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精品文物

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室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贵族大墓,1986年进行考古发掘。

陈国公主(1000年—1018年)的伯父是圣宗皇帝,祖母是人所共知的萧太后,父亲是辽景宗第二子。而驸马也非等闲之辈,他的姑妈就是萧太后,妹妹是圣宗皇帝的皇后。

算起来,这位契丹公主是嫁给了她的舅舅。为了保证皇家的血统纯正,他们选择了近亲结婚。

公主死时年仅18岁。驸马也在36岁的时候因病死去。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两年。

1】公主和驸马沉睡了千年。

他们头枕着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殓衣,脸上覆盖着纯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胸佩琥珀璎珞,手握琥珀握手;驸马头戴金银冠,腰束金银带,带上挂银刀、刺鹅锥,躺在驸马左侧的公主更为雍容华贵,她的头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双手还套着11枚金戒指,身佩金荷包、金针筒和各种玉佩。

陈国公主墓是已知辽代出土最多的金银器,共出土金器31件,银器147件,共用金约1700克,用银1万余克。金器含金量高达95%--98%。

他们向后人展现了最完整的契丹贵族厚葬习俗,令人惊奇,令人激动。

2】公主和驸马的脸上都戴着纯金面具。不过它们现在已经天各一方,公主的面具留在内蒙古博物馆,成为展览中耀眼的展品。而驸马的面具静悄悄的放在国家博物馆展厅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非常简单的介绍,不知情的人大概都不会多看它一眼。

面具用薄金片按照死者的脸型成型,眼、鼻、口、耳俱全,经过雕刻加工,形象逼真。

公主的面具脸短而丰满,也许就是按照公主生前的面貌制成的吧。

猜猜看,哪个是公主,哪个是驸马?

3】他们身上都穿着银丝殓衣。所谓银丝殓衣,有点类似汉墓中的金缕玉衣,只有契丹贵族才能享受。

4】编织殓衣的细银丝直径不过0.5-0.7毫米,网孔一般为六边形,是根据身体各部位的大小分别编织7个部分,编完后穿于死者内衣之外,再用银丝将各部衔接起来,在银丝殓衣之外,还要穿外衣,束腰带、套银靴、配首饰。

网络银丝含银量为92%,含铜量2.5%。

网络衣在其他墓葬中也有出土,但多为铜质,完整的银丝网络衣还是首次发现。

5】公主的鎏金高翅银冠

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广泛流行的一种冠饰。

这件银冠用鎏金薄银片分片锤击成各部位的形状,并用细银丝缝缀加固而成。冠顶圆形,两侧立翅高耸,看起来很像鸟飞翔时展开的双翅,冠正面和两侧立翅镂空并錾刻火焰宝珠、凤鸟和云纹等花纹,冠顶缀饰道教元始天尊像。

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被称为“主持天界之祖”。契丹人受到中原道教影响开始信奉道教,公主的伯父和叔父都是虔诚的道教信徒。此冠以道教为饰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

6】这是国博中展览的驸马的鎏金银冠,重587克,由16片鎏金银片重叠组合而成。冠的正面缀有圆形饰22个,上面錾刻凤、鸟、鹦鹉、鸿雁、火焰和花卉等。冠正面最下面的银片錾刻一长髯道教人物,身着长袍,头戴花冠,人物上方为仙鹤和流云,下方有龟。

下次去国博会拍这个银片的细节。

7】细节

8】金花银靴。

驸马之靴。仿实用靴而制成的明器,由薄银片制成,分靴筒、靴面和靴底三个部分,用银丝缀成。

靴是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契丹服饰,用金属靴陪葬,显示出契丹民族鞍马生活的鲜明特色。

9】这是陈列在国博的公主的金银花靴,靴面左右两侧各饰一只昂首展翅的长尾凤,周围以卷云纹相衬。

10】金花银枕 重820克,

出土时置于公主头下(驸马也头枕银枕),由薄银片分别打制枕面和底座,再焊接而成。枕面錾刻着振翅欲飞的对凤纹。金属的枕具与中原的瓷枕有很大区别,为契丹贵族所特有。

12】玉组佩  通长14.8厘米,

配饰,玉饰为白玉,镂雕绶带纹,其鎏金银链下挂5件青白玉坠,圆雕双龙、双凤、双鱼等动物形状,辅以莲荷纹,该玉组佩题材为汉文化吉祥物而造型明显异于中原,洋溢着契丹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13】这张照片来自网络(展览中没有),名为工具形组玉佩,由7件玉器组成,用金链相连,上面是一个玉环,下边依次系有玉剪、玉长锥、玉锛、玉刀、玉短锥、玉勺等6件玉质用具,代表了契丹工艺匠人高超而精湛的制玉水平。

14】双凤纹蟠龙纹琥珀握手

一组2件,出土时分别握住公主和驸马手中,是象征财富和权力之物。琥珀通常不为中原王朝所采用,在契丹却备受推崇。契丹人认为,琥珀具有定魂魄的作用,以琥珀握手随葬,反映了契丹人灵魂不灭的信仰。

15】蚕蛹形琥珀佩饰

蚕一生四变,几眠几起犹如人的生命阶段。卵为生命源头,蛹是生命终结,而蛹化蝶而飞,则是古人所追寻的死后灵魂的去向,可见契丹人深受汉文化生死观的影响。

16】

琥珀璎珞  内周长113厘米,外周长159厘米。

该璎珞是迄今所见最大的琥珀饰件,其外串264件,由5小串257颗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饰件、2件素面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内串69件,由60颗琥珀珠和9件圆雕、浮雕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组成。琥珀浮雕饰件纹样主要为龙纹,图案抽象而富于动感。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那样崇尚琥珀。琥珀的流行也许与契丹人尚佛相关,因为佛教认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

17】包金鱼形饰盒
   腰饰。玉坠为互相扣合的鱼形玉盒,用来放细小物件。适应着游牧人的需要。

18】鎏金龙纹银妝盒 口径25.4厘米,高21厘米。

出土时盒内放有一件银盖罐和3件银盒,其中两件内有仍胭脂和粉。龙纹广泛用于契丹人的金银器纹饰。

19】玉柄银刺鹅锥  锥长17.8厘米。

北方草原民族有驾鹰传统。策马奔腾时发现了猎物,便将驯服了的鹰放出去捕获,然后用银锥将猎物刺死。

20】乳钉纹玻璃瓶  高17厘米,无色透明

通体无色透明,花式镂空把手用玻璃条堆砌而成,可知当时的工匠已经充分利用了玻璃熔液在温度下降时由软变硬的特点,逐步堆砌成镂空状而制成的。
    乳钉纹是八世纪至十世纪埃及和叙利亚等国的常见纹饰。这种器皿可能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传入辽国的伊斯兰玻璃容器。

21】鎏金铜锁匙,出土时放置在墓室前室的地面上。这可是一千年前的锁匙哦

22】鎏金鱼纹银匙  长28厘米,

一组2件,通体鎏金,柄端扁平,其上錾刻双鱼,眼腮鳞清晰可变,鱼尾处有穿孔。鱼寓意富贵有余,多子多孙,在古代被大量用于装饰图案。

23】玛瑙杯

上等红玛瑙制品,应为公主生前挚爱之物,辽代早期,玛瑙器皿通过贸易从中原和西域流入辽国,中期以后,契丹人开始在本地采集加工玛瑙,制作佩饰和生活用品。

24】越窑花口青瓷碗,口径19厘米,

胎薄质细,青釉莹润,为越窑产茶碗的精品,应该为北宋朝廷馈赠之物。

25】八曲联弧形金盒  直径5.5厘米,链长4.5厘米,

佩囊,荷包的前身,用以盛放印章、鱼府等物,置于公主腰部右侧,盖与身以子母口扣合,盖上有精细的小金链,可以系挂,盒身有插栓,闭合之后可以将栓插起来,盒面錾刻一对戏水鸳鸯,盒底錾刻双鹤,,寓意长生不老,朝夕相伴,通体錾刻花纹,布局丰满, 堪称辽代金器的代表作。

26】镂花金香囊,长13厘米,金链长9厘米,重40克,含金量90%,含银8%。

香囊自古为佩戴于身,或悬挂床帐或车上的饰物,内贮薰衣草类的植物。此香囊由镂花薄金片制成,盖面和包面均镂刻缠枝忍冬纹,精美无比。

(0)

相关推荐