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试季 | 探讨考前焦虑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一大白
排版:十六
图片来自网络
还记得我的高考前一周,是在一个充满了冷气的临时调换的教室里渡过,没有老师来给我们讲题,只有课窗外明媚的阳光和摆在桌子上、挤在课桌里、摞在课桌下的各种试题和记错笔记本。同学们都各忙各的,我会因为做错的题感到沮丧,但是这种沮丧似乎只是备考生活中的一点小插曲。总的来说,我高考前的一周在一种平静的气氛中渡过了。
老师们用了三年时间来让我们适应高考,但是在考试第一天,我还是无可避免地觉得紧张了。在考试第一天,我的心情就像放上积木的最后一块,紧张、犹豫不决、害怕出错。在第一堂语文考试时,平时练习的再多在真正的考试面前都不能避免心慌和疑惑,写字手会抖,担心时间不够用,反复检查一道题......当天晚上,我没有看书,我只是告诉我自己:加油!明天还有450分呢。
很感谢我及时控制住了我考试时的焦虑和惶恐,不然情况可能更坏。
考前焦虑,会成为很多人的噩梦,它会在我们考研、考资格证、考雅思、托福时成为绊脚石,特别是在高考时,考前焦虑会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影响我们的未来。
如何区分因考试产生的焦虑?
有研究把考试焦虑区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指的是考前和考试场合下个体经验到的暂时的焦虑情况。特质焦虑指个体在经历状态焦虑时 ,其频度和强度上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
四种不同的目标导致了不同性质的焦虑,而不同目标的产生也和我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性格有关。
成就目标是当代动机研究中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概念。早期的研究者Dweck等把成就目标划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2 0世纪 90年代末Elliot等又提出了包含掌握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的三分结构。
最近Elliot和Pintrich在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掌握目标划分成掌握趋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这样就形成了四种目标定向的理论结构,这四种目标分别是: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Pintrich等对四种目标做了如下解释:在掌握趋近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的是任务掌握、学习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以及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的表现;在掌握回避目标状态下,个体关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个体判断成功的标准是在自我比较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在成绩趋近目标状态下,个体关心的是如何超越他人,以表明自己是最聪明、最棒的。他们根据常模标准来评价自身,如在班上考得最好;在成绩回避目标状态下,个体关心的是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显得比别人笨 ;他们也根据常模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比如证明自己不是班里最差的,等等。
考前焦虑有利有弊
1.过度的焦虑会影响我们正常地发挥自己的真实能力。有这样一种解释:假设内在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过多的焦虑会消耗我们的内在认知资源,导致我们的认知能力下降。于是当我们处理复杂或不熟悉的题目时,会因为焦虑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又会反过来增加焦虑情绪。
2.适度的焦虑又是有益的,它可以充分调动我们的认知能力,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让我们更专注于当前的目标。
有研究表明高考生考试焦虑的来源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是“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第二是“担心未来前途” ,第三是“担心对考试准备不足” ,第四是“担心自我形象受损”。
在高考这样人生中重要的大事之后,许多更重要的事会一件件地来临。我们不能轻视高考,同样也不能有“一考定终生”的错误想法,不要因为高考而疏忽生活的下一阶段。
放宽心
结果不管是好是坏
我们都应该正确地去面对它
对于每个经历过高考
即将成人的少年来说
更重要的是——如何继续走下去
完成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