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追悼标注时代价值坐标

黑色周末,巨星陨落。5月22日,吴孟超院士与袁隆平院士先后辞世,举国陷入巨大的悲恸和哀悼中。人们在袁隆平院士离去的医院门口久久徘徊,泪眼婆娑,不忍离去;长沙城内悼念送别的人群,更是排起长长的队伍。在上海吴孟超院士的灵堂内,有将近一半的白花是从外地快递送过来的,工作人员不断接到各种吊唁电话。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写下极富感染力的文字,通过留言、评论和转发等方式,持续不断向两位科学家致以敬意和哀思。让人更为感慨的是,追悼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人。

心里有人民的人,人民一定会记得他。人们对两位院士自发的缅怀和悼念,正汇成一场声势浩大、回响不断的集体吊唁,这种发乎于心的默契行动,交织着所有人的深厚情感,呈现出人民共享共振的英雄记忆。

全网刷屏、众人落泪,不约而同的追忆行动、交相呼应的情感表达中,最多的敬称是“国士”和“英雄”。人们对两位科学家心怀天下、献身科研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对他们无愧人民、以身报国的感佩之情喷涌而出。如此情感丰沛的民间自发致敬,既是对逝者的无限缅怀和崇高敬意,也清晰勾勒出社会大众的道德风貌,勾画出时代的价值坐标。

斯人已逝,其风长存。全民的悼念行动,辉映出两位科学家情怀品格的灼灼光芒。他们将一生献给了自己挚爱的国家和人民,在孜孜以求、无怨无悔中,诠释着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他们对人民的深情厚爱,对科学探索的无畏执着,于躬体力行、深厚凝重中,影响塑造着社会大众的心理精神。哀思与缅怀,是对英雄精神的深切认同、是对科学精神的无比崇敬、是对民族脊梁的赞颂讴歌。

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一生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吴孟超院士则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从医70多年,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推动中国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理性求实、永无止境的科学精神,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哀悼的人群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见过两位院士,可人们知道他们的故事,感佩他们的精神,就在这样的“民间传颂”中,他们的精神将得以传承。

不求名利,只为人民,方才配得上“国士”。人们对袁隆平院士的印象,是他在试验田里工作的场景,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田。在这位可爱的老人身上,始终葆有中国农民的朴素气质,做事尚诚朴、居功不自傲。而“吴老想的不是一家医院的手术量、有没有竞争对手,而是希望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都受益。”以大地为书,以苍生为念,两位“国士”不断创造科学高度,以赤子的眷眷之心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掌灯引路,其功其业,其行其言,在“润物无声”中感染着许多人。人们对“心怀国之大者”的缅怀,传递着对其人格的敬重,也再次确立了“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国士”的沉甸甸称呼里,是对时代英雄的致敬。伟大的时代,离不开英雄,离不开对英雄的崇尚。在举国致敬里,我们看到“国士”的精神光芒,也感受到英雄价值坐标的感召力。有人说,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年轻人追逐各自的明星偶像。但当巨星陨落,我们得以看清什么才是年轻人真正、永远的偶像。在自发的全民悼念中,在网络上让人泪目的网友留言中,在医学院、农学院学生,无数年轻人手执花朵鞠躬志哀中,我们看到两位科学家身上的家国理想、科学信念、人民情怀早已熔铸进我们的价值坐标,并被赋予崭新的时代气质和精神内涵,被认同,被发扬,被传承。

青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