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为何常用“伏惟尚飨”结尾?
(图片来自网络)
祭文为何常用“伏惟尚飨”结尾,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源自何处?
余大中
祭文结尾经常使用“伏惟尚飨”这个词语。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是以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尚:希望的意思。飨:泛指请求享用,祭祀的意思。“伏惟尚飨”大意为:祭祀者伏在地上,恭敬地请求被祭祀者享用供品。
(图片来自网络)
“伏惟尚飨”出自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祭韦府君文》。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世称“陈拾遗”。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并称“仙宗十友”。26岁和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38岁辞官还乡,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时年41岁。
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全文如下:
“维年月日,右拾遗陈子昂,谨以少牢清酌之奠,致祭故人临海韦君之灵:惟君孝友自天,忠义由己,有经世之略,怀轨物之量。甘心苦节,风雨不改,常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感激遐咏,邈然青冢,何期良策未从,大运奄忽。呜呼哀哉!昔君梦奠之时,值余在丛棘,狱户咫尺,邈若山河,话言空存,白马不吊。迨天纲既开,而宿草成列,言笑无由,梦寐不接,永言感恸,何时可忘?今旌言归,关河方远,兴言永诀,今古长辞。邓攸无子,天道何知?洛阳旧陌,拱木犹存;京兆新阡,孤松已植。已矣韦生,云何及矣!大运之往,贤圣同尘。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陈子昂的《祭韦府君文》,情感真挚、文采飞扬,动人心魄、涤荡肺腑,成为古代祭文的范本。尤其是祭文结尾的“呜呼哀哉,伏惟尚飨!”被人们广泛借鉴、持续运用,一直沿袭至今。一般来说,祭文结尾或是连用“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或是单用“伏惟尚飨!”或是简用“尚飨!”皆可。
(余大中,湖北荆州人,文史研究和写作爱好者)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