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之前赵历史脉络,弄清汉赵、后赵、刘曜、石勒的历史关系
咱们宏观的介绍一下汉赵或者说前赵这个政权的来龙去脉,因为太多人相对于乱世,了解更多的是大一统王朝,像两晋南北朝了解的少,而西晋末到北朝之间的十六国时期更是少之又少。
首先汉赵是一个匈奴政权,最终灭亡西晋的就是它。它的开国皇帝是刘渊,正是他统一了定居于西北地区的五部匈奴,自称大单于,后又称王称帝,建立的国号是汉。
这个政权持续时间并不长,在位皇帝也不多,但是影响力极大。总的来说在位的皇帝分别是刘渊之后的儿子和养子两个人,中间又各自夹杂一个登基就被处死的皇帝,就这五人三个值得一说。
刘渊立国理论是追忆当年匈奴冒顿单于被刘邦认作兄弟,“既然大汉亡了,做弟弟的来顶上也无可厚非”。他把整个西汉、东汉乃至三国蜀汉的皇帝都供奉起来,以方便获取治下汉人百姓的信服。而最后一任也就是刘渊的养子刘曜的时候,则更加强调匈奴本族性质,把国号汉改成了赵,并且不再供奉汉皇帝,而改为供奉冒顿单于。
既然这个政权前面叫汉、后面叫赵,古代历史长河里又有那么多重名的汉和赵,所以史书上将其称为汉赵。又由于刘曜登基是趁着靳准之乱,趁机登基的又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一个东边的大将石勒。因此刘渊建立的这个汉,到他们这里实际是被一分为二了,而且两边国号都是赵,因此也有的史书上把汉赵称为前赵,参照物是石勒那个后赵。
刘曜的军功特别大,因为咱们前面已经提到了,除了那两个登基就被杀的皇帝外,汉赵就仨值得一提的皇帝,而灭亡西晋发生在中间的那个刘渊的儿子刘聪时代,而刘聪并不怎么亲征,攻下长安和洛阳时,所派主帅都是刘曜。可以说,这基本上是一个功高盖主性质的人物。
本来军功最大的刘曜和石勒,被分别安排在汉赵的一西一东两个方位继续扩张疆域,结果谁也没想到京师平阳会发生靳准之乱,刘氏皇族被杀了个干干净净。仅存的在外统兵的刘曜和东边的石勒都看准了这次机会,不约而同的向平阳进发。最后斩杀靳氏家族一万五千余人的,是刘曜;而首先破城并占领平阳的,是石勒。
汉赵到此时已经实质性分裂,但石勒虽然敢叫板刘曜,刘曜却一直靠安抚来稳住石勒。原因是由于东半边都被石勒平的差不多了,有时间和精力跟刘曜对着干;而西半边氐族、羌族等势力都还严重威胁着长安城,刘曜只能先把'后院'收拾干净才有能力跟石勒撕破脸。
话说回来,刘曜打仗是可以的,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就平定了周边叛乱,还进一步拿下凉州,且册封了西域大都护。但就是在治理国家方面不太擅长,甚至可以说是没个正主意。比如说他每每打了胜仗都喜欢大兴土木建造点什么,有时大臣劝谏他,他会像一个贤君一样的虚心纳谏、立马停工,有时却又像个倔强的小孩儿,别人如何劝谏都不管用。
总之,刘曜就是个只适合打仗,没有格局方略可言的人,是一个不适合称帝的皇帝。因为此时的境遇要求他必须赶紧平定西部,以便尽快出兵石勒。可是石勒已经给他时间平定西部,他却在急着大兴土木宣誓自己的功绩。直到石勒先手来袭,将其生擒并杀害,前赵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