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混乱世的粟特人真不算啥!这三个东北族群能把他们忽悠死

粟特是隋唐年间东亚、中亚一个很重要的族群,他们以精明狡诈著称,因为安禄山史思明的关系他们也被很多人高看一眼。但在乱世中有的是精明强悍的族群,粟特族群就被三个来自东北的族群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过,就连安禄山、史思明也成了他们扬名立万的工具。

第一个混出来的东北族群就是高句丽遗民后代,在唐玄宗时代从中央禁军到东北、西北的藩镇都是他们当家,这个族群一度把粟特人压在脚下,他们也借助安史之乱成了藩镇江湖中的赢家。李三郎能在宫斗中取胜,靠的就是两次稳准狠的闪电政变,而帮助他最多的人几乎都来自高句丽遗民,王毛仲、高德等人都是高句丽遗民后代。王毛仲在两次政变后当上了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负责整个帝国的养马事务,在禁军中具有很大影响力,被认为是“北门奴官”势力的核心人物。高德没有王毛仲能折腾,官也没有王毛仲大,他的家族从唐太宗时代当禁卫军和万骑军官世代联姻,这种家庭背景一度被李三郎看重。

在地方藩镇上高句丽人的背景也大得吓人,从东北、山东到西北、河东都有高句丽后裔的大佬。在安禄山刚刚混出头的天宝二十一年,高句丽血统的高钦德就在幽州副节度知平卢军事任上病逝,他在平卢藩镇给高句丽族群打下了坚定基础。安禄山做大后尽管监管着平卢藩镇,还派史思明则担任平卢军兵马使,平卢藩镇的大部分军人并不服从他们指挥,甚至一度偷袭范阳。经过激烈的内外竞争,平卢藩镇的统治权传到了高丽族将领侯希逸、李正已手中,李正已这个高句丽军头世家统治平卢淄青藩镇长达六十年(“窃有郓、曹等十二州,六十年矣”),拥兵十万,把胶州半岛变成了高句丽军头世袭罔替的领地。

而在西北、河东方向,高句丽的后裔有精彩表现。他们是唐朝西北驻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成、岷、渭、河、兰六州有高丽、羌兵”甚至直接写到《唐六典》里。西北高句丽军人的典型代表就是高仙芝和王思礼,高仙芝当上了河西节度使,一直杀到了中亚;王思礼是关内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在高句丽族群最风光的时代,唐朝在东北、西北、关中、长安都有高句丽后裔掌权。

(中亚战士可不是安史叛军的主力)

唐军中的另外两个个著名军人团体就是奚人和契丹人,这两个族群是安禄山胡人军队的核心。虽然安禄山和史思明都以突厥、粟特血统为荣,但他们手下并没有多少粟特战士,突厥战士对他们的忠心也很有限,他们造反的胡人主力其实是契丹人、奚人、同罗骑兵(阿布思手下的铁勒战士)。安禄山也已从这群人中收养了8000人充当“养子”,这就是叛军中王牌骑兵部队“曳落河”(壮士)。由于同罗骑兵的抱养关系,安史叛军中著名胡人军头基本上都是契丹和奚族人出身,比如李怀仙(幽州藩镇创立者,血统不详,但家族几代人都和契丹人混在一起)、王承宗(成德藩镇,契丹人)、王武俊(契丹人)、孙孝慈(他老妈是安禄山的情妇,被安禄山安排打进长安摘桃子)都出自契丹人族群,而李宝臣(成德藩镇创始人)、张孝忠则有奚族血统。

契丹人、奚人、高句丽人这三个来自东北的族群各有各的打算,契丹人和奚人军头在安史之乱中就很注意保全实力,没有参与硬仗,表现远不如叛军中的汉人军头,他们在战后和唐朝中央政府讨价还价,接盘了安史叛军的领地。高句丽军头也和他们进行了联姻,在他们势力最强大的时候手中兵力超过20万人,唐朝政府对付他们可比安史叛军头疼多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