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封到北京的一千多里,覆灭北宋后的金国人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北宋靖康年间,金军挥师南下,两度兵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覆灭北宋。然而从基本的军事角度来看,金军从东北起兵,翻越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跋涉千里,深入敌方腹地,直捣黄河南岸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并且在完成预想的军事打击后,从容地渡过黄河和华北平原,全身而退返回北国。在没有彻底击败宋军主力部队的情况下,金国人是如何完成这一战略大转移?而手握重兵的宋朝统治者又是如何坐视金人从容撤退?

北宋靖康年间,金军挥师南下,两度兵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覆灭北宋。然而从基本的军事角度来看,金军从东北起兵,翻越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跋涉千里,深入敌方腹地,直捣黄河南岸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并且在完成预想的军事打击后,从容地渡过黄河和华北平原,全身而退返回北国。

在没有彻底击败宋军主力部队的情况下,金国人是如何完成这一战略大转移?而手握重兵的宋朝统治者又是如何坐视金人从容撤退?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初一,夜。一支七千人的小股宋军,在统制姚平仲的率领下,悄悄地向汴京城外的金军营地发起突袭。但这次所谓的突袭,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

宋军要劫营的消息几天前就已经走漏了风声,当宋军直扑金军大营时,遭到了金军的包围,于是劫营变成了突围,统制姚平仲侥幸突围成功,却不敢再回宋营,一路向东逃走。

这起劫营事件,虽然并未给金军带来实质性的打击,而且还给金国人送去一个要挟宋钦宗的把柄,导致战争赔款不可避免地再次增加。但同时,这次劫营也给金军的东路军统帅斡离不发出了一个不寻常的信号。

在劫营事件发生之前,斡离不慢条斯理地与宋朝谈着条件,似乎在未达到满意的条件之前,斡离不不会轻易率领金军撤离。

但是劫营事件发生后,斡离不突然从胜利者的喜悦中清醒过来,意识到不能在中原腹地继续逗留了,宋军的援军正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赶到汴京,目前已经在城外驻扎了二十余万大军。

在汴京城外,到处都可以看到宋军不同颜色,不同番号的旗帜,最近的距离,金军甚至可以看到宋军的锅灶。

然而随着宋军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处于战争主导地位的金军渐渐落了下风。宋钦宗最初妥协、忍让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当西北的种师道、折彦质、姚古等率领抵御西夏的宋军精锐到达汴京后。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金军南下时号称有五万人,但实际能打仗的精锐只有万余人,其中还包括宋军的降将郭药师的三千常胜军。虽然在城外,宋军的援军与金军还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但是姚平仲的突袭给斡离不提了个醒,现在不能再和宋朝有紧不慢地谈条件了,在斡离不的心里现在只有一个念头:跑,赶紧跑!

由于金军对汴京实施的是闪击战,所以从燕京到汴京之间的大小州县还处于宋朝的有效统治之下。回程的路上难保不会发生突袭的情况,如何能保证北撤的途中不会有人突袭呢?于是,斡离不向宋朝提出了更换人质的要求。

原先在金军营地作人质的是徽宗的九子,康王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南宋高宗。但是金人认为赵构的分量不够,难以保证他们在北撤途中,不被宋军袭击,要求宋朝换一个分量更重的王爷派来当人质。于是,徽宗的五子肃王赵枢成功入选,替代赵构成为金人的押质物。

金军撤离的速度很快,姚平仲劫营后的第八天,二月初八,金军就开始准备撤退。二月初九,斡离不给宋钦宗写了一封告别信后,不等宋钦宗回信,第二天就带着肃王开始北撤。

不得不承认,金军的军队素养确实很高,就在宋军的高层和执政集团,就金军渡过黄河时是否发动袭击而争论时,金军就已经搭好了过河的浮桥,仅用一天时间就渡河完毕,完全没有给宋军以打击的时间。

但是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不甘心金军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回老家。第一次提出在金军渡过黄河时发动袭击的计划,被当时的主和派给否定了。这一次他又拐弯抹角地提出了另一个建议;

在北宋初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时,辽国侵入北宋的领土,虽然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但在辽军离开时,北宋仍然用大部队“护送”他们离境。在宋军的护送下,辽军走得特别快,也没有办法进行掠夺。李纲提出应该按照澶渊之盟时期的规矩,派大军将金军护送出境。这次他的提议终于得到了首肯。

李纲得到的命令是“护送”金军北撤,但他显然给这道命令增加了另外一层意思。他向负责“护送”金军北撤的宋军将领传达道:只要各路将帅找到时机,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毫不犹豫地向金军发动攻击。

李纲的这道军令是正确的,但是金军北撤的速度太快了,沿途各州县,没有收到阻击金军的命令都不敢擅自出战,只能坐视金军一路北撤。

准备“护送”金军的十万宋军,只在河北的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和洺州(今河北永年县)之间追上了敌人,双方相差只有二十余里,但是有利于宋军的战机始终未出现。

就在宋军的大部队即将反扑时,突然从山西传来了一则新的情报,打破了宋军原有的计划:一直被阻隔在山西的西路金军,开始行动了!

粘罕率领的西路军在南侵前期势如破竹,他与斡离不原计划分别从山西和河北南下,越过黄河,占据洛阳后,阻挡西北勤王的军队,进而两军夹击汴京,但粘罕的西路军到了太原就被知府张孝纯阻挡住了,迟迟不能南下,使得金军的钳形攻势难以形成,只有斡离不的东路军到了汴京城下,西路军一直无法配合完成大包围。

但到了正月十九,一位义胜军的首领刘嗣初却投降了金军,帮助金军夺取了太原以南的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粘罕决定绕过太原,先向南进军,攻陷了威胜军(今山西省沁县南),控制了重要关口南北关(今山西省灵石境内),进军并攻克了位于上党高原的隆德府(今山西省长治市),最后围攻了曾经发生过著名的长平之战的高平。一旦高平失陷,粘罕就可以冲过天井关关口,从山西高原下到黄河边的平原,有可能再次发动对汴京的攻击。

刚刚送走东路金军的宋钦宗实在是怕了,他赶忙下令召回正在追击金军的十万宋军,让他们回到黄河北岸去对付山西的粘罕。

粘罕的西路军越过太原冒险南下,是自金军北撤以来,第一次出现对宋军有利的战机。由于金军始终没有打通山西与河北之间的通道,也就导致双方的战略信息做不到同步。这个时候的粘罕还不知道斡离不的东路军已经北撤(要不然他也不会一个劲儿的往前跑)。

其实,宋钦宗完全可以暂时先不管深入腹地的西路军,因为在粘罕的背后,还有太原城这颗钉子,可以随时切断西路军的后勤、辎重和援军,甚至他的归路。只要粘罕敢持续孤军深入,必然会陷入宋军的重重包围中。至于北撤的斡离不的东路军,抱着宋朝给他黄金和白银,谁还会舍命跑到山西去救粘罕(据说粘罕和斡离不关系不是很融洽)。

种师中和李纲劝说宋钦宗不要放弃追击斡离不的东路军,西路军的粘罕一旦知道斡离不北撤,决计不会继续南下,所以重点应该放在对汴京造成重大伤害的东路军上。宋钦宗慢慢地也回过味儿来,决定继续执行追击金军的战略目标,但是当宋军回过头来再次追击西路军时,金军早已走远,战机就此贻误。而粘罕的东路军果不其然,在知道西路军北撤的消息后,也开始撤退。

但是这次撤退只是宋金战争中,一个短暂的休眠期。金国人满载而归,但在宋朝看来,金军北撤之后,很多在围城时答应的条约就可以完全不予履行,而其中双方最为关注的就是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中山(今河北定州市)、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三镇的割让。

三镇之地是宋朝在北方的军事重镇,是连通河北与山西的重要节点城市。第一次金人南侵,粘罕就是因为没有占领三镇,所以才无法与斡离不的东路军保持战略信息同步。

宋钦宗虽然同意割让三镇,但随着金人北撤,加上种师道和李纲等主战派从战略角度出发,劝告皇帝不要放弃三镇,因为一旦失去三镇,汴京将失去重要的屏障,将直面金军的冲击。

于是,渐渐从金军围城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宋钦宗,下定决心不再割让三镇。并向三镇的指挥官发布命令,坚决抵抗金军的攻击。并且派遣西北名将种师中和姚古去解太原之围。此前与金国人约定的条件彻底推翻了。

北撤后的金人没有想到,宋朝的皇帝居然敢违约,而且还在山西不断的攻击粘罕的西路军。然而,就在金人正在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时,一封宋钦宗招降金国降将的书信被金国人发现!

痛恨南人无信、而且阴私行事的金国人,在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厉兵秣马,再次发动南侵,主将者还是粘罕和斡离不,同样是从山西和河北南下夹击汴京。

金军这一次的攻势更迅猛,由于有了第一次南下的经验,金军长驱直入,相继攻克太原、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等北方重镇,迅速打通了山西与河北之间的通道。两路金军可以保持同步进攻,不会再出现上一次信息不同步的情况。

十一月,金军渡过黄河,二十四日,两路金军合围汴京,不到一年的时间,汴京再一次陷入金军的包围之中。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金军就攻破汴京的外城,汴京城彻底陷落。

从靖康元年十一月到靖康二年三月,金军占据汴京城将近五个月的时间(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到了靖康二年的三月,金人认为对宋朝的搜刮基本上可以结束了,于是打算北撤。但是这一次北撤与第一次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次,金军不再是轻装简从的北撤,而是携带着几千名宋朝的大臣、宗室、、宫女、后宫妃子,这些人必然会拖慢金军北撤的速度。最重要的是,宋朝的两个皇帝要随着金军一起北撤,这就让原本就不好走的回程,变得更加充满不确定性。但是金军的顾忌远不只这些!

在金军围困汴京时,就有一个人一直让金军时不时往后望两眼,生怕他突然从背后打闷棍,如今这个人也成为金人北撤路途中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康王赵构。

汴京城内烽火连天,而在外面的赵构,故事也是同样的曲折。凭心而论,赵构算是宋徽宗众多儿子中,为数不多颇有胆识的。

第一次金军围城时,赵构受命出使金营,不过在最后的关头,他的五哥肃王赵枢替换了他,使他侥幸没有被掳去北国。等到第二次金军南侵时,朝廷再次派遣赵构去与金军的统帅谈判。然而,正是这次出使,为宋朝皇室保存了最后一点血脉。而金国则少了一个俘虏,南宋则多了一个皇帝。

赵构在靖康元年十一月离开汴京去北方前线与金军谈判。可是刚走到河北,沿路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就劝阻赵构,不要再往北去了,那里已经被金人占领,再往前走就是有去无还。但身系谈判使命的赵构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北而行。一直走到了磁州(今河北磁县),遇到当地的知州:老将宗泽。宗泽告诉赵构,如果继续往北去,就是步肃王的后尘。

赵构犹豫不决,宗泽提议去附近的一处崔府君祠卜上一卦,可是没想到,就在去崔府君祠路上,发生了民变,赵构不得已又逃回磁州。在综合判断了当前形势后,赵构毅然决然向南逃往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也是在相州,赵构第一次见到了岳飞。从这时开始,北方尚存的武装力量逐渐以康王赵构为领袖。一个新的抗金势力正在悄然形成。

金军为了试探赵构和归途的路程,派遣了一支先行军,打着押送皇帝的旗号,开始向北撤离,如果赵构有实力,一定会袭击金军的先行部队。只要赵构放过了这支队伍,先行军能够安全到达北方,就证明河北的道路不用担心。

金军的策略成功了一半,先行军确实平安过了河北,但是赵构的军队与金人的后续部队在河北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然而,赵构的实力终究无法与金人抗衡,几次攻击都以失败告终。而他手中所集结的军队,也逐渐被金军销毁殆尽。于是,赵构放弃了阻击金人的想法。转而放金军北撤,自己则率部收复黄河两岸的重要城市。

赵构作为最后的指望也彻底失败了,北撤的路线彻底扫干净了。金军将战利品和需要押回北方的人员,分作七批,逐步起运。徽宗和钦宗则分别跟随斡离不和粘罕,从河北和山西两条路押往北国。

在北归的过程中,有一个颇有些讽刺意味的小细节;

当宋徽宗到达河北真定府时,这座曾经的北方重镇已经被金人占据。斡离不在这里与太上皇打球、喝酒,不亦乐乎。在真定旁边就是中山府,当时中山还没有投降,斡离不请徽宗来到中山城下,说道:“我道君皇帝,今往朝金帝,汝可出降。”

守将陈遘(gòu)认识徽宗,大惊痛哭。但一位叫作沙振的提辖害怕陈遘听从了徽宗的命令,大喊:“道君皇帝怎么会在这里,一定是金人之诈!”他鼓动大伙儿杀掉了陈遘,继续守卫中山不肯屈服。

至于城下的徽宗,则在城上臣子的奚落中,被押往金国。而在前方的不远处,便是北宋历代皇帝心心念念的燕京(今北京)。宋徽宗也有幸成为第一个进入燕京的宋朝皇帝,只不过是以阶下囚的身份。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三朝北盟会编》、《靖康传信录》、《中兴遗史》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关于靖康之变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