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嫦娥窃不死之药的神话

作者:龍雲之子

《山海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秦简》:“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

先秦以前关于嫦(恒)娥的文献记录,并没有偷西王母不死之药的说法,仅仅是讲月光死而又生,和不死(重生)的概念。汉后文献中才有嫦娥窃不死之药和奔月的传说。

《文心雕龙》:“《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常娥奔月。”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嫦娥奔月的神话

嫦娥是月神

在《元贞之道》之前的文章中【洛书是太阳和风候的阴阳合历书】讲过,“十日”是十日太阳历法;“十二月”是十二月太阴历法。后羿射日其实是一次历法变革的大事件。

嫦娥观察月亮晦朔周期变化,而制订十二月月亮历法,嫦娥被华夏先民尊为月神。

月亮晦朔周期与物候的关系

1、 与女性生理周期(月经)有关,代表女性生育,月亮上的蟾蜍是生育之神。

2、 兔子的生育周期为29天,月亮上有个兔子。

3、 在阴历八月为月亮最圆时节,八月桂花开。月亮上有桂花树。

月亮从晦到朔,是个再生过程;雌性生育也是再生过程,这就是屈原在《天问》中问的,月亮有何德行,能“死则又育”的真正含义了。月亮的德行是再育再生,是“不死”,后人不懂,误传为“嫦娥窃不死之药”神话。

中华阴阳合历“正朔”的起源

确定历法中一年的首月,为“正月”;确定一月中的首日“朔日”,即“初一”,“正月初一”就是确定一年中元日。现在的“春节”这个名称,是在民国初期,为别于西历的“元旦”,袁世凯大总统确定的名称,之前一直为“正月初一”——中华历法的正朔。下面讲中华历法的“正朔”是如何确定的。

“后羿射日”,射九日,而留一个日,其实是保留十日太阳历法中的一个日,作为一年的起始“日”,即“正月”。每年的冬至日是太阳阳气初升之日,最早的公历(阳历)把冬至日作为一岁的元旦。但这时大地的阴气还没有升起来,万物还没有复苏,需历经数九寒天之后,春天才到来,冬至日后数九,五九四十五天就是立春日,中华先民把万物开始复苏重生的第一个月,作为“正月”,即立春日所在的月份,象征大地上万物生发之月。

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嫦娥观测月亮晦朔周期(大概29天),以月亮由晦转朔的这一天,为这个月的“初一”日。代表月亮的重生,象征雌性动物的生育,以月亮朔日作为计算天数的起始日,女性月经排卵周期,利于女性的繁育;兔子怀孕周期为一个月,兔子强大的生育力,利了这个物种的繁衍,为哺乳动物生育之王;《易经》中的坤卦讲“利牝马之贞”,是说用月亮历法,利于计算母马的繁育周期为(330天,11个月)。

中华历法以立春日所在的月作为“正月”,以“正月”中月亮的朔日作为“初一”,这就是“正月初一”的起源,体现中华历法“天人合一”的内含和精髓。

嫦娥偷西王母不死之药的神话,其实是记录了远古时代嫦娥确定历法中一年“正朔”日的重大天文历法事件,以一年之中太阳历的“立春”之月为正月,以正月中的月亮重生之日为朔日,作为一年之元始,象征万物在一岁中的重生之正月和朔日,为万物生发之元日,这就是“正朔”的真实意义,即今天的“春节”,这是袁世凯积下的一大德。

西方基督徒最早采用的是儒略历法,当时的新年元旦为冬至日,由于儒略历不准,若干年后,基督徒发现异教徒在儒略历的12月25日就过新年(冬至日),而基督徒的儒略历新年元旦还没到,基督徒为了自圆其说,只好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的生日(圣诞节);又过了若干年,冬至日漂移到了儒略历的12月21-23日,基督徒的儒略历法太不靠谱了,罗马教皇修正了历法,即格里高利历法,这个历法就是今天用的西历。但元旦已经背离冬至日相去甚远了,除了保留有宗教的意义外,与天文(太阳月亮星宿运动周期)、农事、物候等没有任何关系。还是中华历法的“正月初一”更合于天地之道,“正月”为太阳历的立春之月,象征万物的重生之月,“初一”日为月相的重生(不死)之朔日,象征人在一年之中的再生!嫦娥姐姐吃了什么“不死之药”而重生?这其实不是神话。

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应人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讲到,“法于阴阳”是上古真人的必要条件。法是节奏,是能量的控制和释放,这个节奏一定要和日月同步,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法于阳”,就是跟着太阳的节拍走,四季昼夜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人制定了太阳历,用来指导白天的工作,指导农耕,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是每个人都掌握的历法。“法于阴”就是跟着月亮的变化走,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月亮对地球的潮汐起伏影响很大,对身体中七成以上都是水的动物来讲,一样对血脉的波动血液的流动体液的循环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情绪、情感,女性的月经和排卵。中国人用阴历来指导个人生活,民俗中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是用阴历指定的,有些地区的市集活动也是如此。

纯阳历的缺憾在于无法体现月亮的变化,而纯阴历的缺陷在于无法体现太阳四季的变化。我们祖先用超强的智慧,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即阴阳合历,而且在阴历中使用闰月,十九年七闰,使得阴历的春节和阳历的立春之间的差距适时调整,季节差异不至于过大。这样中国的阴历不同于伊斯兰的纯阴历,而是天人合一的阴阳合历。

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治国

《春秋》开篇就说“元年春,王正月”,“正朔”是历法中两个独立的概念,“正”是太阳历的概念,确定每年第一月从何算起,“正”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与月亮运行变化无关,四年一闰日,没有闰月之说。“朔”是太阴历的概念,是每个月“初一”从何算起,朔不纪年,附属于正,阴阳合历,时有偏差。

《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 制定历法,颁布历法,实施历法,背后就是人治皇权的力量。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头等大事就是改换正朔,建立新朝的权威,显示新朝的气象。

《南怀瑾讲演录》

阴历是如此的普及,以至于绝大多说人认为中国只有阴历,没有阳历。不用问,几乎百分之百的中国人都这么认为,而且几乎都认为阳历是西方来的,民国以后改成公历,中国才有了阳历。数典忘祖,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中国的干支纪年就是纯阳历,其历史可以追朔的黄帝时期,大挠作甲子,其实更久远的是伏羲连山历神农氏归藏历。夏朝以冬至后两个月为正,也就是现在的寅月建正。商朝以夏朝十二月,也就是丑月为正。周朝以夏朝十一月也就是子月为正,秦朝以夏朝十月为正。

汉武帝改用夏正以后,后世的帝王一般只改年号而不改正朔,只有武则天,太平天国等改正朔。但是中华民国则完全改了正朔,与西方接轨,新年放到了1月1日,完全与节气无关,抛弃了干支纪年以立春为新年的“正”。好在民间的力量强大,就像民国政府想取缔中医一样,中国人自己的历法仍在民间流行。

尽管如此,问题仍然很严重,大多说中国人知道属相,但不知道干支纪年从何算起,也就是不知道何时建正,何时新旧年交替。再加上建正和建朔很多时候不在同一天,也就是“立春”和“正月初一”,十九年才能重合一次,大多数时间,两者相差几天甚至十几天。生辰八字是古老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标定,是优秀的中华文明传统,可惜被当做封建迷信被批判被抛弃了,恢复中华正朔,学习掌握古代阴阳历法,是尊重天道自然的基本要求,是学习中医的必备学识。

南怀瑾大师说:“有一个东西,我心里非常不痛快的,就是用公元。我们现在用公元二零零五年,可是我们中国文化是黄帝纪元四千七百三十九年了。公元是以耶稣出生的那一年开始,我虽然并不反对耶稣,但我们不是耶稣的子孙,为什么要用耶稣的纪元?我们有自己的纪元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