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业务的目的,就是让你更“精准”
你有没有想过,做了HR这么久,你可能从来没有提供过人力资源的解决方案。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平时做的不是方案吗?
不急,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大部分的时候,往往都是在做“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小姐。
以招聘为例,我们常接到业务部门的需求是这样的:你帮我找个**职位的,**大厂的,有过**经验的......,于是你屁颠屁颠的去找人了。
你有认真分析过招聘的需求吗?
招人来干嘛的?
招聘需求的背后是业务需求,你了解业务需求吗?
你了解招聘的岗位是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吗?
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关键问题吗?
因为你一旦对问题的判断错了,招聘的方向就错了。
因此,精准招聘的前提,是对业务问题的精准判断。
很多人觉得自己招聘做得不错,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你是觉得你对业务的判断很准确?还是对这些人选在什么地方非常清晰?还是能准确的判断候选人的水平?......
对招聘而言,大部分时候,就是在撞大运,你觉得很会筛选,其实是学历背景经验背景,这些“硬件”自动在帮助你筛选,而这些事情机器人也可以做。
同样的道理,培训经理总是不断的在找外部合适的课程。做培训的HR,把时间都花在学习培训的技术上,却很少认真的分析培训需求。方向都不对,技术再好有什么用?
培训,本质上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绩效管理的课程为例,你的培训需求是什么?
是想了解各种绩效管理工具如KPI,BSC,OKR之间的差异?
还是提升管理者绩效管理的硬技能和软技能?
还是重点解决绩效的前端问题,如何制定战略规划和战略解码?
......
我们看到的,选择课程往往是看看培训师名气。同样一个培训主题,侧重点可能完全不一样。作为培训经理,你真的能识别当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吗?
如果说,招聘和培训是基于业务需求寻找能力的解决方案,那薪酬和考核则是基于岗位的工作特点定制相应的激励方案。可惜,大部分的人往往重视薪酬设计的套路模式,考核的各种工具,却很少研究岗位的工作特点。
以销售为例,不同的客户,销售的方式不同,提供的产品可能也有差异。
有单纯卖产品的,有卖服务的,有卖综合的解决方案的。
从客户类别来看,新客户和老客户,大客户和小客户,2B客户和2C客户,直销客户和渠道客户.....;
不同的销售方式,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在薪酬激励和考核方式上都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在激励方案上如何体现?
以研发为例,做全新的产品开发;做周期短,技术复杂度较低的开发;做基于未来业务的产品或技术预研,在薪酬和考核上会有怎样的不同?
至于做人才发展的,搞领导力的,是要能说清楚,基于现在的业务到底缺失是哪些领导力,这种领导力的缺失,造成了怎样的业务问题和管理问题。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不同业务形态,对领导力的要求应该是有差异的。有的可能是授权问题,有的可能是辅导问题,有的可能是沟通问题,有的可能是团队协作问题......
我们不是让管理者把各种领导力技能都学一遍,不是把各种领导力拿出来就变成一个培训发展方案。不是把活生生的人按照所谓的模型去对比缺失,而是找出制约业务发展的关键能力,理清这种能力缺失所造成的问题。这样的方案才是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大部分的HR从来没有“精准”过。也就是你说,不管哪个模块,你提供的从来不是“解决方案”,而是“差不多”的套路。
HR的工作方向是模糊的。大家都建三支柱,所以我也要做三支柱。大家都搞OD,我也要搞OD。为什么做?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才是关键瓶颈?需要协同哪些要素?HR从来都没有非常清晰过。
HR是没有解决方案的。做招聘的就是简历的“搬运工”,做培训的就是课程的“搬运工”,做薪酬和绩效就是网上各种模型、制度和方案的“搬运工”。
一个放到哪里都能用的方案,从来都不能称之为“解决方案”,最多是个套路。
就是因为你玩的都是“套路”,这么多年来,HR做的往往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就和保健品一样,吃不死,也没啥大作用。搞搞领导力总是好的,搞搞培训总是好的,搞搞文化总是好的,这就是中国大部分HR的现状。
多了解点业务的问题,多听听业务的诉求,多思考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少点“套路”,你才能向“精准”靠近,才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解决方案。
当HR可以“精准”的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就是你真正被业务认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