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书——《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

文章摘编自《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者:斋藤孝 [日]

1
春光无限好
正是读书时
 
无论在什么时代,读书始终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读书不仅可以帮助你提高思考能力、丰富想象力,当你陷入困境茫然无措时,还可以给予你前进的力量。若想塑造完美的自我、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那么读书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书创造的人生价值是永恒的,所以,我想对正在看这篇文字的你说:“趁现在还不晚,开始读书吧。”
有些人,你说让他读书,他说,“你别说了,这话听得我耳朵都出茧子了。”更有甚者,有人还翻脸反问,“不读书怎么了?”
读书少,还有理了?我很难理解。
虽说他们没有读书,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看字读句。反倒是在大量地看字读句呢。看的基本都是互联网上的内容、社交网站的内容。也许有人会说“我虽然没看纸质书,但是看电子书也是可以的吧”。
“网上不是应有尽有吗?”的说法的确所言非虚。互联网上每天不断地在更新巨量的信息,除了有最新的新闻以外,还有古往今来的故事与其相关的解释,以及包含了浏览者的评论内容。还有一些网站专门搜罗版权到期的老书,也有新书被扫描成盗版电子书的。
所以说,“不用刻意去读纸质书,利用互联网浏览各类信息和知识”的见解,的确也没有错。
但是,在线阅读和读书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那就是“体验”不同。
使用互联网在线浏览时,常常不能耐心且专注于某个内容,而是快速地看完之后急着跳转到其他内容。我们往往被更有趣的、更吸引眼球的内容所诱惑。网络上发布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充斥着引人注目的标题、图片等令人目不暇接。因而,专注于一个内容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现代人的专注力在逐渐下降。2015年微软公司发表的数据显示,现代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上的时间)仅有8秒。2000年的调查数据是12秒,而到如今减少了4秒,变得比金鱼的9秒还短。
毫无疑问,这应该就是互联网造成的影响吧。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经常使用智能手机访问各种各样的网站、经常访问社交网站仅进行简短的互动,在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适应时代需求”的结果。
可是,我想表达的是,访问网站浏览信息和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
访问某个网站阅览文章时,我们的身份不是“读者”,而是“消费者”。
我们自己把握着主导权,理所当然地会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认为“这个不怎么样”“这个没意思”就马上舍去,认为“这个太有意思了”就不断地消费下去。
这种盲目冲动的“消费”是无法积累知识的。这种看似频繁地登录网站获取各种信息,实际上都有些莫名的“腾云驾雾”感,没有掌握任何东西。即使阅读的当时可能有所领悟,但转瞬之间又忘得一干二净。人们或许总能够获取一些浅薄的知识,但是仅凭浅薄的知识不会给我们创造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表面上这是网络信息的问题或是使用工具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姿态”问题。
当我们决定阅读一本自己敬重的某一作者的著作时,就会正襟危坐,保持洗耳恭听的姿态。好比你和作者俩人坐在一间4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里,听作者娓娓道来。这时,即使中途出现些无聊的状况,你也不会轻易地逃脱,你需要付诸自己的耐心听到底。
如果你对面坐着的是位天才作家,那么就会勾起你“想快点听接下来的内容啊”的欲望,也会使你废寝忘食地读下去。但是,如果换成是你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俩人在一个房间,让你连续听他讲3个月,几乎所有人都想溜之大吉吧(就算是非常好的一次体验)。实际上,所有人都在逃离。
假设这时你没有逃脱,而是听到了最后会是什么样呢?结果是这次经历会作为一次“体验”印刻在你的身上。读书也是一种“体验”。有这么一种说法,当我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书中登场的人物来阅读时,我们大脑的活动状态和实际体验时的脑活动状态非常接近。
体验会影响我们人格的形成。我想你也一定有过让你觉得“现在的你都是那些体验造就的”体验。
我们正是因为体验过痛苦与悲伤,才得以理解他人的感受;正是因为战胜了痛苦与悲伤,才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自信。如果患过重病或经历过其他让人意识到生命之宝贵的事情,就可能意识到眼下这一瞬间的宝贵,使人格发生改变。
虽然一个人的体验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获得模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升华人生,深入了解人性、丰富想象力、提升人格魅力。
当然,有人会说实际体验比读书重要。对此我也很认同,实际的体验的确很重要。不过,我认为读书和体验并不矛盾。读书,有时会让我们产生“对,就是这个,我一定要体验一次”的动力。除此之外,读书也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妙不可言的亲身体验的意义。
读书可以让你的实际体验价值提升几十倍。
2
掌握的知识越多
越能懂得世界之辽阔
在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中,比如认为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不足,那么积极地阅读这一类的书籍就很好。
知识和认知是一个整体。在没有知识的前提下想锻炼大脑是很难的。随着知识的增加认知力就会提升,知识与认知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自然科学系列的书对于文科生来讲,可能是很少触及的领域。但是,好像学理科的人对文科的内容却似乎不大抵触,这可能是很多文科生总是表示对理科不擅长的缘故。
但是,文科生的优势就是“会读书”。理科书的内容也都是由语言构成的。当出现数学算式时,即使跳过算式继续往下读,也应该能掌握整体内容。文科生“因为会读书,所以能覆盖到所有领域”,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能掌握宇宙、生命、物理等这些自然学科知识,你的世界就会一下子变得广阔。无论是在微观世界里还是在宏观世界里都充满着惊讶与感动。就连人生观都可能会发生改变。
现在有很多帮助理解理科内容的优秀的解读书籍。所以就算我们要了解牛顿的物理学时,也不一定非要阅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文科类的书籍,古典发挥着极大的威力,但是理科类的书籍是随着时代持续发展的。面向孩子们的科学读物中,也有许多非常有趣的书籍。现在日本的中小学普遍开展了“理科类书籍阅读活动”。开展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接近科学,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理科的兴趣,给学生们推荐理科类的读物。《开始读理科书吧!》(滝川洋二/编辑)这本书中就介绍了很多关于在学校图书馆、各地区开展的“读理科书”的活动事例,并推荐、介绍了相关的科学书籍。由于是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目,所以读起来不会很难。让孩子们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能充分地传递科学的深奥之处。
比如,《空气的发现》这本书(三宅泰雄/著)。这本书会带领读者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如,针对“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空气中为什么会有氧气”等这些我们身边的疑问,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做出了解答。
《莱特兄弟为什么可以飞起来——通过纸飞机得知的成功秘密》(土佐幸子著),这本书是用纸飞机边做实验边学习比空气重的物体是如何飞行的原理。通过体会莱特兄弟所下的功夫与最终成功的过程,可以真正领会到他们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如果想要一本可以了解名副其实的经典著作的向导书时,推荐阅读京都大学镰田好毅教授写的《了解世界的理科名著》。这本书中收藏了从伽利略的《星空报告》到岳科斯库尔的《生物眼中看到的世界》,从勒纳尔的《博物志》到沃森的《双螺旋》等著作。而且简洁明了地阐述了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下写的书,又带给世界怎样的影响等内容。
另外,我也出了一本书叫《写给文科生的理科读书法》(集英社文库)。读者可以轻松、愉悦地阅读。与此同时,书中较为广泛地介绍了大约50册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的小说、漫画、追踪报道世纪大发现的纪实、古典名著等书籍。
借助这种向导类的书籍,来拓宽我们自然科学的世界,何乐而不为呢?
3
学知识
是从“惊奇感”开始的
当你听到爱因斯坦这个名字时,最先联想到的是什么呢?大概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他吐着舌头显得幽默的那张照片吧。他创立了“相对论”,是一位给当时的物理学常识带来天翻地覆变化的伟大的理论天才。
世界第一有名的方程式E=mc²,就是发表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这个方程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它表达的意思大家了解吗?
有一本叫《E=mc²》(大卫·伯登尼斯/著)的书。这本书的开头有这样一个记载。某次卡梅隆·迪亚兹在一个电影杂志的采访中被问到“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知道的事情”时,他的回答是“我想知道E=mc²到底意味着什么”。于是采访记者与迪亚兹相视而笑……最终记者的采访稿以迪亚兹的一句“我是认真的”结尾。
后来作为科学记者的大卫·伯登尼斯就写了关于E=mc²的传记。是的,不是爱因斯坦传记,而是这个方程式的传记。这本书讲述了方程式是怎样诞生的、是如何被使用的,还讲述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各行各业的科学家、研究者们的故事。
在这个简单朴素的公式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
用极其简单的方式解释这个公式的话就是能量(E)等于质量(m)乘以光的速度(c)的2次方。光的速度是固定的,一秒钟可以绕地球7周半。所以不难看出光速的2次方意味着一个极大的数。
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很小质量的物体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此之前无人所知的太阳之谜,根据这一公式的解释,人们才得以理解。之前,人们无法理解太阳为什么能够源源不断地发出光和热,后来人们了解到太阳是通过核聚变将很小的质量变成了巨大能量的。
原子弹爆炸是用了核裂变原理。原子弹爆炸是将原子核分裂使其损失质量,同时变成相应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它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公式。
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自从发现铀的核分裂开始,他就悟到自己的这一公式可以与恐怖的武器联系起来,并为此感到了恐惧不安。
不得不对那些能够抓住宇宙的本质,将其简单地公式化,并能应用自如的人类的智慧感到叹服。这简直是太了不起了!
但是,也有对E=mc²不动声色的人。
他们会说着“所以怎么了?完全不明白”便抛之脑后。一旦出现公式,就马上说“太难了”,根本就没有想了解的想法。或者说“源氏物语?古文太无聊了吧”“什么x轴、y轴之类的,不懂这些也能活得挺好的”这样的话,他们都懒得深入了解。
这种行为,说得难听点就是“没有文化素养的粗鲁态度”
 
对应该感到吃惊的事物感到吃惊,其实是有素养的人才可以做到的。也许有人认为,知识丰富且有素养的人是很少感到惊讶的,但其实恰恰相反。越是懂得多就越能从心底感到惊讶。没有知识的人就不会明白究竟哪里了不起,搞得他们一头雾水。
柏拉图在他的《泰戈斯》中,让苏格拉底说出了“吃惊、奇妙的感觉就是探求知识的开始,即哲学”这句话。
感到惊奇,进而深入探究,这不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行为吗?
4
知识
如同细胞分裂般地增长
想通过读书加深知识的时候,最初可能会觉得知识似乎没有什么增长。明明是读过了,大脑中却什么都没留下,心中就会泛起“读了又有何用?”的想法,感到很空虚。但是,如果因此产生“是不是我太笨”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当针对知识的增长方式进行思考时,一般是不是会认为10倍的努力就有10倍的增长,20倍的努力就会有20倍的增长,这种成正比的印象呢?我个人并没有这种感觉。我认为它的增值就如细胞分裂,是翻倍增长的。
1变成2,2变成4,8,16,32,64,128……
刚开始的时候看不出什么大区别,随着不断的积累,差距就会变得巨大。
关于读书,读最初的20册、30册时,知识不会有多大的增长,会觉得读起来很困难。
就如同“细胞拼了命地分裂,可分裂的结果只有16个细胞,以这个进度什么时候才能发育成人啊”的状态。但是,当到了某一个阶段,突然会有俱收并蓄的感觉。因为随着了解的东西多了,吸收理解也变得顺畅了。
 
之前了解过的知识会变得更加扎实,同时也能体会到“哦,跟之前的那个说法一样呢”“这个内容好像跟之前看过的那个内容有关联呢”,这种之前了解的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性。只有看的东西多了,且掌握了相互的关联性,吸收新知识的速度才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如果是一无所知的领域,即使拼命阅读,也很难能够留在大脑里。但如果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话,即使是新的话题也能插上嘴。读过1000册书籍的人,读第1001册书时,不仅读得快,掌握得也很好。可以说他们比读过100册书的人,读第101本书的效率要高很多。
5
读书
有助于塑造深层人格
我们常常称那些有着优秀人品、秉性的人为“人格高尚的人”,人格是统合了知识、思考、感情、性格于一体后的综合体现。换言之,也可以称其为人性。
孔子称人格高尚的人为“仁”。并且认为人格是“可以通过学习促使其成熟的”。
孔子本人就是因为有着伟大的人格才被很多人所敬仰,所以也才被人们写出像《论语》这样流传后世的书。可孔子却说“我不是通过学习很多的知识才知道道理的人,而是坚持一件事情做到底的人(一以贯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用尽一生都在培养着以“仁”为代表的人格。
孔子的弟子们直接感受到了孔子的人格,想必也塑造了自己的人格吧。如果身边有人格高尚的人,就能从那个人的态度中深入地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越是好学越容易塑造人格。
孔子自身没有将自己的思想写成书留下来,但是他的弟子们却把和孔子的对话内容留在了《论语》里。我们生活在现代也可以通过书了解到孔子的人格。
且不论是否像孔子那样人格高尚,能够留下被人们称为名著的作者们的才干确实是出众的。正因他们有其非凡之处,才能留下伟大的作品。
6
好书指引人生
比输赢更重要的是活法
我们因为习惯了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所以会自然萌生“想要成功”这种欲求。但是,如果试着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就会有一种成功、输赢都无所谓的感觉,或者说,应该会有一种不知他们的意义何在的感觉。
这是因为文学是建立在与经济的成功或输赢不同维度上的。它是不管怎样都要追求“活着”的深层意义上的一种活动。
太宰治写了好几个很棒的短篇小说,其中《眉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
“眉山”是给一个在酒馆工作的女孩子取的一个外号。书中的我和我的朋友们是这家酒馆的常客,经常在背地里谈论着“眉山”。
打小就喜欢小说胜过吃饭的“眉山”,不知怎么的就和小说家的我和我的朋友们有了瓜葛。
而且,这个女孩经常说话不着边际。这些文人们嘴上虽然说着“这家酒馆因为有(眉山)所以去别的地方吧”,却总是去往同一家酒馆。有一天,我得知“眉山”因患上重病,辞去了酒馆的工作回老家了。而且,据说留给她的时间似乎不多了。
在此之前一直说“眉山”无知、吵死了的我,在这时脱口而出的竟然是“她是个好孩子”这句话。并口口声声地说着“她当时一定是很想听小说相关的话的”,“曾经是那么全心全意地伺候我们的”。那天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去那家酒馆了……
“眉山”的人生里没有经济上的成功或输赢之类的价值观。有的是被打动心灵后的“哎,竟然还有这样意味深长的人生啊”这样的赞叹。
若有人曾几何时说过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之类的话,在此时,是不是觉得那些话显得那么没品位,那么让人羞愧呢?
“胜利者、失败者”这种话,大约在10年前经常被使用。可能在当时这种话也反映了相应的真实性吧。但即使是在流行的当时,如果是喜欢文学的人,应该对使用这个词也是有所抵触的吧。
比如一个头脑聪明的人,在工作上获得了成功,却常常说出这样浅显的话,还是会让人觉得他是个“遗憾的人”。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个缺乏素养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视点,并不是有钱的人就很伟大、就很优秀。可能他们在资本主义的游戏中很会获胜,但这不等于伟大。何况还有故意选择不赢之路的人。
自问人活在世上的意义之所在,并不断地深入挖掘是人生的妙趣。在生活中经济的确是很重要的,但绝不是仅此而已。
书里有句名言:“人不是靠面包而活。”也就是说,人不是只为满足物质需求而生存的。那么还需要什么呢?需要根据人生的意义而活着。读书既可以培育人们追问人生意义的力量,也可以让人们了解世间万物的深刻含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何为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弗兰克尔给出了回答。
从抓住人生的意义开始进一步深入的话,就会变得可以深切地感受活着的价值。思考“对于自己来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把什么作为价值”是意义深远的事情,同时也能让人发觉“人生本身”就有着超越其他的意义和价值。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也出现了“相比人生的意义,更要爱人生本身”这句话。
相比其他任何事物,首先要爱的是人生本身。可以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始理解人生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
另外,把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回忆录装订而成的《夜与雾》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要在生活中期待什么,相反,应该是一味地追问生活对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呢,这才是问题。”
我们认为“生存的意义”就以实体存在着,并且动辄就要去寻找它,弗兰克尔说这样是不行的。相反,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本身就是被追问的对象是不行的。
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处于难以想象的极限状态下,让人产生“对生存毫无任何期待”这样绝望的想法是不难想象的。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也能够存活下来的人,都是有着“我心爱的人在等着我”“还有重要的事情等着我”这样想法的人。
弗兰克尔本身也是通过想着等生还之后要和妻子重新生活,做一些有关集中营的心理学演讲挺过来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东西!他的自传《弗兰克尔自传》一书中有很详细的描述。
每个人都有且不可替代的东西,当人们意识到它的时候,就能让人清楚地认识到它对人的生存以及让人想要继续生存下去这件事上,所承担的责任之重。对等待自己的工作和所爱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是无法从生活中离开的。
这正是因为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存在”,所以能忍受几乎所有的一切。
——《夜与雾》 维克多·弗兰克尔/著
我们生活在经济大国,但幸福感却很低。因为常常与他人比较,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年收入不如别人高,在比较中降低了自我评价,结果导致感受不到幸福了。但是,读文学书的话,对幸福本身的认知会有很大的变化。“我想要幸福”,这种想法虽然很对,但仅仅是简单的这一句就显得非常肤浅。
(0)

相关推荐

  • 我们的很多烦恼,在《论语》中早就说透了。

    "千万别叫我'大师',感觉跟'大尸(首)'似的." 李山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一般意义上的大师,除了他的观点常被大家引用以外,他出的书得50年后还有人在读,他们的研究对学 ...

  • 《论语》读后感悟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一书蕴含的思想内容真的是非常丰富,每读一遍都有好些新的体会,其中最激起我们共鸣的是一遍中一些对"君子"日常行处事的叙述 ...

  • ​名言名句摘抄

    ​名言名句摘抄

  • 三本“上了年代”的书,或许能改变你的人生

    36氪3天前 励志类的书籍其实很像时尚潮流,一波兴起一波退去,但的确有些书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左脑中风,右脑开悟>.<心理控制方法>.<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三 ...

  • 只有读书人才能到达的地方

    #2021开年演讲# 文/案头蠹鱼 人生的路,早有导向标:人生的难题,早有已解的答案.--斋藤孝 日本作家斋藤孝的读书法一直备受欢迎,他曾发表多部炙手可热的教育/学习类畅销书. <只有读书人才能 ...

  • 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  读书延展了我们的人生体验,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性,提升我们作为人的素养.  读书让我们可以与家人.朋友之外的他人进行沟通,让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交流无远弗届,让我们的心胸 ...

  • 送书福利丨跳出局限思维,才能看清全局

    如今这个时代,只要点开微信.微博上的热帖,对底下的留言评论稍加关注,不难不被当中的"戾气"所震慑. 这些留言往往歧见纷纭.党同伐异,常使人有置身乱局之感.特别是出现社会重大事件的时 ...

  • 送书啦 | 流量池思维要火,抓住这3点帮你完成KPI

    一.教育市场的火爆与招生难 数据显示,2017年教育市场呈现出体量巨大,资本回暖,技术赋能的趋势--教育市场总规模趋近10万亿,3年平均复合增长12.2%:投资案例数及金额同比翻番,技术赋能投资占比提 ...

  • 【送书中奖名单】Python可视化居然可以这么玩!

    来自:开源最前线(ID:OpenSourceTop)  链接:https://ryven.org/ 如同艺术家们用绘画让人们更贴切的感知世界,数据可视化也能让人们更直观的传递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你知道 ...

  • 免费送书,20本,关于架构的

    业务架构是跨系统的业务架构蓝图,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是解决方案的不同方面. 画外音:文末送书. 多年来,全球业界已在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近几年,数字化转 ...

  • 6大系列,90+篇,Power Query知识全面汇总!兼3月送书活动!

    - 1 - 基础操作及应用 Power Query基础功能操作_01 Power Query基础功能操作_02 Power Query基础功能操作_03 数据转置,有一点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能Excel ...

  • 读这些书,学Power BI的效率提升100%!(文末重磅送书福利)

    读这些书,学Power BI的效率提升100%!(文末重磅送书福利)

  • 哪个项目经理不迷茫?(文末送书)

    很多圈友喜欢私信圈圈唠嗑 当然,都不是什么正经嗑-- 快黄的项目.看不顺眼的同事 难伺候的甲方和老板... 但是,当唠到关于自己的事儿的时候, 都老正经了. 迷茫是我们这个时代越演越烈的通病. 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