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时期盛行玄学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的朝代之一,从公元 265 年到 420 年,先后经历了西晋和东晋,西晋建都洛阳,东晋建都南京。它上承的三国是分裂混战时期,它下启的南北朝也进入分裂混战时期。

晋朝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特征。西晋时期,儒家独尊的地位被打破,边疆的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冲突又融合,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都纷纷革新,连历朝历代所禁止的私家修史都得以开禁。社会风貌受士大夫玄学思想影响甚重,玄学家们由崇尚黄老到崇尚老庄,整个社会崇尚飘逸逍遥之感。太尉王衍及河南尹乐广,继承了王弼等人的“贵无论”,高唱“天地万物以无为本”,行为上更是“任放为达,或至于狂醉裸体”。

由于思想多元,在崇尚虚谈、风流之间,也有崇尚现实、恭敬、礼仪的,比如著名哲学家裴頠的《崇有论》,就反对虚无论,指出王、尹“贵无”学说是对老子学说的歪曲,提出万有的道不是虚无,而是有形有象,“有”是绝对的,是运动变化的,万有生自己,以有为本体,并从肯定“有”,即肯定事物的客观存在中,论证了“长幼之序”、“贵贱之级”的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正统儒家思想。

东晋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统治范围大部分在江东。东晋是门阀世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没有多少建树。公元 383 年,北方的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形成。到公元 420 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进入宋、齐、梁、陈的南朝时代。

东晋时期,放荡的行为稍微收敛,但清谈之风因为朝廷权贵提倡而盛行不衰。广大知识分子对朝廷无心北伐、偏安一隅的软弱,以及门阀士族把持朝政、不思进取感到失望,因而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中,致使玄学久盛不衰。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会,中国文化逐渐形成儒释道融合。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诞生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文学大家,以及王羲之、王献之等大书法家,还出现了被称为“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大画家顾恺之。谢灵运开创山水诗之流派,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派第一人,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顾恺之画人物肖像注重传神,故有“点睛”之说,他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

晋朝时期,思想家鲍敬言好老庄之术,继承和发展了“竹林七贤”嵇康等人的“无君”思想,著有《无君论》一书,提出君主是一切罪恶之源,认为一种没有君主的社会,人们没有徭役租赋负担,“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古者无君,胜于今世”。但其“无君”思想饱受指责,与其同时代的葛洪在《抱朴子·诘鲍》中也对其给予了批驳。葛洪是著名道医,著有《金匮药方》100 卷、《肘后备急方》3 卷,他反对牺牲祭祀和符水治病之法,提倡药石治病救人。当今医学家屠嗷嗷就是从其《肘后备急方》治疗痢疾的古方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新药并获诺贝尔奖。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曹魏末年的七位名士,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人。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博爱一带)竹林之下,饮酒纵歌,“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嵇康的著名琴曲《风入松》在世间广为流传。后来,司马氏取代曹魏,朝廷对他们招安,山涛投靠司马氏直至担任司徒,嵇康便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由于嵇康与当朝的不合作态度,终究被司马昭下令处死。向秀、王戎见嵇康被害,遂应招出仕。刘伶自命脱俗,放荡不羁,饮酒云游,著有《酒德赋》,客人来访,他不穿衣服且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阮籍及其侄子阮咸都性情放达,被称为“大小阮”,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