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九)
15.29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说文》:過:度也。从辵咼声。古禾切,《广韵》古卧切。
《广韵》:過:经也,又过所也。《释名》曰:“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或曰:传,过也,移所在识以为信也。古禾切。误也,越也,责也,度也。古卧切。
汉字“过(過)”从辵咼声。辵表示行走动作。咼,从口冎声。冎,骨之初文,从口,表示口歪斜。《说文》:“咼,口戾不正也。从口冎声。”过的本义为跨步而过,表示经过、度过、渡过等义,引申为超过、过失、失误、错误等义。《正字通》释“无心之失谓之过,有心之过谓之恶”,对“过”和“恶”进行了概念区分。
《说文》:改:更也。从攴、己。古亥切。李阳冰曰:“己有过,攴之即改。”
《洪武正韵》:改:居亥切。更也,易也。从身己之己从攴,今作改,监本从巳误。
汉字“改”,从攴从己,己亦声。攴,为手持器械治事状,表改旧式而从新之义;从己,表示改字与己有关。初文为从巳从攴的“攺”字,由古代辰巳之巳和已止之止本为一字,推知初文会凡事已止则有更改之意。张标在《字源》释:声旁己,像隿射之缴,含约束意。战国之时,改字仍承袭西周以来从攴从巳的借用字形,“巳”逐渐由蛇形变成近似于跪跽的人形,此后改、攺就正式分离出来,不再具有同形字关系。《说文》“改,更也”,本义是变改、纠正、修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