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西塘,邂逅桐村雅居
前段日子,儿子回来小住了几天,择日一起到西塘去了一回。儿子不喜欢人多的时候赏古镇,于是黄昏前到达,第二天下午返回。
住处是在网上早定了的。一家风情小旅馆——阳光小镇,388元一晚。不图价廉,只为儿子先前不知在什么地方尝过那有“雕花大床”的农家旅馆的味道了,说是床垫硬绑绑,被子又硬又短;也相中的是这个旅馆能上网,他的日子离不开网络的。又怕自己弄电脑晚了打乱了我的睡眠习惯,而这个房间是高低床的,他可盘踞在上层做他自己的“夜市面”的。
阳光小镇与桐村雅居搭什么界,不是乱弹三海经吗?别忙,继续分说。
到得西塘,夕阳正斜。小弄堂里穿进去,即是老街,环秀桥边瞅得那条杨秀泾河,总得争分夺秒拍几张吧?一路东行,见小弄堂、老门楼,林林总总的小店家,就边拍边行。反正定好房间的,不急。就这样,直到夜幕墨黑,便先去旅馆认一下。
旅馆在“烟雨长廊”的西端。长廊上方有一块不太显眼的馆标,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门膛子进去,只见石库门边两串灯笼睁着朦胧的眼,兀自在夜色中静候我等,而斑斑驳驳的大门却紧闭着。上前一看,门左贴着一张小纸,云来客如遇门锁了可按门铃。待防盗锁卡嚓响过,推门,吱呀一声,空庭回响,彩灯照耀下暗淡的老庭院,声息全无,芭蕉影子恍若,让人想起了聊斋中的场景……
一宿无话。第二天一早我出去拍照回来,门口坐着一人问我要收5元的参观费。为啥?这是私人景点,桐村雅居!分说,我是住在“阳光小镇”的。她说,原来这样,“阳光小镇”是租了这处房屋的部份,共享一个通道。
白天了,看得清门边原来挂着一块简介牌,实录如下:“桐村雅居原为著名的江宅大院,始建于清初雍正年间。其建筑横向七间,纵深五进,前临街河,后依田园,是西塘最具名声的官商宅院。景点内环境幽静怡人,庭堂古穆典雅,古建筑原汁原味,文化氛围犹如春风扑面,步入其间,颇有时光隧道之感,仿佛走向遥远的从前”。
——这倒要去瞧瞧了。先往东边过去,一条深深的陪弄。后边的房屋也有的开了别的名称的客栈,更后面的则易为民居了。(据说,解放初的江家大院曾被政府安置居住了四十七户人家)。而简介中的“后依田园”,则时过境迁,早已演变为一条小巷子和老镇人家了。
“阳光小镇”从一个厅堂前向西拐去。而正面的厅堂,两层,现为“西塘三把刀”之一的钱锦铭先生拥有,楼下是他的工作室与产品销售处,楼上则是他的艺术展示室。与他攀谈了一会,得知他原是西塘旅游公司的经理,素来爱好艺术,尤以刻纸为长且有所斩获,卖断工龄后便潜心于刻纸艺术的探索与创作了。享受国家艺人补贴的。他告我另外的收入,三分之一是门票,三分之二是作品的销售所得。
说实话,那“简介”的后半部份,有点言过其实了。我所见的,也只有这个厅堂与厅前的砖雕门楼、进门处的过厅还有点古韵,其余的,可惜了。免絮,余话夹在图中别表吧。
白天看清了,门口的两串灯笼,一串书阳光小镇,一串书桐村客栈,月洞门额题“些子景”。据说在元朝的时候,盆景这个词是没有的,盆景就叫些子景,“些子”就是微小之意,景即景观
一方小天井后是门亭连廊,实际我理解是过厅的变格,“亭”只是过厅正面的装饰
亭后原应为过厅的,只是被隔成了一个走道,末端有联为: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过亭廊反身能见一门楼,砖雕额题“修礼以耕”。手写门联为:艳阳高照门庭瑞,玉兔春临世纪新
据介绍,江宅的后边还有一部份,好奇一探,陪弄深深,而后边的房屋已易作为“明清楼客栈”和民居了,没拍
厅堂名“赋修堂”,联是不是“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请懂书法的朋友斧正
二楼展示馆中的一幅介绍图片。我问钱先生,如放在博客上介意不介意,他说不介意
儿子特地定了个带高低床的房间,他是“夜猫子”,工作离不开电脑,怕影响我较他早睡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