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大事件(12)和平的悲剧——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15日,欧洲的天空是阴沉沉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从一清早就在匆匆赶路,他要赶往德国拜见希特勒。这个69岁的老头,生平第一次坐了7个小时飞机,又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接着又爬山,直到下午4时,才来到德国的小城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的高山别墅。堂堂的大英帝国的首相,为什么要如此屈尊求见希特勒呢?

这得从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在欧洲战略形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特勒早就蓄意侵占它,这样不仅可以夺取土地和资源,而且可以把自己的势力深深地楔进东欧,向北包围波兰,南面的巴尔干也唾手可得。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外,其余有100多万匈牙利人、50万卢西尼亚人和325万苏台德日耳曼人。希特勒决定利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复杂的民族矛盾,在其西北的苏台德区制造事端。

1938年3月28日,希特勒在柏林秘密召见苏台德纳粹头子汉莱因,要他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自治的要求,以便为德国挑起事端找到借口。汉莱因对主子的吩咐言听计从,回国后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了几条苛刻的要求。

英国和法国政府急忙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要它给予苏台德的日耳曼人以极大的让步,以便尽快平息事端。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纳斯被迫做出让步,同意赦免1200名纳粹政治犯、扩大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权力等。但汉莱因却宣布他与政府之间的谈判已经破裂。

1938年5月20日,德军的4个摩托化部队向德捷边境集中。贝纳斯决定采取强硬态度,宣布实行军事动员。伦敦、巴黎和莫斯科的政府都处于惶惶不安中,英国外交大臣说:“德捷战争就意味着法德战争,迟早会成为英德战争。”法国外长也宣称,如果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将履行《法捷互助条约》的义务。看到英法的态度一下子变得如此强硬起来,希特勒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然而最终他平静了下来,毕竟军事准备还未完成,不可鲁莽行事。于是他否认了德军在边境的军事调动,表示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任何的侵略企图,并命令汉莱因恢复谈判。

夏天就这样过去了,德军突袭捷克斯洛伐克的各项工作也准备就绪,希特勒开始咒骂捷克斯洛伐克人和贝纳斯总统,宣布德国要援助苏台德的日耳曼人,“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去,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希特勒大声咆哮着。

与此同时,苏台德日耳曼人在其鼓动下发动了叛乱,捷政府派兵镇压。虽然在英法的压力下,贝纳斯总统决定对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做出重大的让步,表示接受他们的全部要求。但是希特勒指使汉莱因中断了谈判,形势一下子紧张起来。

1938年9月13日,英国内阁开了一整天的会,却拿不出一个对策来。为了央求希特勒不要发动战争,张伯伦决定与希特勒谈判来“和平”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希特勒并没有到火车站去迎接,而是在高高的台阶上等候他的贵宾。张伯伦不顾旅途劳累,立即与希特勒开始了会谈。会谈成了希特勒的独白,“我决不能容忍一个小小的二等国家把有一千年历史的强大德国看做是次一等的国家,为此,我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是世界大战······”,他大放厥词,滔滔不绝。张伯伦一直插不进话,终于忍不住了,趁希特勒咳嗽的间隙,打断了希特勒的话头说:“如果元首已决定用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不想在我们之间讨论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我来?”希特勒见这个英国老头已钻进他的圈套,就猛然提出了他的建议:“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一听希特勒亮出底牌,张伯伦顿时松了口气,原来对方的要求不过如此,他表面不动声色地说:“我个人是同意的,我回到英国后,会向政府报告自己的态度,并争取得到政府的批准。”在得到希特勒在再次会谈以前不采取军事行动的保证后,张伯伦匆匆回国了。

张伯伦回到伦敦后,力图说服他的内阁成员同意希特勒的要求。当天,法国总理达拉第也赶到伦敦,表示同意要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战争。他们提出了一项建议:苏台德区交给德国,英法则同意参加对德捷新边界的国际保证,条件是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废除现有的捷苏双边条约。并宣称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立即将苏台德区让给德国,就不能保证其安全。

这项建议交给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后,捷克人对英法将自己的土地割让给德国十分不满。别看张伯伦在希特勒面前低声下气,但在捷克人面前却霸气十足,他们威胁贝纳斯总统,如果一意孤行,就别指望在德国进攻的情况下得到英法的帮助。捷克人在敌人的威胁面前曾经表现出勇气,但在被朋友和盟邦背弃的时候却开始动摇了。贝纳斯总统向国民发表演讲,气愤地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被抛弃了。”

1938年9月22日,在莱茵河畔的小城戈德斯堡,张伯伦与希特勒再次见面了。张伯伦像一个在主人面前争宠的仆人一样,向希特勒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努力说服英国内阁成员和法国人同意他的要求,如何费九牛二虎之力压迫捷克人屈服。在充分表现了一番后,等待希特勒的表扬和犒赏。“我极其抱歉,”希特勒的声音不大,但对张伯伦来说,不啻为一声惊雷,由于过去几天形式的发展,这个计划已经再也没有什么用处了。苏台德区必须由德国予以占领。

在德国独裁者的欺骗和羞辱面前,可怜的这位英国老头又惊又气,却又无法发泄,他的脸涨得通红,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有气无力地说:“元首的话使我感到失望,为了满足元首,我遭到了许多人的指责。我将自己的全部政治生命都献出去了。”然而,希特勒却不为所动。

希特勒的新要求使张伯伦处于十分为难的境地,同意吧,内阁未必答应,法国人和捷克人更可能反对;不同意吧,希特勒肯定会动武,曾经以自己名誉向内阁和国际社会担保要实现和平,战争一旦爆发,自己的名誉就会扫地,政治生涯也将随之结束。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对希特勒让步。

张伯伦回到伦敦后,试图说服他的内阁接受希特勒的新要求,却遭到内阁的一致反对。法国政府也拒绝了希特勒的要求,重申法国将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苏联政府也表示将按照苏捷互助条约对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有效的援助。

在德国总理府,当希特勒听到他的新要求被英法等国拒绝的时候,暴跳如雷,完全丧失了理智,他在柏林体育馆发表演说,大肆攻击捷克斯洛伐克及其领导人,威胁要迅速拿下苏台德区,但是他也没有忘记对英法搖动橄榄枝,声称德国并不想同英法打仗,在演讲结束时还感谢张伯伦,感谢他对和平做出的努力。

实际上,希特勒现在也不想冒险地发动战争。德军还不到法军和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一半,更何况还有英国撑腰,所以,德国取胜的希望很渺茫。在这关键时刻,希特勒又想到了张伯伦,他给张伯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希望张伯伦继续为和平事业做出努力。张伯伦果然上当,他在回信说:“元首完全没有必要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他向希特勒建议,由英、法、德、意、捷五国举行会议,并请墨索里尼出面调停。

1938年9月29日,德国总理希特勒、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聚集在慕尼黑这个德国小城,开始讨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张伯伦建议让一个捷克代表参加会议,但这个小小的要求被希特勒拒绝了,希特勒表示不允许有任何捷克人出现在他面前。于是两个捷克代表,却只能呆在四巨头开会的隔壁房间等待着被宰割。12时45分,会议在柯林斯广场正式开始。希特勒首先作了开幕式般的发言,接着,墨索里尼宣读了由戈林等人拟定好的建议书。张伯伦对这个建议表示欢迎。达拉第最后发言,对这一解决方法大为赞赏,认为它是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德、意、英、法四国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苏台德区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南部与现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应于10月10日前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和运输工具等必须无偿交给德国。

慕尼黑会议后,张伯伦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伦敦,唐宁街已涌满了欢迎他的人群,这位得意洋洋的首相挥舞着他同希特勒签署的宣言,即席发表了讲话,他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谁也没有听见丘吉尔发出的警告:“我们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失败,我们正处在第一等的大祸之中。多瑙河到黑海的门户已经洞开了,所有中欧和多瑙河流域的国家都将一个接一个落入以柏林为中心的庞大的纳粹政治体系中,不要以为这是结尾,它只不过是刚刚开始。”然而,丘吉尔不是在朝之臣,他的话并没有引起英国统治集团的重视。

对法国来说,慕尼黑是一场大灾难。但政治上缺乏远见的法国统治者居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法国在欧洲的军事地位摧毁了。原来法国有100多个正规师,而且还同东欧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等较小国家建立了同盟,这些国家加在一起的军事力量是足以制服希特勒的。慕尼黑会议后,捷克被肢解了,失去了原部署在坚固阵地上的35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捷克师。这对法国来说无异于失去了一条臂膀。

希特勒不费一枪一弹,就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征服,他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原来反对他的军官成为他忠实的追随者,德国民众则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在短短的6个月的时间内,他征服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给第三帝国平添了1000万人口和大片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土,为德国称霸东南欧打开了大门。

对希特勒来说,慕尼黑的结果并不能满足他的贪欲。轻易得来的胜利,使希特勒的胃口更大,他认为,征服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只是在东方大规模夺取生存空间和在西方同法国在军事上决一雌雄的前奏。慕尼黑协定结出了战争之果、失败之果,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顶峰,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0)

相关推荐

  • 小说测评|为夺走希特勒出兵的借口,张伯伦牺牲苏台德值得吗?

    作者:文穴评论员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慕尼黑>是我读的罗伯特·哈里斯的首部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历史架空小说. 这本书围绕着希特勒上台后想要吞并苏台德地区的事件 ...

  • 走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

    随着平安地吞并奥地利,希特勒又把目标对准了邻国捷克斯洛伐克,这是一个较大的.强大得多的国家,除拥有东中欧唯一幸存的民主制度外,还拥有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和相当多的工业企业.但是,苏台德边沿地区3 ...

  • 毕竞悦|慕尼黑会议:个人外交的败笔

    摘要:随着近代以来国际交往的增多,君主们的会晤在国事访问中逐渐成了象征性的仪式,外交政策主要由外交大臣们掌握.随着现代政制的出现,像政府管理一样,外交不再被视为君主的天赋特权了.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外交行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这样开始的

    影子--长安武穴 希特勒是纳粹德国的元首,他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试图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然而,国际社会对希特勒的胆大妄为一再姑息,严重助长希 ...

  • 世界历史大事件(1)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

    提起"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许多人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历史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共产党常常又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那么,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要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

  • 世界历史大事件(3)萨拉热窝事件始末

    提起萨拉热窝,许多人也许并不陌生.它是位于巴尔干半岛上的波斯尼亚的首府.它不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其反抗法西斯的传奇式事迹被誉为英雄城市,而且早在1914年,就因为奥匈帝国皇太子在这里被刺杀而为全世 ...

  • 世界历史大事件(4)震撼世界的炮声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夜晚,寒风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上空呼啸.但是,市中央的各条街道上到处都晃动着工人.士兵和水兵的身影.他们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赤卫队和起义士兵,正在焦急地等待伟 ...

  • 世界历史大事件(6)分赃者的聚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之后,宰割战败国的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瑰丽的镜厅正式拉开了帷幕.法国刻意选择了开幕式的时间和地点.他们没有忘记48年前那耻辱的一幕:德意志帝国于1871年1 ...

  • 世界历史大事件(10)国际纵队与马德里保卫战

    1936年11月8日,马德里街头响起了用法语.英语.德语等唱起的<国际歌>,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第一支国际纵队来到马德里.在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保卫西班牙的独立与自由的战斗中,国际纵 ...

  • 世界历史大事件(13)战争即将来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39年8月23日正午,两架"秃鹫"式运输机载着以里宾特洛甫为首的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在大使馆匆匆吃完午饭以后,里宾特洛甫就急急忙忙赶往克里姆林宫,去会见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和 ...

  • 世界历史大事件(25)神秘的“曼哈顿”工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抢在纳粹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实施了著名的"曼哈顿工程".这项规模惊人的工程最多时曾动用了53. 9万名科学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间谍,总耗资高达25亿 ...

  • 世界历史大事件荟萃(二)

    一.资本主义社会(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 1.它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在前一时期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蓬勃兴起和发展,资 ...

  • 世界历史大事件荟萃(一)

    一.原始社会(大约二三百万年前,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在远古,亚欧非三洲都有原始人群在生活着,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原始人群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 2.五大洲都已经有人生活. 3.大约从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