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内容简介: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从古典,到荒诞,从平静,到高潮,应有尽有。但是,“真实”又是什么?我重复地陷入了从庄子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描述过的苦恼之中。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都不清楚。经过层层筛选,我能够肯定的真实只有一项: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活,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我等不到了》……直到今天,我还未曾使用电脑,这部书稿仍然是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人保持这种书写方式,因此我十分珍惜地把这部书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

出版时间2010-5-1

类别纪实文学

ISBN9787020079995

书名我等不到了

定价¥ 35.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余秋雨

页数293页

品牌人民文学

开本16

语种简体中文

更多
7.8
豆瓣书评
感觉还是他之前的书好
这个年龄读余秋雨,好像读不出当年的味道了,也许是因为我变了,也许是作者变了。中学时候很喜欢《文化苦旅》和《霜冷长河》。这本书中基...

更多书评

  • 图书目录
  • 作者介绍

基本内容

我等不到了

【作者】:余秋雨

【总 页 数】:293

【产品条码】:9787020079995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目录

作者说明

第一部

一 历史

二 还是历史

三 还债

四 墓碑

五 朱家小姐

六 乡下

七 那天下雨

八 叔叔二十岁

第二部

一 无产地主

二 妈妈下楼了

三 夜晚

四 姨妈和表哥

五 上海的事

六 饥荒

第三部

一 大民主

二 同一个省

三 那个冬天

四 裸体

五 稍稍打开的窗

六 老人和老屋

第四部

一 楼梯

二 齐华

三 祖母无名

四 在位和退位

五 历险和逃跑

六 继续逃跑

七 守护

八 我等不到了

九 这样结束[1]

内容试读

第一部

一 历史

一位八十多岁的韩国老人,满脸皱纹,但身板挺直,带着助理和翻译,出现在我面前。

我安排他们坐下,沏上茶水。

老人立即就作自我介绍,他和我一样,也姓余。九百年前,宋朝派出不少使臣去高丽,其中有一位姓余的,办完事情后留了下来。一到今天,余氏家族在韩国已经繁衍到两万四千多人,其中有不少成功人士,遍布科学界、传媒界、企业界。他本人,便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板,已经退休。

九百年前?宋代?姓余的使臣?两万四千多个后裔?……我一听,立即来了精神。

老人急切地问我:“我们余姓,在中国怎么样?”

“人数不多,但也不错。在我比较熟悉的文化领域,就有不少代表人物。”我说这话的时候,心中想的是顶级诗人余光中,顶级小说家余华,顶级音乐家余隆,以及已故的顶级传媒人余纪忠……这些人,都是我的好友。

“我想证实一下,我们余姓的男人,是否有两个共同点?”老人严肃地问。

“哪两个共同点?”我饶有兴趣。

“一是倔。”老人说。

我想了一想,说:“对。”

“二是特别疼老婆。”老人说。

我连忙向翻译确认:“他是说怕老婆,还是疼老婆?”

“疼。”翻译说。

我立即轮番想了想那些同姓朋友的家庭,忍不住笑了,便大声地回答:“对!”

老人很满意,立即站起身来与我紧紧握手。

余姓,古代的历史线索比较模糊,好像是从姜子牙家族里派生出来的,秦代有了“由余”氏,后来在河南、山西一带活动。反正历来不是大姓,也没有出过太大的名人。到了宋代稍有起色,除了那位出使高丽的余姓官员外,还有一位出使契丹的叫余靖。好像余姓比较善于与周边世界交往。

到了十三世纪,余姓出现了惊人的奇迹。

简单说来,在当时激烈角逐的蒙古军队、西夏王朝和宋朝这三个方面,都十分醒目地冒出了余姓。其中两个方面,显然是由原来少数民族的姓氏改为余姓的。

先看看西夏王朝这边。《元史》这样记载着一个叫余阙的官员的来历:

余阙,字延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父沙喇臧卜,官庐州,遂为庐州人。

请看,这个余姓的官员是唐兀人。唐兀人其实就是西夏王朝的党项人,来自古羌民族。

西夏王朝是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毁灭的,灭得很彻底,没有多少人活下来。据《西夏书事》记载:“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也就是说,一百个唐兀人只能活下来一个,其他九十九个都死了。这活下来的一个,改姓了余。

奇怪的是,打败唐兀人的蒙古人中,也冒出了一批姓余的人,而且明确表示是从蒙古姓改过来的。一九八二年在四川西昌发现的《余氏族谱》上有这样两句诗:“铁木改作余姓家,一家生出万万家。”还说:

吾余氏祖奇渥温,胡人也,入华夏而起于朔漠,初号蒙古,铁木真出矣。

唐兀人改姓余,和蒙古人改姓余,两者有什么关系?有人认为唐兀人中极少数的幸存者是先被战胜者改为铁木,后来再改为余姓的。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猜测。对此,我的朋友、西夏史专家李范文教授说,余氏的形成和流脉,是西域历史的一个重大难题,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只不过,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我们余姓中极为重要的一脉,本来不姓余,也不是汉人,而是由古代羌人繁衍而来。他们从惊天血火中侥幸爬出,改名换姓,顽强生存。他们说不出清晰的家族谱系,却能“一家生出万万家”,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据调查,现在中国各地余姓的绝大部分,都与这一个脉络有关。而且,就精神气质而言,今天的余姓朋友,凡是身心比较坚毅,无惧长途跋涉的,可能都与古代羌人脱不了干系。

十三世纪那些年月,大家还没有搞清余姓和蒙古人的血缘关系,却有一个名字把蒙古人吓了一跳,那就是抗击蒙古军队最有力的将军,叫余玠

余玠是在一二四二年出任抗蒙总指挥的,具体职位是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当时,半个世界都在蒙古马队的踩踏下颤抖,但是由于余玠的高明策划,合川钓鱼城居然像一座铁铸的孤岛,保持了整整三十六年的不屈态势。结果,蒙古大汗蒙哥死于钓鱼城下,改变了蒙古军队的战略方向,由此也改变了世界历史。只是余玠本人未得善终,才指挥了几年就死于他人的诬陷。

余玠划下了宋朝在军事上最动人的一笔,尽管这一笔已经无救于宋。元朝终于取代了宋朝。

但是,谁能想得到呢,九十几年后元朝也走向了灭亡,而为元朝划下最动人一笔的将军,也姓余。尽管他的这一笔,也已经无救于元。

为元朝划上这一笔的将军,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由唐兀人演变而来的余阙。在元朝岌岌可危、农民起义军围攻安庆并最后破城的时候,作为守将的他自刎坠井而死,妻子相与投井。与他一起赴死的大批官员中,记有姓名的就有十八人。安庆城的市民知道余阙的死讯后,纷纷搬出楼梯爬到已经破城后的城墙上,说要与此城共存亡,誓不投降。当时城墙已被焚烧,冲人烈焰自愿烧死的市民多达一千余人,实在是够壮烈的。

有记载称,余阙死后没留下后代。但是,当时为余阙作传的著名学者宋濂访问了余阙的门人汪河,知道余阙还留有一个幼子叫余渊。

余渊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为捍卫元朝而死的,但他仍然接受了明朝,还在明朝中过举人。根据几部《余氏宗谱》记载的线索调查,余渊的后代也是强劲繁衍,至今在安徽合肥大约有五千多人,在桐城有一千多人。四川有一万多人也很可能是余渊的嫡传,但还无法确证。

余姓,实在让我晕眩了。早的不说,就在宋代那个去了高丽的使臣之后,就有唐兀人的余,铁木氏的余,抗击蒙古人最坚决的余,最后为蒙古人政权牺牲得最壮烈的余……在十三世纪的马蹄血海中,为什么一切对立面的终端都姓余?为什么最后一面破残的军旗上都写着一个“余”?为什么在战事平息后一切邀功论赏、荣华富贵的名单中却又找不到余?

凭一种难以表述的直觉,我猜我家应该是余阙、余渊之后,是从安徽流徙到浙江来的。那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是发端于古代羌族的唐兀人。即使仅仅从甘肃武威一带的踪迹算起,从他们到我们,一路生死经历,也真称得上动天地、泣鬼神。

但是,细细想来,这脉余姓几百年来全是被动生存。灾难,灾难,永远是灾难。我的祖先面对一个个扑面而来的灾难,先是尽自己的能力辨别道义,然后就忠于职守。当然余家也会有一些不肖子孙在一代代的血火沙场上成为败类,但他们好像并没有使自己的家族整个沉沦。因此,历史上很难找到哪一支骠匪悍盗,以“余”为号。记得十七年前我在东南亚游历时曾有一位余姓老者向我出示一本手抄家谱,家谱扉页上用比较生硬的毛笔字写了这样四句诗:

余孙啸荒沙,

财帛奉老家。

闭户逐不肖,

唯仁走天下。

可以猜想,也许是余家的一个孙儿在荒漠上呼啸成势,获得不义之财送回老家,但他的祖父把大门关上了,还在门内教训了他两句。诗就是这位祖父写的,写得比较粗糙,可见是一位乡间的平民老汉。

我想,在余家的历史上,这样的老汉可能不止一位。他们都是灾难中的生存者,因此绝不给别人增添灾难。

余氏家谱我看到过很多,每次翻阅,都能从密密麻麻的长辈姓名间看到他们在接连不断的灾难间逃奔、挣扎、奋斗、苦熬的身影。这个清清朗朗地顶着一个“人”字的姓氏,无法想象为什么自己的一部部家谱全都变成了灾难史。

今后还会这样吗?可能还会这样。这是余家的命。

内容简介

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从古典,到荒诞,从平静,到高潮,应有尽有。

但是,“真实”又是什么?我重复地陷入了从庄子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描述过的苦恼之中。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都不清楚。经过层层筛选,我能够肯定的真实只有一项: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活,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

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

直到今天,我还未曾使用电脑,这部书稿仍然是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人保持这种书写方式,因此我十分珍惜地把这部书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

编辑推荐

《我等不到了》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文摘

七 那天下雨

从爸爸、妈妈结婚到我出生,这段时间,天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爸爸、妈妈结婚后的四个月,德国宣布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再过三个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这些大事,在上海闹得天翻地覆,但乡下却不知道。没有报纸,没有公路,没有学校,无从知道外面的消息。四乡村民都过着最原始的日子,种稻,养蚕,捕鱼,自给自足,又总是不足。真正统治这些村落的,是土匪和恶霸。

祖母回乡后面对这种情况,立即明白只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到吴山庙去念佛。这位在上海叱咤风云的社会活动家,丧失了所有的社会资源,便在佛堂里为一个个死去的亲人超度。

这天佛堂里一起念佛的有七八个中老年妇女。闭着眼睛的祖母突然听到有轻轻的脚步声在自己跟前停下了,连忙睁开眼睛,只见这所小庙的住持醒禅和尚站在面前。祖母赶紧站起身来,醒禅和尚便目光炯炯地说:“刚才金仙寺的大和尚派徒弟来通报,日本人已经在昨天宣布无条件投降!”

参考资料

  • [1]余秋雨作品《我等不到了》在线阅读

更多

(0)

相关推荐

  • 真实与希望

    在真实的人生里,有多少犹疑和挑剔的人呢?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 总希望所有机缘都能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有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

  • 俘虏五十多万女人,成吉思汗如何处理?

    对于我们已经熟悉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想必没有多少人会感到陌生了,由他所率领的蒙古铁骑从北闯到南,从东闯到西,一路所向披靡,自从他建立了蒙古国以后,就已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 ...

  • 真实与永恒

    真正能够看破一切红尘痴迷,透彻一切业障,丢弃一切迷惑的最佳时机, 则是在人生最后的生死之间.在那一刻,我们想到的人,自己看的事情, 能够回忆起的往事,那才是真正的真实,那才是真正的永恒.

  • 你不是一无所有,还有我等你

    时间是最美的情怀,相望是最好的爱情,是美丽的悬殊,也是最后的风筝误,人海情,三分懂,一份柔情错,一份爱情梦,曲断人终,只是思念的微笑,只是人生的相遇. 偶然的风景,一束梨花,一份情眼,再见人生的缘,彼 ...

  • 我等你,你等的是别人,美文欣赏

    心情,那么的失落,无奈,总是那么的简单,爱情,还是一种命运,思念总是一种辜负,是错过的情,也是怀疑的眼泪,是再见,也是最后的情怀. 冷的心,总是那么心酸,辜负的情,总是那么冷,回首人生的辜负,只是人生 ...

  • 鲜掉牙!这顿饭我等了三年

    我这样的钓鱼技术,在你好友中能排第几? 感谢大家的在看.分享.评论三连❤

  • 我知道你会來,所以我等。

    ‌壹 月亮划过窗棂,忧伤的挂在夜空,轻轻的渲染着浓情,任凭相思泛起.时光的灰烬,只愿一如既往地相随,褪尽风华,我依然在红尘深处. 流年仓桑,终究不在我停靠的港湾,来不及细数却已落满一地相思,诉说着唯美 ...

  • 伤感音乐 我等你在春天

    原创文艺基地 伤感音乐 我等你在春天

  • 为了和你结婚,我等了整整十年

    昨天 " 妮妮跟我联系不上,知道我又在骗她,这次根本就不是出差,而是在执行危险任务.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570个故事- 一 从火灾现场出来,手机屏幕上显示有156个未接电话.89条短信. ...

  • 我等了半天你的消息,,结果就一句哈哈,你...

    我等了半天你的消息,,结果就一句哈哈,你当我讲笑话呢 #插画##搞笑段子##手绘# 画师:みつまよ 针管笔美少女

  • ​我等雨也等你,这世缘分的相遇

    ​我等雨也等你,这世缘分的相遇

  • 机场并没有船,我等不到他

    /每天12:00与你相遇/ 大家好,我是写故事的刘海蓝 跟着我,看今天的故事: 01 周末,我和蒋君逸逛商场,路过电子用品区. 正好遇到那里做活动,我一直没舍得买的那款相机也降价了. 蒋君逸自然知道我 ...

  • 我等儿子他开窍,就在像等中彩票。

    人类对自己的认知程度和他有没有小孩息息相关.没有孩子的时候,你可能以为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当你有了孩子,尤其当你有了一个儿子,你就会知道,连家里的厕所都不一定是你的. 最近我就发现自己变得更成熟了.以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