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追求完美也有错? 3本绘本助力解困
小瑶的爸爸和妈妈是留学回国、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有了小瑶以后,妈妈就再也没去工作,而全职在家照顾小瑶。高学历、高智商的背景,让小瑶妈妈对孩子的培养充满信心。如其所愿,孩子能歌善舞,幼儿园就上台主持演出,能自己独立阅读绘本,一直是小瑶妈妈的骄傲,可没想到,最近,小瑶的妈妈遇到了一个难题:原来,刚进入一年级学习,小瑶写字的速度要比其他小朋友慢许多,常常不能按时交作业,而且本子上经常布满了小洞,特别难看,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为此,她经常夜里做梦也哭醒过来。
仔细观察,发现孩子在写字的时候,经常边写边擦,一横能写上许多次,稍微有一点不平、不直、或者挨到了格子边缘,她都会马上擦掉,重新写,当我告诉小瑶: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不一定每个字都写得跟字帖上的一样好,有点歪或者大小不太一样,是允许的。但小小年纪的她却坚决地摇着头说:“我一定要做到很好才罢休。”妈妈也紧紧地拥抱她,并鼓励说:“我相信你,宝贝,你一定能做好。”
症因:完美性格
当我和这位妈妈单独相处时,我告诉她:孩子可能不是写字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完美主义性格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智商高,聪明,有能力、也有愿望,一直拼命地追求更好,一旦某些事情达不到预期,就会对自己施加更大的压力,并力求达到目标。
这位年轻的母亲听完我的话,说:我和她爸爸当年就是追求完美,不断努力,才能在美国边打工,边坚持读完书,孩子追求完美应该是一个好的习惯啊。她仍执着地询问:我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把字写好?似乎没有意识到完美性格有可能对孩子正在造成的损害。以上小瑶所表现出来的写字时候的反复擦写,就是对于失败的一种恐惧。这是完美性格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外在表现。
完美性格是好还是不好?
就像一片树叶有完全不同的两面,完美性格也具有两面性,我们来看看这种性格的特点:目光长远,做事有规划;注重细节,做事很周到;热爱学习,能执着于一个目标,坚持努力。但同时,对自己和别人要求苛刻,常多烦恼,严重的会自虐;自我意识强,容易忽略他人感受,人际关系紧张;易听信传言,做事优柔寡断。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见,完美性格存在着正面、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和羁绊。就像《今日心理学》中那篇文章说的一样,过度的追求完美,反而会让人陷入焦虑、沮丧,充满挫败感,更不要说走向成功之路了。我们要做的,是让有完美性格倾向的孩子,更好地发挥性格中的正面影响因素,而要想方设法避免或减轻这种性格对成长的副作用。
被学生们誉为“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的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他的著作《幸福超越完美》中坦陈:我们经常会在学生身上看到对于失败的强烈恐惧,这使得他们不敢在“安全范围”之外冒险,停止尝试,最终导致他们学习和成长的能力遭到破坏。
美国一本专门致力于每个人正视自己,研究自己心理的双月刊《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曾经发表文章提到:“完美主义是一种流行病。”“加快的社会节奏让人更精益求精,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却会弄巧成拙,让人焦虑沮丧而又难登成功之巅。”一席话惊醒梦中人,不断要求改进,始终追求完美,原来这种完美型的性格,一旦过度,对人和事都存在着极大的伤害性。
孩子的完美性格形成,大多是家长造成的
有的家长学历高、职位好,但为了更快地升迁,赚取更多的收入,常常给自己极大的压力,工作中遇到困难、问题,总是凭一己之力,努力解决,哪怕天天加班也在所不惜。而在家里,又希望有一个好的氛围,所以表现出无所不能的样子,但心里的压力有时会隐藏不住,一个人深夜不睡,唉声叹气,或躲在卫生间抽烟等等,这些是躲不过孩子看在眼里,但却不知所措,只能深埋心底。
另外,家长在对孩子某些情况的反应上也会埋下“完美”的种子。比如:孩子遇到不可理解的一些人或事,自己无法控制的某些情形,第一时间会想到父母,向父母征询意见建议。这时候,家长如不能准确判断事情对孩子心理有可能造成的影响,而简单地鼓励他们勇敢,迎“难”而上,则会让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由此产生的焦虑比之前更甚,且只能自己消化。
要想让孩子不被完美性格困扰
家长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注意平时在孩子跟前的言行,特别是你经常表现出来的完美型性格特征,如:工作中是超人,甚至经常回家继续加班至深夜;做一个新菜式失败了,马上倒掉从头来过......不用如此表现自己对完美的追求,而应该多一点“人”的成份,让孩子看到你的疲惫,你的脆弱,有时候还有一点点“小笨”,你若不“坚持”,孩子自会“放松”。
二是对孩子要降低标准,多些包容。“人家的孩子”听听就好,自己的孩子才需要多加用心。并不是别人家会弹钢琴和跳舞的孩子,就比自己家只会跳舞的孩子优秀,也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跳舞之余,再去学钢琴,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当中,是否有感受到快乐,是否有动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绘本如细雨无声 帮助孩子走出完美性格的泥淖
01 多接近自然,上好自然之课
完美性格的孩子,大多执着于自我,有非常强烈的个人意识,多带孩子去到大自然,感受万物天存,融为一体的感觉。我非常喜欢的表现主义画家席勒的一句话: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自然在我们感受美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的教育不包括“自然”的教育,是极其不完整的。
有本绘本《和我一起玩》,是玛丽·荷·艾斯获得凯迪克大奖的绘本,如果孩子过于自我,忽视他人和外在世界,家长应该给孩子读一读这本绘本。绘本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森林中,寻求与小动物们游戏玩耍的故事,当她要伸出手去抓它们时,小动物们纷纷逃离,而当小女孩落寞地呆在湖边,小动物们却都围了过来。故事告诉了孩子们“我”与世界、“我”与自然、“我”与他人(包括动物)应该怎样相处,才更为和谐,更为幸福。
有了这样的认知,孩子才可能在处理一些事情和情绪时,能有换位思考的想法,也才能对自己心中产生的焦虑、不安,甚至对自己的愤怒,找到释放口,学会了解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学会让这个世界中自然生存的事物、景物,安慰自己,顺其自然,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02 了解残缺,认识真正的完美
有的家长认为某种成功就是完美,就是幸福,为了让孩子受教育,会用一些残疾人自强奋进、获得成功的案例去激励他们。殊不知,如描述不当,完美性格的孩子会认为:我连一个残疾人都比不过,如何是好?
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曾经感动了无数孩子和家长,故事讲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狄姆,每次与爸爸焦尼的相见日,都是妈妈把他送到火车站台,跟乘火车赶来的爸爸过上一天,然后又在站台送走爸爸。这里的残缺就是孩子眼中不完整的家庭。在孩子和许多大人的心目中,完美的家庭一定是父母孩子缺一不可,但是,在狄姆的心中,爸爸是最爱他的爸爸,妈妈也是最疼他的妈妈,他仍然拥有着最完整的爱。我们可以看到,当故事最后,狄姆望着火车越走越远,他和妈妈相依偎,画面呈现出一个圆满的圆形,这是狄姆心中最完美的家。
想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残缺,不仅是把身体的不完整作为例子,生活中会有不同的残缺,而只有认识到这样那样的残缺,从残缺背后看到更多的东西,孩子才有可能更好地接受自己人生中有可能遇到的残缺,才不会在残缺面前一蹶不振,才有可能在残缺到来时,有勇气、有信心去找到下一个完美。
03 学会接受,坦然生活才会幸福
我小的时候,因为眼睛近视了,从而戴上了厚厚的眼镜,极不方便,也不美观,并由此很长时间不愿意与同学一起玩耍。那段时间心底充满了灰色的压抑感,不知道如何是好。
偶然间,读到一本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讲述小女孩热爱跳舞,却因为脚太大被评委们淘汰,后来去餐馆当了服务生。在当服务生期间,她利用休息时间练舞,最后老板安排她在餐馆里为客人们表演,她精彩的演出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并最终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没有完美的身体,却站上舞台,拥有了观众的喜爱,达到了另一种完美。
传奇的故事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无法接受眼镜给我的压力,那时候,如果我能接受自己比别人多一副眼镜的现实,我的童年阴影也会少掉这一抹,会多出许多快乐时光。而要真正做到这样,应该像大脚丫一样,即使暂时当不了演员,也可以去餐馆打工养活自己,同时还能坚持练习跳舞,接受自己的缺点,却并不因此放弃,坦然生活,才有可能收获另外的完美。
完美性格并不是毒药,拥有完美性格的人具有领袖气质,善于发现问题,注重细节,对目标执着,善于规划,同时对自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他们往往能比较快地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长远目标。只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教育中,家长要注意给完美性格的孩子以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如: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关注别人的需求,更好地换位思考,在努力进取的同时,对自己有所包容,对别人也宽容以待,最重要的是多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更多地追求内心的幸福感,拥抱更丰富多彩的、不完美的世界。
本文所涉及绘本:
《和我一起玩》:1956年凯迪克奖银奖作品,展示作者玛丽·荷·艾斯的静观聆听,和谐共处的自然观。
《我的爸爸叫焦尼》:一本平淡从容,却能把人看哭的瑞典绘本。
《大脚丫跳芭蕾》:美国知名图画书作家埃米·扬第一本图画书作品,充满热情,令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