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名家郭学新谈吴氏太极拳大师杨禹庭先生
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后期,吴氏太极拳王茂斋弟子杨禹亭大师在北京市工人文化宫后面的筒子河,西北角,空地教拳。我追随我师父王荣堂学习也正在距杨大师教拳处向东几十米,时年我20岁左右,那里的情况我们两边互相都看的一清二楚,而且说话大点声都能听见,每周我去三,五次,每次都和杨大师及其它人打招乎问好。将近十年,好多在那里发生的事我们都能听到看到。现在想起来好多事都特可惜,很多到那的名家,大师的风彩都没能留下照,只能靠叙述。
七十年代那时,我们到文化宫后面的筒子河练功,如果从天安门走午门去筒子河,必经文化宫北门路过杨师练功场,而站在文化宫北门向北约100米就能看见杨禹亭大师练功处,周围没有树丛一览无遗。有时我们去后王荣堂老师不在,就到杨师那儿聆听教诲(因为每次路过都打招乎问好,所以比较熟)杨师很喜欢年青人而且我们很活泼又好动手,我们对吴氏太极拳又同时在学习,所以很有话说。
和杨(杨禹亭)师一搭手,有一种感觉就是其所有地方都在动,所有的部位都不能按实,如同海波一轱辘-轱辘的,皮肤下面好像是一个一个的独立的大小不等的圆球在不停的运动,这种动不在外形而在内,的的确确是不敢发力,如同接触到松软的,又摸不实,又能感觉有实物在的物体,我这样说让人听起来好像匪夷所思,好像我在神化,其实我是个唯物主义者,又经过和不少人实战,我绝不会人云亦云,(我庆幸赶上并体会了多位武林前辈的实操教学)其实没体会的人绝想象不出也不会明白。老前辈的东西真好啊,和杨师打四手,一轮过后杨师说;你的左手不好,我说怎么?杨师说;你看你打轮时的左肘几乎和肩同高,这样就没有坠肘的意了,说话间一托我肘,我立刻就不由自主背过身去了,立刻我就明白了,杨师说;你肘低一些,肘有坠意,看我再托你的感觉,此后我和别人动手再也不敢抬肘了。
七四年初夏的一天,照例我去筒子河,那天天气很好,我的心情也很愉快,到筒子河后见到了我师兄弟赵民华和葛志全,小朱子,还有一个叫天津陈(时年60岁),我们在那脱光膀子抹泥鳅。看到杨师那边人不少,声音嘈杂(平时很静),正好王荣堂师还没来,我们一招乎结伙过去看看,到那后看到围众不少,中间杨师正和三男一女论道,一男近50岁,二男30多岁,听其论是东北人,(好像是哈尔滨人)谈论中要体会杨师手法,当年杨禹廷老师约86岁左右,耳聪目明,步履矫健,教学时谈笑风声,看上去与七十余岁人无异。杨师让对方打趟拳,其中一年青者出来,很认真的打了一趟,杨师看后很耐心的纠正了一些动作,同时边纠正边说;外练时要柔软,但内含要坚刚。这时转向我们几人接着说;柔软是于外,动手时内要有含蓄坚刚,但尽量不施于对方,用柔软应付对方的坚刚,使对才坚刚化为没有,就把东西学到了...,接着杨师又说;练太极拳全是用意不用力,全身松开,不能有分毫拙劲...,那来人说,不用力怎么能长力呢?杨师说;人身上都有经络,就好像地下有沟道,沟道不堵水就能流呀,经络不闭塞,气就能通呀,你要浑身充满彊劲,气血停滞就转动不灵了。要不用力而用意,气血通畅,天天贯输,时间一长就能得到真正内劲,也就太极拳说的极柔软,然后极能坚刚啊。
杨师接着说;内家拳功夫好的人,胳膊就好像绵花裏着铁棍,一搭手就能感觉出分量极沉。接着一指我们,笑着说;和你们师父动手没感觉吗?我们深有感触的说是.是.是.有感觉。杨师又说;外家拳动手时,用力就能显出来,不用力的时候就显得很轻浮,他的外劲是浮在表面上,最容易引动,...东北来的几个人听得呆呆的,还不断的咂舌说;真理,真东西,真好,后来几个人尊敬的又递烟(杨师说我不抽)又留名字,地址。
(杨禹廷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请柬,己放到我的像册里了,是我陪王荣堂老师去的,也算一个历史记事供参考)
练武的人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年令会有不同理解,理解有深有浅,年令越大(守不住功夫)体会越深,练八卦掌一生分四个阶段;一为锻炼,二为养炼,三为修炼,四为修行。各阶段有大致年令段,其练功方法也不近相同,在这里要详细说说具体方法,现在还不行,想说的多点,无奈打字太慢,又得修改,得写好长好长时间。
简单说;
锻炼阶段;是伸筋拔骨下功夫(前辈教导;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功稍偏重于外。
养炼阶段;不要过力,内外兼修。
修炼阶段;使气血充盈功用内充实外。
修行阶段:功偏重于内,外不动而内动。
前辈们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都会多以练内而少练力,来保持或减缓功夫的衰退,而练内时会把功夫加工的更细腻。有些东西并不神秘,好似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看见。
武术是在冷兵器时代是以保护自己,有效攻击或制服对方为目的形成的,经过多次血和生命的实战,前辈们把最实用手法和能锻炼体魄的功法组合到一块(便记忆和练习以实战用)便形成了套路。对后人来讲学好套路是必须的,而把套路再拆开还原到实战去,这也是武术原本目的,应该的结果,也是老前辈留给我们套路的财富所在。所以拆手是武术精髓的重要部分。
要想得到武术的精髓;一是要有明师,二是要有天赋,三是要下功夫,四是要实践,照书上学或网上一说,谱给你,再解释一下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否则武术大师就比比皆是了,就好像大师的棋谱,各种水平的人都看,理解的程度、深度完全不同。中华武术是博大精深,完整的,其精华不仅仅是套路,而另外的精华是内涵。套路用一段时间学下来,不管多少都有学完完的时候,而内在的东西是需要学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或追求一辈子的。有人感叹武术快失传了或大部分失传了,其实所说不止部分套路,而更多的是另一部分精髓(也是最不容易学到手的,当然也是最容易失传的)。另一部分精髓是什么(这里先不说理论)?是拆手,是把武术套路拆成单招,然后解开每单招的用法,用真人反复练熟(这里有一个练习的顺序和方法),后实践(真正的,对手反抗的实践),绝不可虚假否则真需要时用不上会后悔, 在对方任意出手(脚,或器械等)时,你能够把你所学的招法用上,在运动中,最有效的打击对方或制服对方,这才是真的,也是武术的本来面貌。(要是健身,学些套路或器械加一些健身理论就行了)
如何能把动手的东西学到手?在老师的指导下要和同伴切磋(接触的人越多,手越杂越好),尤其是要和老师交流,体会老师的力点、角度、变化,整力、穿透力、内外合力...等,要想体会到,就不要虚假。(虚假的跌出那是给别人看的,而对你学武是无益的)!!!真正的老师是把教你的套路以单式给你拆开,并且教你用法,初期会给你喂手,当你认为学好后,要加力、玩真的(这要老师提前说),老师是不会伤你的,因为好的老师愿意教出你比他强,而且好的老师都有剎手(也叫掐手),既能让你体会到或跌出,又不至伤你,这样你就会悟到,你也会更精深追求。
如果种种原因你没能体会到,那就是你学武的憾事。所说的明师出高徒。。。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谦和,慈生于博爱,福生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