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190,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故死也。若脉不短,为阴阳自和,故不死也。
   集注 喻昌曰:方注以此为太阳经脱简,不知太阳经无讝
    语之例,必日久而兼阳明、少阳,方有讝语。故此
    言太阳经得病时,发汗过多,及传阳明时,重发其
    汗,因有亡阳而讝语之一证也。亡阳之人,所存者
    阴气耳,故神魂不定,而妄见妄闻,与热邪乘心之
    候不同。脉短则阴阳不附,脉和则阴阳未离,其生
    死但从脉定耳。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 第三条解密

    第三条: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疼?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解密:(一),文意.此条是太阳病分辨的第二条,辨太阳伤寒病 .上条,太阳伤风. 病,"发热" ...

  • 【《伤寒论》六经辨证 三阴三阳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其实应该称之为"三阴三阳辨证",即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再三分阴阳,将疾病的位置.阶段.过程.性质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组概念 太 ...

  • 伤寒论第3条讲了些什么?3.太阳病,或已...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本条是太阳伤寒的定义.太阳病初起,或伤于风,则名中风:或伤于寒,则名伤寒.言其中者,病位深而在肌表:言其伤者,病位浅而在卫 ...

  • 伤寒拾遗(一)

    原创 远怀中医 星光片羽 昨天 收录于话题 #伤寒拾遗 1个 中医随笔 第93篇 开设一项"伤寒拾遗"来补充之前匆忙讲伤寒遗漏的,或是不足的,或是讲得不好不全面,甚至会出现那种讲的 ...

  • 这样理解阴阳,慢慢对六经就理解了

    论曰:.......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 ...

  • 卷四173,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咎耶!若趺阳胃脉浮而鼻中燥者,此热据营分,营     热迫血妄行,必作衄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不知     哕即干呕也,以其有哕哕之声,故又名哕也.观今     病呃逆之人,与饮冷水则气自脐下 ...

  • 卷四17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取实,言反以虚为实而攻取之也.血属阴而为内     守,故曰守空.迫血,言劫汗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 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 出 ...

  • 卷四17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逆而亦为哕矣,法当大温.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䭇,言胃气虚竭 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 中燥者,必衄血也.    注 误攻饮冷,皆可致䭇,固矣.今 ...

  • 卷四17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此承上条不攻亦哕之义也.若其人胃中虚冷,不     能食者,虽不攻其热,饮水则哕,盖以胃既虚冷,复     得水寒,故哕也,宜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而降     之可也.    集注 喻昌曰 ...

  • 卷四175,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此为大逆,则从前浮脉变而为无血之虚,大脉变     而为胃冷之迟,虚寒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     反与饮冷水,其人得水寒之气,冷与虚相搏于胃     中,故必

  • 卷四176,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          以为有热,饮以冷水,欲以水寒胜热而作汗,里先 ​    虚寒,又得冷水与之相搏,则冷结上焦,必至咽噎塞 ​    而气逆矣.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 ...

  • 卷四170,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也.    集注 方有执曰:攻热皆寒药,故知必哕.胃中虚以不能     食,言此亦戒谨之意.     林澜曰:阳明谵语潮热,不能食者,可攻,由燥屎在     内也.乃亦有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须详 ...

  • 卷四169,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为客热,寒为真寒,究其根由,祗由发汗令阳气微.     然则阳气之珍重何如而可误汗乎?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注 阳明病不能食者 ...

  • 卷四177,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不利者,即利之以降其气,前部小便也,后部大便     也.     程知曰:前部不利,后人治以五芩:后部不利,后人     治以承气是也.     沈明宗曰:邪传于胃,胃气壅遏,两气相搏,气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