到真正的温暖,文明的意义又何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